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卫生学

卫生学


2. 空气离子化(air ionization) 空气离子化( )
• 空气正离子 • 空气负离子:调节中枢、刺激骨髓造血 、降低血压、改善肺换气、促进组织细 胞氧化还原过程。 • 轻离子、重离子 • 空气中离子浓度及轻、重离子比例
3. 气象因素 (meteorologic phenomenon)
二、间接危害
• • • • 影响微小气候和辐射 形成酸雨 产生温室效应 破坏平流层的臭氧层
五、大气中几种常见污染物对健康的 影响
• • • • •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颗粒物 光化学烟雾 多环芳烃
(一)二氧化硫 一 • 来源:含硫燃料 • 性状:无色,强烈刺激性气体 • 特点:易溶于水 • 健康损害: (1)单独作用 (2)和烟尘共同存在毒性增大 (3)吸附于颗粒形成变态反应原
• 紫外线辐射(ultraviolet radiation)分 ( ) 为三段: A段(UV-A)波长320~400nm,又称长 波紫外线; B段(UV-B)波长275~320nm,又称中 波紫外线; C段(UV-C)波长200~275nm,又称短 波紫外线。
• 适量的紫外线照射对机体有益
抗佝偻病作用:UV-B(290~320nm) 红斑作用:UV-B 色素沉着作用:UV-A(300~400nm) 杀菌作用:UV-C(260nm) 其他: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1.太阳辐射(solar radiation)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 )
——是产生各种复杂天气现象的根本原因 ,是地球上光和热的源泉。 ——太阳光谱由红外线、可视线和紫外线 组成。
(1)紫外线 ultraviolet ( 200~400nm ) ) • 紫外线辐射分为三段 • 适量的紫外线照射对机体有益 • 长期大量照射的危害
第二章 生活环境与健康
第一节 空 气
本节要讲述的几个问题
• 大气的垂直结构
• • • • 空气的理化性质及其卫生学意义 大气污染及来源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大气中几种常见的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
一、大气的垂直结构 大气的垂直结构
• 按气温的垂直变化特点可将大气圈分为5层: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外大气层
• 按大气的电离状态分为2层:
电离层、非电离层
• 按大气的化学组分可分为2层:
均质层、非均质层
二、 大气的理化性状及其卫生学意义
(一)大气的化学组成 (二)大气的物理性状
(一)大气的化学组成
• 固定组分 • 可变组分 • 不可估计组分
(二)大气的物理性状
• 太阳辐射 • 空气离子化 • 气象因素(室内微小气候)
2. 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 工业企业 • 交通运输 • 生活炉灶
3. 大气污染物的存在状态
(1)气态污染物 • 气体 • 蒸汽 (2)颗粒物——固体颗粒、液体颗粒 • 沉降性颗粒物:>100µm • 悬浮性颗粒物:≤100µm
四、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一)直接危害 (二)间接危害
(一)直接危害
(四)光化学烟雾 ——是二次污染物,由氮氧化物和碳氢化 物在太阳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 ,所形成的刺激性很强的浅蓝色混合烟 雾。 ——主要成分臭氧、醛类、过氧酰基硝酸 酯类(PANS)。 • 对健康损害:臭氧 醛类 PANS
(五)多环芳烃(PAH) 多环芳烃( ) ——是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苯环,并以稠 环形式连接的芳香烃类化合物的总称。 苯并( ) • 其代表物质是苯并(a)芘。 苯并 • 来源 • 健康损害:致癌作用 • 前致癌物
• 长期大量照射的危害
紫外线眼损伤 紫外线皮肤损伤 紫外线造成光化学反应
(2)红外线 infrared ray ) • 波长760nm~1mm,热射线 • 生物学效应 • 过量照射引起组织损伤
(3)可视线(visible light) )可视线( ) • 波长400~760nm • 生物学作用
• 气候对健康的影响 • 气象因素对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 影响机体的热调节(室内微小气候)
三、大气污染及其来源
大气污染( 1.大气污染(air pollution) 大气污染 ——大气中混入了各种污染物,致使大气 中原有的正常组成比例发生改变,污染 物的量超过了大气的自净能力,对居民 健康和生活条件造成了危害,对动植物 产生不良影响的空气状况。
(二)氮氧化物 • ——是总称,以NO、NO2为主。 • 来源 • 性状 • 健康损害:NO NO2
(三)颗粒物 • 分类: 1.沉降性颗粒>100µm 2.悬浮性颗粒≤100 µm (1)总悬浮颗粒物(TSP):0.1~100µm (2)可吸入颗粒物(IP):≤10 µm
• 健康损害:颗粒直径大小不同损害部位不同 有毒物质的吸附 免疫毒性
• • • • • 急性中毒 慢性影响 致癌作用 变态反应 非特异性疾病多发
பைடு நூலகம்
1.急性中毒 急性中毒
2.慢性影响 慢性影响 ——结膜炎、咽喉炎、气管炎、慢性阻塞
性肺部疾患(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
3. 致癌作用 4. 变态反应 5. 非特异性疾病多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