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作报告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工作报告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根据《xx市xx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市常住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xx人,占9.27%。

同xx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9个百分点。

按照国际标准,我市早已迈入老龄化社会,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日益繁重。

一、xx、xx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做法xx、xx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按照机构养老创品牌、居家养老创特色、社区养老辟新径、社会养老促发展的思路,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本地区特色、适合本地区市情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新路子。

(一)政府推动、细化规划市政府成立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政府推动、部门联动、政策促动、典型带动”的四轮驱动工作机制;将养老服务业发展放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视野中谋篇部局,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民生工程项目,相继出台了促进老龄事业发展及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十二五规划”,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二)项目运作、完善体系坚持“公办”、“民办”两手抓,强力推进各类养老机构建设,多层次、全方位发展养老机构,养老服务网络不断健全,构建适度普惠的养老服务体系。

一是强化“兜底”保障功能,全面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建设。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着力推进福利院、敬老院、光荣院“三院”建设,新建和改(扩)建相结合,扩大床位规模,并向社会开放多余床位。

二是满足多层次需求,大力发展民办养老机构。

坚持市场化运作,采取公办民营、民办公助、合资全作等多种形式,多渠道兴办养老服务业。

通过招商引资,建成高标准的养老场所,满足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

三是提升规范化水平,积极打造示范养老机构。

提升软硬件条件,强化示范养老机构辐射延伸功能,推进养老机构规范化。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三)资源整合、建设载体积极整合资源,加强载体建设中,着重发展居家养老。

一是探索居家养老新模式。

坚持组织领导、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硬件设施、资金保障“五到位”,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建立了居家养老组织协调机构和生活服务平台。

二是打造居家养老服务载体。

建立养老服务信息系统,整合公安、劳动、民政等部门信息资源,逐步完善老年人电子健康档案。

与通讯服务商合作,建立专业化的居家养老呼叫服务网络,提高居家老人的应急保障和服务能力。

(四)创新引领、解危救难整合各项政策资源,打好救助、福利、慈善等各项民生政策组合拳,切实保障社会困难特殊群体的基本权益。

一是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实施分类保障,加强政策衔接。

二是提高保障待遇。

提高五保供养标准,发放高龄老人生活津贴,建立健全边缘困难群众的长效帮扶机制。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五)培育队伍、强化服务坚持“培养、选拔、使用、激励”并重原则,在养老服务领域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以专业人员为主体,慈善义工、>;社工和志愿者广泛参与的人才队伍。

大力开展老年文化娱乐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老年法律援助,提升老年群体的>;幸福指数。

二、我市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的几点思考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加剧,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数量还将持续增长,照料和护理问题日益突出,人民群众的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刻不容缓。

学习先进地区经验,结合我市实际,就加快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以下思考:(一)对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中长期规划我市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各项养老服务事业取得长足发放,xx年,养老服务机构达79家,床位7600张。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与新形势、新任务、新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统筹规划,体系建设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社区养老服务和养老机构标准低,床位不足,设施简陋、功能单一;政府投入不足,民间>;投资规模有限;服务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行业发展缺乏后劲等。

我市应当对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中长期规划,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老龄化发展水平相协调,惠及全体老年人口,服务水平较高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二)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平台和服务热线电话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主要由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等三个有机部分组成。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

居家养老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方式,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

居家养老相对投入较入、覆盖人群广、社会影响好。

建议建立养老服务网络平台和服务热线电话。

网络平台起到服务者和老人进行交流和沟通的作用,服务热线电话可提供便民服务和养老服务,居民通过拨打服务热线即可联系卫生保洁、家政服务、电器维修、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可通过“一键式”终端获得救援。

(三)加强专业养老服务机构示范点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建设公办养老服务机构示范点,充分发挥公办养老服务机构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通过政策扶持、市场运作,鼓励社会资金建设一批标准、高要求、高起点的示范老年公寓,解决各类层次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

(四)提升社区养老的支撑作用建设一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完善社区养老服务配套设施,使之具备生活服务、文化娱乐、老年教育、保健康复等基本养老服务功能,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

(五)提高老年人生活保障能力实施发放高龄老人生活津贴制度;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对城市“三无”老人发放服务卷;在低保、医保及困难救助方面,对老年人给予倾斜。

