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选择题专练1.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①淀粉、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②“乙醇汽油”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而成的一种燃料,它是一种新型化合物③除去乙酸乙酯中残留的乙酸,加过量饱和碳酸钠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④石油的分馏和煤的气化都是发生了化学变化⑤淀粉遇碘酒变蓝色,在加热条件下葡萄糖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发生反应⑥除去CH4中的少量C2H4:通过盛有溴水的洗气瓶.A. ①②⑤⑥B. ①②④⑤C. ①③⑤⑥D. ③④⑤⑥2.以下实验或操作方法正确的是()A. 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可以鉴别苯、四氯化碳、乙醇、乙酸、乙醛五种无色有机物B. 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乙酸:加入饱和烧碱溶液,振荡、静置分层后分液C. 苯与溴水混合后充分振荡,水层褪色是因为发生了取代反应D. 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表现了乙烯的漂白性,发生了加成反应3.下列涉及有机物的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 苯不能使KMnO4溶液褪色,甲苯使KMnO4溶液褪色B. 将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后,立即伸入无水乙醇中,铜丝变成黑色C. 黄酒中某些微生物使乙醇氧化为乙酸,于是酒就变酸了D. HNO3能与苯、甲苯、甘油、纤维素等有机物发生重要反应,常用浓硫酸作催化剂4.黄曲霉素AFTB1如图是污染粮食的真菌霉素.人类的特殊基因在黄曲霉素的作用下会发生突变,有转变成肝癌的可能性.与1mol黄曲霉素起反应的H2或NaOH的最大量分别是()A. 6 mol,2molB. 7 mol,2 molC. 6 mol,1 molD. 7 mol,1 mol5.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6. A. 乙酸和乙酸乙酯可用Na2CO3溶液加以区别B. 戊烷(C5H12)有两种同分异构体C. 乙烯、聚氯乙烯和苯分子中均含有碳碳双键D. 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均可发生水解反应7.把mg铜丝灼烧变黑,立即放入下列物质中,能使铜丝变红而且质量仍为mg的是()A. NaOH溶液B. CH3COOHC. 稀HNO3D. CH3CH2OH8.某同学选择恰当的试剂和方法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物质(杂质)试剂方法A 乙烷(乙烯)溴水,浓硫酸洗气B 碘化钾(碘)CCl4、水萃取、分液C 乙醇(乙酸)NaOH溶液分液D 溴苯(溴)NaOH溶液分液A. AB. BC. CD. D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乙烯和苯都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 把钠投入无水乙醇中,钠浮在液面上并四处游动C. 乙醛和乙酸都可以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D. 石油分馏得到的汽油和裂化汽油都可以与Br2发生加成反应10.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甘氨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NaOH→+Na++H2O:B. 高级脂肪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OH−=H2OC. 苯酚溶液中加入少量纯碱溶液:2C6H5OH+CO32−→2C6H5O−+H2O+CO2↑D. 稀醋酸与石灰石作用:2CH3COOH+CaCO3=2CH3COO−+Ca2++H2O+CO2↑11.有机物X、Y、M的转化关系为:淀粉乙酸乙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X可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检验B. Y有同分异构体C. M含有两种碳氧共价键D. Y可发生加成反应12.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为95%B. 用食醋可除去热水壶内壁的水垢C. 烹鱼时加适量醋和酒可以增加香味D. 乙烯可作为水果的催熟剂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用如图装置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B.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定容时仰视刻度,溶液浓度偏大C. 制备乙酸乙酯时,将乙醇和乙酸依次加入浓硫酸中D.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是:附着在仪器内壁上的水既不聚集成滴,也不成股流下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②汽油、柴油和植物油都是碳氢化合物③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褪色的原理相同④乙醇、乙酸、乙酸乙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⑤变质的油脂有难闻的特殊气味,是由于油脂发生了加成反应⑥淀粉、棉花、羊毛、蚕丝、油脂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⑦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A. ①②④⑦B. ②④⑤⑦C. ③④⑥⑦D. ④⑦15.下列有关表达式中不正确的是()A. 乙烯的结构式:B. 乙烯的实验式:C2H4C. 乙酸乙酯的分子式:C4H8O2D. 乙酸的结构简式:CH3COOH16.在有机物分子中,若某个碳原子连接着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这种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凡有手性碳原子的物质一定具有光学属性.该有机物发生下列反应后的生成物还有光学活性的是()A. 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B. 与NaOH 水溶液共热C. 与银氨溶液作用D. 在催化剂存在下与氢气反应17.下列对酯化反应及其产物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炒菜时加入少量料酒和食醋能生成少量酯增加菜品的香味B. 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C. 酯化反应是有限度的D. 油脂是一类易溶于水的酯18.乙醇和乙酸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有机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乙醇.乙酸都能与钠反应B. 乙醇.乙酸互为同分异构体C. 乙醇.乙酸都是无色无味的液体D. 乙醇.乙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19.