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
— 吴晗吴晗 (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吴晗(1909年8月11日—1969年10月17日),原名吴春晗,字伯辰,笔名语轩、酉生等,浙江义乌人,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曾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等职务;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因其所著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而被当权者残酷批斗,最后不得已在狱中自杀,家破人亡。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其冤案才得以平反昭雪。
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望得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获更丰满。
— 臧克家臧克家(1905年10月8日-2004年2月5日)[1] 山东潍坊诸城人,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少全、何嘉。
山东大学知名校友,是闻一多的学生,现代诗人,忠诚的爱国主义者,曾任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届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委员,第七、八届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第三届理事、顾问,第四届顾问,第五、六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第六、七届荣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
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穷的,趁短短的青春,去学习无穷的智慧。
—高尔基玛克西姆·高尔基(Maxim Gorky),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姆维奇·别什可夫,前苏联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
如果你问一个善于溜冰的人怎样获得成功时,他会告诉你:“跌倒了爬起来。
”这就是成功。
— 牛顿艾萨克·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
他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定律》里,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
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
他通过论证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与他的引力理论间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体与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相同的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
— 爱迪生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年2月11日—1931年10月18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米兰镇,逝世于美国新泽西州西奥兰治。
发明家、企业家。
[1]爱迪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利用大量生产原则和电气工程研究的实验室来进行从事发明专利而对世界产生重大深远影响的人。
他发明的留声机、电影摄影机、电灯对世界有极大影响。
他一生的发明共有两千多项,拥有专利一千多项。
[2] 爱迪生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9名。
[3]任何一个人的任何一点成就,都是从勤学、勤思、勤问中得来的。
—夏衍夏衍(1900年10月30日-1995年2月6日),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祖籍河南开封,生于浙江省余杭县彭埠镇严家弄,毕业于浙江省立甲重工业学校(浙江理工大学前身)。
[1] 中国著名文学、 电影、 戏剧作家和社会活动家, 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
在惊涛骇浪中,拿稳着舵,虽千转百折,仍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才终有达到彼岸的时候。
— 邹韬奋邹韬奋(1895.11.5—1944.7.24),原名恩润,乳名荫书,曾用名李晋卿。
近代中国著名记者和出版家。
[1] 江西余江县潢溪乡渡口村委会沙塘村人。
1922年在黄炎培等创办的中华职业教育社任编辑部主任,开始从事教育和编辑工作。
1926年接任生活周刊主编,以犀利之笔,力主正义舆论,抨击黑暗势力。
看哪!世界不是劳动的艺术品?没有劳动,就没有世界。
— 邓中夏邓中夏(1894—1933),男,汉族,字仲澥,又名邓康,湖南省宜章县人。
1915年就学于长沙湖南高等师范文史专修科。
1917年入北京大学国文门学习。
1920年10月参加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3年参加创办上海大学,任教务长。
192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后,任秘书长兼宣传部长,参与组织领导省港大罢工。
大革命失败后,参加党的八七会议,被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
1928年赴莫斯科,任中华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
1930年回国后被任命为中央代表赴湘鄂西根据地,任湘鄂西特委书记、红2军团(后改为红3军)政委、前敌委员会书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1932年到上海任全国赤色互济会总会主任兼党团书记。
1933年5月被捕。
1933年9月21日,他高呼着“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昂首走向刑场,英勇就义。
世界是一本书,从不旅行的人等于只看了这本书的一页而已。
— 奥古斯狄尼斯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亦作希坡的奥古斯丁 Augustinus Hipponensis,天主教译“圣思定”、“圣奥斯定”、“圣奥古斯丁”,公元354年11月13日-430年8月28日),古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思想家,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教父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在罗马天主教系统,他被封为圣人和圣师,并且是奥斯定会的发起人。
对于新教教会,特别是加尔文主义,他的理论是宗教改革的救赎和恩典思想的源头。
谁要想出国远游,谁就得先把祖国的山山水水装在心里。
— 托·富勒托富勒(1878-1966),英国军事理论家。
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
历任坦克部队参谋长、参谋学院主任教官、英军总参谋长助理、野战旅旅长,获少将军衔。
他一生著述颇多,涉及的军事领域也十分广泛,先后研究过步兵战术、机械化战争理论,国际政治和国家防务以及军事历史等。
不过他最重要的理论贡献还是在机械化战争论方面。
在《西方军事史》、《装甲战》。
著名名言:“一个明智的人总是抓住机遇,把他变成美好的未来。
”还有“谁要想出国远游,谁就得把祖国的山山水水装在在心里。
”能使你所爱的人快乐,是世界上最大的幸福。
— 罗曼·罗兰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年1月29日-1944年12月30日),1866年生于法国克拉姆西,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
他的小说特点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
另外,罗曼·罗兰还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不屈的斗争,他积极投身进步的政治活动,声援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并出席巴黎保卫和平大会,对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给青年人最好的忠告是让他们谦逊谨慎,孝敬父母,爱戴亲友。
— 西塞罗马库斯·图留斯·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前106年1月3日-前43年12月7日),古罗马著名政治家、演说家、雄辩家、法学家和哲学家。
出身于古罗马Arpinum的奴隶主骑士家庭,以善于雄辩而成为罗马政治舞台的显要人物。
从事过律师工作,后进入政界。
开始时期倾向平民派,以后成为贵族派。
公元前63年当选为执政官,在后三头同盟成立后被三头之一的政敌马克·安东尼(Marcus Antonius,公元前82年—前30年)派人杀害于福尔米亚。
谁要是不会爱,谁就不能理解生活。
— 高尔基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闻一多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
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
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
[1] 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
[2] 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
[3]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4]只有看到每个人的长处,才能有权得到朋友们最真挚的友谊。
—泰戈尔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
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1] 1861年5月7日,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
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
1884至1911年担任梵 社秘书,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
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遗言《文明的危机》。
所谓天才人物指的就是具有毅力的人、勤奋的人、入迷的人和忘我的人。
—萧伯纳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1856年7月26日—1950年11月2日),爱尔兰剧作家。
1925年因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而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是英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是世界著名的擅长幽默与讽刺的语言大师,同时他还是积极的社会活动家和费边社会主义的宣传者。
他支持妇女的权利,呼吁选举制度的根本变革,倡导收入平等,主张废除私有财产。
萧伯纳的一生,是和社会主义运动发生密切关系的一生。
他认真研读过《资本论》,公开声言他“是一个普通的无产者”,“一个社会主义者”。
他主张艺术应当反映迫切的社会问题,反对“为艺术而艺术”。
其思想深受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及尼采的影响,而他又读过马克思的著作,不过他却主张用渐进的方法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反对暴力革命。
朋友间也需要有劝告和责备,只要从善意出发的,我们就应友善地接受。
—西塞罗马库斯·图留斯·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前106年1月3日-前43年12月7日),古罗马著名政治家、演说家、雄辩家、法学家和哲学家。
出身于古罗马Arpinum的奴隶主骑士家庭,以善于雄辩而成为罗马政治舞台的显要人物。
从事过律师工作,后进入政界。
开始时期倾向平民派,以后成为贵族派。
公元前63年当选为执政官,在后三头同盟成立后被三头之一的政敌马克·安东尼(Marcus Antonius,公元前82年—前30年)派人杀害于福尔米亚。
所有的果实,都曾经是鲜花;然而,却不是所有的鲜花都能成为果实。
—佚名佚名(yi ming),亦称无名氏,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
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在汉语中,常用张三、李四、某君、某某、李桑、某甲、子虚乌有等暂时用作为无名氏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