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纤维化学与物理)第二章 聚酯纤维(涤纶)的生产、结构和性能

(纤维化学与物理)第二章 聚酯纤维(涤纶)的生产、结构和性能


生产过程中各工序的作用和纤维的变化
纺丝:
作用: 使PET熔体变成长丝
变化: 大分子熔体凝固成纤维状 ——初生丝 产生一定的取向度 常规纺丝初生丝几乎无结晶
抽伸
作用: 为纤维提供必须的机械性能
变化: 取向度提高 产生部分结晶 有内应力,使纤维结构不稳定
卷曲
作用: 提高纤维的抱和力
连续法: 间歇法:
(二)纺丝:熔融法纺丝
熔体温度:285~290℃ 凝固温度:35~45 ℃ 初生丝:无结晶,有取向
(三)后处理
涤沦树脂切片
加热熔融
(285-290oC )
从喷丝头中挤出
形成丝束
丝室冷却
(35-45oC )
成形
给湿.给油
卷绕 (600-700米/分)
涤纶短纤纺丝后处理加工流程
变化: 纤维表面出现皱纹
热处理
作用: 提高纤维的结构稳定性
变化: 结晶度提高 内应力消除
第三节 涤纶的形态结构和超分子结构
一、涤纶纤维的形态结构
横截面:圆形 纵向:光滑、均匀的圆柱体
卷曲涤纶在卷曲内侧有不规则性
二、涤纶纤维的超分子结构
结晶度和取向度
产品
结晶度(%)
初生丝(常规纺丝) 完全无定形
三、常用合成纤维
短纤维
棉型 毛型 中长纤维(仿毛、仿麻)
长丝
四、合成纤维的优缺点
优点
强度高 弹性好 耐穿耐用 光泽好 化学稳定性强 耐霉腐 耐虫蛀

缺点
吸湿性差 耐热性差 导电性差 防污性差 易起毛起球 不易染色 腊状手感

五、特种合纤
复合纤维
两种以上成分组成的纤维 并列型
(四)热收缩及其对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涤纶的热收缩现象
松弛状态下,涤纶受热后可能会发生剧烈的收缩
涤纶耐热收缩的性能——热稳定性
涤纶热收缩的原因
无定形区分子链的解取向
产生折叠链结晶
影响热收缩的因素
1.收缩温度

温度越高,收缩越大 缩

收缩温度

2.收缩时间

开始的快速收缩

收缩较大阶段
收缩达最大,不再增加
3.增塑剂(例如:水)
降低玻璃化温度

增加收缩率(同温度下) 降低收缩温度(同收缩
缩 率
率下)
热收缩时间

热定形温度越高,收缩率越小 热定形张力越大,收缩率越大 热定形作用:
纺丝和后处理条件对超分子结构的影响
纺丝方法 抽伸倍数 热处理温度
纤维素纤维和涤纶纤维大分子结构比较
O
O
HO2 C C2 H H OC
COC2H C2 O HH
n
H OH
HO OH H H
H
H
OO
CH2OH
H
O O HH
CH2OH
OH OH
HH
H OH
OH H H HH O
CH2OH
O
OH
CH2OH
软化点(℃)
238~240
180
比热(卡/克/ ℃)
0.32
0.46
涤纶的热稳定性>锦纶的热稳定性 染整加工温度<软化点
(二)涤纶的热转变情况
涤纶受热时可能发生的结构变化
结晶区
晶体熔化(熔点)
• 晶型不同,熔点不同(多熔点)
– 晶型I(折叠链结晶)熔点高(243 ℃ )
– 晶型II(伸直链结晶)熔点低(220 ℃ )
商品丝
40~60
全结晶(理论)
完全结晶
取向度 差 较高 较高
密度(克/厘米2) 1.335~1.337 1.38 1.455~1.498
涤纶的结构比较紧密(无定形区也较紧密)
涤纶的结晶结构模型
模型理论:折叠链-樱状原纤模型 晶胞类型:
折叠链结晶(I型) 伸直链结晶(II型) 两种晶型并存,其含量由后处理条件决定
H
OH
OH
H
H
n-2
OH
2
硬段 软段 空间结构的平面性 分子间作用力 反应基团
苯环 亚甲基 较好 范德华力 酯键…
糖环 甙键
范德华力、氢键 甙键、羟基…
第四节 涤纶的性能
一、热性能
(一)涤纶的一些热性能常数
涤纶
锦纶6
玻璃化温度( ℃)
67~81
35~50
熔点(℃)
255~260
215~220
蚕豆形丝 手感似麻
中空型 质轻、保暖

改性纤维:
抗静电纤维 低温可染涤纶 阳离子可染涤纶 变性腈纶

超细纤维
纤维细度划分 细旦纤维:0.4旦~1.0旦 超细纤维:<0.4旦
超细纤维特点 手感柔软、细腻 柔韧性好 光泽柔和 高清洁能力 高吸水和吸油性

第一节 涤纶的基本组成物质和生产
一、涤纶的基本组成物质
(一)涤纶的分子结构
合成原料:对苯二甲酸、乙二醇 分子结构:
O
O
HO2 C C2 H H OC
COC2H C2 O HH
n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
分子量:18000~25000
(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的合成
酯交换法 直接酯化法
二、涤纶生产概况
短纤生产过程: (一)纺前准备
•自卷曲性好、复合比例较稳定、易剥离 •生产高螺旋卷曲状的纤维、导电纤维、阻燃纤维
皮-芯型 •芯层具有纤维的主体性能 •皮层提供特殊的表面性能 吸湿性、导电性、低熔点性…
母体-小纤维型(海岛型) •比例较稳定、可溶解除去组分 •生产超细纤维、多孔纤维、增强纤维
异型纤维:
三角形丝 光泽优雅
扁平丝 手感柔软
• 结晶尺寸越大,熔点越高
• 结晶完整性越高,熔点越高
晶型转变(晶型II晶型I)
结晶尺寸、结晶完整性提高
无定形区
链段运动(玻璃化温度)
• 完全无定形 Tg ≈67℃
• 部分结晶
Tg ≈81℃
(三)纤维的超分子结构与玻璃化温度的关系
结晶度与玻璃化温度
Tg
结晶度在0~30%范围时
现象:结晶度越高,Tg越高
原因:晶体小而分散,对无定形区束缚大
结晶度>30%时
现象:结晶度越高,Tg越低
原因:晶体大而集中,对无定形区束缚小
玻璃化温度对机械性能的影响
30%
结晶度
硬挺度
弹性
延伸性

超分子结构与可及度的关系
分子量小的化合物
结晶度越大,可及度越小
分子量大的化合物
随着结晶度增大,可及度先下降后上升
第二章 聚酯纤维(涤纶)的生产、结构和性能
本章内容:
合成纤维的概况 涤纶的基本组成物质和生产 涤纶的形态结构和聚集态结构 涤纶的性能
本章要点:
涤纶纤维的基本组成物质及其生产过程。 涤纶纤维的形态结构和聚集态结构。 涤纶纤维的热性能、拉伸性能、吸湿性、染色性能和静
电现象。 涤纶的耐酸性和耐碱性。 涤纶“剥皮现象”及其应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