第二篇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041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古邵镇党委、政府(xx年3月21日)今天,各位领导在百忙中亲临我镇检查、指导社会养老体系建设工作,这既是对我们的信任和关爱,更是对我们的鞭策和鼓励,必将进一步促进我镇社会养老体系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首先,我代表古邵镇党委、政府向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将我镇社会养老体系建设工作情况作一简要汇报。

古邵镇总人口人,60岁以上老年人人,占总人口的%。

其中65岁以上老人人,80岁以上老人人。

全镇贫困家庭失智失能老人人,占老年人总数的%。

近年来,特别是xx年以来,我们古邵镇深入贯彻落实各级关于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各项决策部署,围绕“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加快养老服务社会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加快推进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养老事业持续、快速、健康推进,截止xx年月日,全镇有名享受到各类优惠政策。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立足政府主导,强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组织保障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福利事业,将养老服务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成立了以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古邵镇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镇社会化养老服务工作进行规划、指导、协调、监督和检查;在村、社区层面以村委会干部、专业服务队伍和志愿者队伍相结合,扎实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和管理工作。

基本建立了社会化养老服务工作“组织在政府、工作在镇、落实在村居”的运行机制,镇、部门、社区(村)职责明确、三级联动,并把该项工作的组织程度、实际绩效作为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力保障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立足多元投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在财政投入上,xx年,镇党委、政府将养老服务基础设施作为重点民心工程之一,投资万元,新建了高标准敬老院。

敬老院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床位数达张,入住集中供养对象余人,集中供养率%。

xx年,再次投入余万元资金,完善了绿化、硬化、亮化、假山等基础设施,配备了暖气等服务设施。

敬老院日常经费由财政列支,及时、足额拨付,逐年递增,目前标准每人每月达元,保证了敬老院的正常运营和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稳步提高。

在社会化投入上,镇党委、政府,慈善基金分会、镇民政办多次利用重阳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举办募集养老敬老基金座谈会,xx 年以来,先后募集资金、物品等折价达万元以上。

另外,部分企业、民营企业主经常进行自发行捐赠,先后捐赠太阳能、食用油、衣被等物价值达万元以上。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在上级资金扶助上,积极协调、争取。

先后争取市、区民政局扶持资金万元,争取市彩票公益金万元,为敬老院基础设施改善和老人生活质量提高创造了良好条件。

同时,各社区、村积极加大投入,建立社区、村“老年之家”处,全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覆盖率达%以上。

三、立足社会参与,拓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层面镇党委、政府积极号召社会各界对老年人开展多元化服务。

镇卫生院从便于老年人就近就诊要求出发,合理设置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为老年人开通了“绿色就诊通道”。

对敬老院60岁以上的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并实行定期免费体检服务xx以来,已开展免费体检活动次。

镇团委将敬老院其作为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定期开展敬老、爱老、助老活动,已开展活动次人参加。

镇妇联也定期组织到敬老院开展献爱心活动。

同时,我们大力倡导社会互助,组成志愿者队伍与老年人结成服务对子,为困难老人提供相对简易的常规性服务,切实为老人解决实际问题。

四、立足制度建设,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范化在居家养老层面,由镇民政办会同各工作点、村定期召开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会议,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和辖区的实际情况开展工作。

落实对辖区内需求老年人调查摸底,并适时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建档。

及时受理需求居家养老服务老人提出的申请,按照《居家养老服务申请程序》进行审批,入户服务。

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进行全方评估。

在集中供养层面,以镇敬老院为龙头,以社区老人之家为依托,实施机构负责人责任制,落实投入、管理、宣传等责任,年终由镇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考核。

根据考核结果,对居家养老、集中供养工作进行总结、考核及奖励。

有效提升了干部及服务队伍的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

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我镇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是,随着由独生子女组成的“四二一”(即四位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小孩)的家庭模式逐渐增多,居家养老功能逐渐弱化,“四二一”家庭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负担过重。

离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目标,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较大差距。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严格按照各级的要求部署,全力推进镇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一是加大投入。

科学规划,筹措资金,进一步提升镇敬老院标准,为老年人提供一个高标准的养老示范基地。

二是整合资源,建立新的服务模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