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进行相关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用装置甲在强光照条件下制取一氯甲烷B. 用装置乙分离乙酸乙酯和水C. 用装置丙蒸馏石油并收集60~150℃馏分D. 用装置丁制取并收集乙酸乙酯20.如图是常见四种有机物的比例模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的二氯代物只有一种B. 乙能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而使溴水褪色C. 1mol丙中含有碳碳双键的数目是3N AD. 丁在稀硫酸作用下可与甲酸发生取代反应21.下列操作与现象、结论都正确且有相关性的是()选项操作现象结论A ①某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②再加入足量盐酸①产生白色沉淀②仍有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仍有SO42−B 向含有ZnS和Na2S的悬浊液中滴加CuSO4溶液生成黑色沉淀K sP(CuS)>K sP(ZnS)C 向C6H5ONa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浑浊酸性H2CO3>C6H5OHD 向乙酸乙酯粗产品中加入少量NaHCO3溶液产生大量气泡乙酸乙酯产品中混有乙醇A. AB. BC. CD. D22.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选项目的操作A 制备无水AlCl3将SOCl2与AlCl3⋅6H2O混合加热B 制备乙酸乙酯在试管中先加入2mL浓硫酸,再加入2mL 乙醇和2mL乙酸C 配制AgNO3溶液将AgNO3固体溶于适量自来水中D 测定NaClO溶液的pH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pH试纸上A. AB. BC. CD. D23.下列物质中,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的是A. 白醋B. 白酒C. 甲醇D. 食盐24.欲除去下列物质中混入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 乙酸乙酯(乙酸):加饱和溶液,充分振荡静置后,分液B. 乙醇(水):加入新制生石灰,蒸馏C. 乙酸(乙醇):加入金属钠,蒸馏D. 溴苯(溴):加入溶液,充分振荡静置后,分液25.能证明乙酸是弱酸的实验事实是()A. CH3COOH溶液与Zn反应放出H2B. 0.1mol/L CH3COONa溶液的pH大于7C. CH3COOH溶液与Na2CO3反应生成CO2D. 0.1mol/L CH3COOH溶液可使紫色石蕊变红25.有机化合物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必不可少,下列对有机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淀粉、蛋白质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B. 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密度比水小C. 乙酸的结构简式是CH3COOH,能和水以任意比互溶,酸性比碳酸强D. 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具有漂白作用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解:①淀粉为多糖,油脂为酯类物质,蛋白质中含肽键,则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故正确;②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为混合物,不是新型化合物,故错误;③饱和碳酸钠与乙酸反应,并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反应后分层,则混合反应、振荡后,静置分液可实现除杂,故正确;④石油的分馏为物理变化,而煤的气化反应生成CO和氢气,为化学变化,分别为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故错误;⑤碘酒中有碘单质,淀粉遇碘酒变蓝色,葡萄糖中含−CHO,则加热条件下葡萄糖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故正确;⑥乙烯与溴水反应,而甲烷不反应,所以通过盛有溴水的洗气瓶可实现除杂,故正确;故选:C。
①淀粉为多糖,油脂为酯类物质,蛋白质中含肽键;②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为混合物;③饱和碳酸钠与乙酸反应,并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反应后分层;④石油的分馏为物理变化,而煤的气化反应生成CO和氢气,为化学变化;⑤碘酒中有碘单质,遇淀粉变蓝,葡萄糖中含−CHO;⑥乙烯与溴水反应,而甲烷不反应.本题考查较综合,涉及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有机物的鉴别、除杂及物质的组成、有机反应等,综合性较强,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2.【答案】A【解析】解:A.苯、四氯化碳、乙醇、乙酸、乙醛分别与氢氧化铜悬浊液混合的现象为:分层后有机层在上层、分层后有机层在下层、不分层、蓝色溶液、砖红色沉淀,现象不同,可鉴别,故A正确;B.二者均与烧碱反应,不能除杂,应选饱和碳酸钠溶液、分液,故B错误;C.苯与溴水不反应,发生萃取,混合后充分振荡,水层褪色,故C错误;D.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故D错误;故选A。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有机物的性质、反应与现象、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3.【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乙醇、苯及其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题目难度不大,熟记各种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注意有机物中各种原子团之间的相互影响.【解答】解:A.苯不含双键不能被高锰酸钾氧化,甲苯中,由于苯环对甲基的影响使得甲基变得活泼能够被酸性的高锰酸钾氧化,故A正确;B.铜在醇的催化氧化反应中做催化剂,反应前后性质不变,铜的颜色为红色,故B错误;C.乙醇具有还原性能够被氧化成乙酸,故C正确;D.硝酸在浓硫酸催化条件下与苯、甲苯发生硝化反应,在浓硫酸催化条件下与甘油和纤维素发生酯化反应,故D正确;故选:B.4.【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题目难度中等,注意分析有机物中官能团的种类和性质,特别要注意−COO−中虽含C=O键,但不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解答】黄曲霉毒素(AFTB)含有1个−COO−,水解可生成−COOH和酚羟基,二者都可与NaOH 反应,则1mol黄曲霉毒素消耗2molNaOH,分子中含有2个C=C、1个和1个苯环,都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所以1mol黄曲霉毒素可与6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所以A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