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喜怒哀乐》美术教案

《喜怒哀乐》美术教案

第6 课《喜怒哀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学会喜、怒、哀、乐不同表情的特征及美术表现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心情与表情的关系,并掌握美术语言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人文关怀之情,提高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

教学重点:掌握喜、怒、哀、乐表情的特征。

教学难点:运用已有的知识结合喜、怒、哀、乐表情特征进行大胆想
象表现。

教学方法:启发式
教学准备:师:教具、影象资料、电脑多媒体设备。

生:颜色、油画棒、橡皮泥。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体验色彩
1.创设情景。

(教师以谈话的形式与同学交流上课时的心情感受。


2.体验色彩情感性。

⑴请学生在色卡中选出分别能体现出自己喜悦、愤怒、悲伤、欢
乐心情的色彩。

⑵请学生把选出的色卡按类分别粘贴到黑板上。

(很多同学早已
按捺不住,争先恐后地把自己所选的色卡展示在黑板前。


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所选择色卡的理由。

⑷板书课题。

(第六课喜怒哀乐)
二、观察表情,感受特征
1.做游戏,展示不同的表情。

2.请四个小组的同学分别到黑板前根据对应的表情色卡用不同的形状在上面摆放出不同的表情,并对特征加以说明。

3.请学生根据不同的表情进行成语交流。

设计意图:
用直观教具能更符合低中年级学生的欣赏兴趣、更易于观察形象特点、更易于形成情趣性记忆。

描述表情的成语交流能使语文与美术学科进行有机溶合、既扩展学生的语文知识,又强化了对表情特征的掌握。

三、拓展延伸,丰富内涵
提示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和人一样都有心情和表情。

(出示课件: 人类乱砍乱伐之后大自然电闪雷鸣、水土流失、进而山洪爆发,揭示大自然的表情。

从而引申表情的丰富内涵。

2.讨论人类与大自然的人文关系。

设计意图:
从单纯的人物表情延伸到大自然的表情,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培
养人文关怀精神
四、学生操作,教师辅导
1.作业要求:
⑴可以用绘画或泥塑的形式创作。

⑵展开丰富想象,根据作品创意表现不同的表情,并配以相应的色彩。

⑶自拟题目。

2.教师引领:时刻用轻松的语言引导学生,用鲜明的个性,丰富的想象力进行创作。

五、作品展评,体会成功
1.作业展评:
⑴互评⑵自评(说明创意或讲述自编故事)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应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驾驭的造型表现语言,不拘泥于技法尽情创作,从而提高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

附:板书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