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饮食文化的交流分析
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各国,开辟了 “丝绸之路”,使得饮食文化的交流更加 频繁。
一方面,北方游牧民族的甜乳、酸乳、干 酪和酥等食品和烹调术相继传入中原。
另一方面,汉族的精美肴馔和烹调术,又 为这些兄弟民族所喜爱和引进。
三、隋唐至宋时期
隋唐时期,汉族和边疆各兄弟民族的饮食 交流,在前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 其代表是葡萄酒。
由于宋辽之间往来频繁,以致于到了元代, 蒙古族统治者把契丹和华北的汉人统统称 为“汉人”。
四、元明清
满族入关,主政中原,发生了第四次民族 文化大交融。
总的来说,我国各民族饮食文化的交流, 大致经历了原料的互相引入、饮食结构的 互补、烹调技艺的互渗到饮食风味的互相 吸收四个阶段。
第二节 中外饮食文化交流
唐代实行开放政策,与国外往来频繁,引 进了西域甘蔗制糖法、西域酒及制造方式。
那一时期还引进了莴苣、菠菜、无花果、 椰枣等。
在五代时期,由非洲绕道西伯利亚引入了 西瓜。
明代以后主要通过海路交流,从南洋群岛 引进了甘薯、玉米、花生、番茄、马铃薯、 向日葵、丝瓜、茄子、倭瓜、番石榴等。
同时循海路还引进了欧洲产的芦笋和甘蓝、 中亚产的洋葱、中南半岛产的苦瓜、南美 洲的辣椒等。
(二)近代西方饮食文化的引进
据史料记载,明清时期最早输入中国的西 洋饮品是葡萄酒。
1840 年鸦片战争后,随着五口通商和租界 的建立,西洋饮食文化在旅居沿海城市的 外国人当中颇为风行,但是在中国人的生 活欢迎。 此外,汽水、冰激凌、冰棒、咖啡等西式 饮料也开始传入中国,逐渐为国人所接受。
一、中国饮食文化的外传 秦汉以来,首先为中国的烹饪和饮食赢得
了国际声誉的属于漆器的餐具,从公元前 一世纪开始,它们是中国和印度、罗马贸 易的主要项目。 真正给中国烹饪带来世界性声誉的是瓷器, 瓷器从九世纪成为外销的大宗货,维持了 千年之久。
从影响看,中国饮食文化直接影响到日本、 蒙古、朝鲜、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家, 是东方饮食文化圈的轴心。
与西洋饮料相比,洋菜、洋式食品的传入 速度则较慢。
从文献记载上看,较早在文字上系统介绍 西洋菜的是 19 世纪下半叶出使西洋的中国 人。
到 19 世纪末,西餐菜肴、西式糕点、西式 罐头才逐渐被国人所认识、接受,不仅市 面上出现了西餐馆,甚至西太后举行国宴 招待外国公使有时也用西餐。
由此,西洋饮食文化开始在中国广为流行, 并对中华传统的饮食文化构成了巨大的冲 击。
与此同时,它还间接影响到欧洲、美洲、 非洲和大洋洲,像中国的素食文化、茶文 化、酱醋、面食、药膳、陶瓷餐具和大豆 等,都惠及全世界数十亿人。
二、外国饮食文化的引进
(一)古代外国饮食文化的引进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各国,开辟了“丝绸之 路”,西方的葡萄、苜蓿、石榴、胡瓜、 胡桃、胡麻、胡豆、胡蒜、胡荽、胡饼、 药物等,随同汉帝国使者的归来和域外饮 食文化持有者的络绎到来也进入了中国。
第九章 饮食文化的交流
第一节 中国各民族饮食文化的交流 第二节 中外饮食文化交流
第一节 中国各民族饮食文化的交流
一、先秦时期 早在遥远的古代,中国各民族饮食方面的
交流就非常频繁。 先秦时代民族间饮食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
原因是民族大迁徙。 迁徙之后,随环境的改变,饮食习俗也随
着改变了。
二、汉晋南北朝时期
另外今天维吾尔族的奶茶,是在他们的祖 先回鹘人与汉族进行“茶马互市”的历史 背景下产生的。
唐代外来饮食最多的是“胡食” 。
胡食在汉魏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后,至 唐最盛。
唐代还从西域引进了蔗糖及其制糖工艺。
宋、辽、西夏、金,是我国继南北朝、五 代之后的第三次民族大交融时期。
北宋与契丹族的辽国、党项羌族的西夏, 南宋与女真族的金国,都有饮食文化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