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圈及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培训

商圈及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培训


次级商圈
• 是指核心商圈的外围区域,在这个区域内 顾客来店购物比较方便。一般来说,小型 店铺的次级商圈在1.5公里以内,顾客步 行来店在20分钟以内;大型店铺的次级商 圈在8公里以内,不论使用何种交通工具 ,顾客来店都不超过40分钟。次级商圈的 顾客大约占15%-25%。
边缘商圈
• 是指次级商圈以外的区域,在这个区域 内顾客来店购物不够方便。一般来说, 小型店铺的边缘商圈在1.5公里以外,顾 客步行来店在20分钟以上;大型店铺的 边缘商圈在8公里以外,不论使用何种 交通工具,顾客来店都要在40分钟以上 。边缘商圈的顾客大约占10%。
改进:
➢从城市商圈分析转向商店 的商圈分析。
以上三种方法出现以下情况时需对商圈计算的结 果进行调整:
➢ 在A都市与B都市之间具有竞争力的都市介于 其中;
➢ 在A都市与B都市之间有河流、水路、铁路、 高速公路介于其中;
➢ A都市与B都市的人口差距非常大; ➢ A都市与B都市的消费层次不同; ➢ 都市与都市的文化娱乐设施吸引力不同。
第四章 商圈及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主要内容:
商圈的含义 影响商圈的因素 现代商圈的特点
商圈测定的方法 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原则和重点
学习重点:商圈理论、商圈测定的
方法。
第一节 商圈划定
一、商圈的含义及结构
商圈是指零售企业经营形式和服务能力所形 成的销售范围。
商圈既是地理概念,也是经营概念。
作为地理概念,指一定距离内顾客积聚的程 度,即人流状况,完全取决于区域的选择,所以 也叫区域定位法;
Da是A都市与C都市的距离; Db是B都市与C都市的距离;
举例
N=1,n=2
例:
• 某市选择一个商业区附近投资开设一个 大型SHOPPINGMALL,该市有两个中 心商业区,A商业区有8万人口,B商业 区有4万人口,A、B区域之间有一大型 住宅C区,人口有10万,C区距离A区有 2公里路程,距离B区有1公里路程,问 哪个商业区市场潜力大,企业应该选择 在哪个商业区设店?
Pij: i地区的消费者在j商业区或商店购物的概率; Sj: j商店的规模(营业面积)或j商业区内某类商品总营业面积; Tij: i地区的消费者到j商店的时间距离或空间距离; λ: 通过实际调研或运用计算机程序计算的消费者对时间距离或
➢区位特点
人流量、顾客的流动性
交通地理条件
竞争店铺的位置
➢业态选择
商品的档次 经营品种 经营规模 服务水平、购物环境
➢销售手段
店铺的促销手段
➢商业信誉
电子商务条件零售业商圈:
• 地理因素的影响大大降低; • 对零售企业的配送能力要求提高。
三、零售商圈的测定方法
(一)零售引力法则(雷利法则)
雷利认为,商圈规模由于人口的多少和距离商店的 远近而有不同,商店的吸引力是由最邻近商圈的人口和 里程距离两方面发挥作用。在两个城镇之间设立一个中 介点,顾客在此中介点可能前往任何一个城镇购买,即 在这一中介点上,两城镇商店对此地居民的吸引力完全 相同,这一地点到两商店的距离即是两商店吸引顾客的 地理区域。
• 该法则的优点:计算简便; • 缺点:考虑的是两地的里程距离; • 忽略了经营能力及商品本身的
影响。
该方法适用于耐用品或者专门品的商圈分析。
(二)阿普波姆法则
雷利法则的基础上派生而来。从不同都市销售场地 面积的角度,界定商圈分界点,求商圈的大小。
Da
Dab
1 Pb
Da----A都市到分界点的时间距离;Pa
(四) 哈夫法则
在一地的数个商业聚集区中, 居民到各个商业聚集区购物的概 率,由商业聚集区的规模和居民 到商业聚集区的距离决定,具体 由该商店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与在 这一地区内全部同类商店的吸引 力综合的比率。
用途:开新店时预测销售额
Pij =
Sj / Tλ ij n
∑ Sj / Tλij j=1
商圈层次
距离
小型 店铺
大型 店铺
时间
小型 店铺
大型 店铺
顾客 比例
核心商圈 0.8km以内 5km以内
10分钟 以内
20分钟 以内
55%70%
次级商圈 1.5km以内 8km以内
20分钟 以内
40分钟 以内
15%25%
边缘商圈 1.5km以外 8km以外
20分钟 以上
40分钟 以上
约10%
二、影响商圈的因素
Dab----A都市到B都市之间的时间距离 改进:

➢时间距离替代里程距离;
Pa----A都市的销售场地面积; Pb----都市的销售场地面积。
➢销售场地面积的大小衡量 商圈吸引能力大小。
(三)伽萨法则
雷利法则的基础上派生而来。
Da
A都市到B都市的时间距离
1
B商店的销售面积 A商店的销售面积
A店---位于A都市的商店; B店---位于B都市的商店;
• Pa : 表示A城镇人口
• Pb : 表示B城镇人口
• d : 城镇A和B的里程距离
案例: 假设:A城镇人口9万人,B城镇人口1万人, A距B20公里。
20 Dab = ────── = 15 (公里)
1 + √1/9
20 Dba = ────── = 5 (公里)
1 +√ 9/1
15(公里)
雷利法则的假设基础:
第;
第二,两城市可被利用的商品或者服务 的多少以城市人口的多少为标志;
第三,顾客只到一个城市购物。



Dab =───────

1+ √Pb/Pa

• Dab: 表示A城镇商圈的限度(以沿公路 到B城镇的里程衡量)
5(公里)
A*
*
*B
中介点
B 地区
B 地区
18 公里
A 地区
14 公里
5 公里 D 地区
C 地区
C 地区
图:A地区大概的商圈
A 地区 D 地区
雷利法则的另一种数学等式:
式中:
Ba是A都市从中间地C都市吸引来的销售额;
Bb是B都市从中间地C都市吸引来的销售额;
Pa是A都市的人口;
Pb是B都市的人口;
作为经营概念,即取决于业态种类和经营能 力所焕发的内聚力和辐射力大小作为划分商圈的 依据。
商圈结构
• 基础商圈 • 边缘商圈 • 异地商圈
观点对照:商圈的层次
• 商圈可分为三个层次:
核心商圈 次级商圈 边缘商圈
核心商圈
• 是指最接近店铺的区域,在这个区域 内顾客来店购物最方便。一般来说, 小型店铺的核心商圈在0.8公里之内, 顾客步行来店在10分钟以内。大型店 铺的核心商圈在5公里以内,无论使用 何种交通工具,顾客来店时间在20分 钟以内。核心商圈的顾客大约占55%7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