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一是按给定标准分类计数;二是自选标准分类计数,会用简单统计表呈现结果。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的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根据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呈现分类的结果。
四、教学措施
1、为学生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学生从中体会分类的意义。
标)一、创设情境。
播放录像:商场物品远景镜头。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通过看录像,使学生明确商场里物品有很多种。
引导学生说出:商场中会把同样的物品放在一起。
二、教学互动
(1)播放录像
商场物品近景镜头。
(文具柜台第一层是文具盒;第二层是练习本;
第三层是笔。
一位售货员阿姨正在往柜台里分类摆放文具)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售货员把同类东西放在了一起。
揭示概念:像售货员阿姨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
(2)猜一猜
继续观看录像从而猜测售货员阿姨拿的物品会放到哪一层,使学生进
一步明确要把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1)多媒体出示例1情景图。
图上的气球可真漂亮,小朋友们,你们能试着将这些气球分分类吗?
引导学生按气球的形状分类,分完之后,数一数,看每种形状的气球
各有几个。
将学生的分类结果展示在大屏幕上,继续启发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
分呢?
小朋友们真是太棒了,能想出这么多的分类方法。
三、巩固练习
(1)摆一摆
出示商品柜台的图片,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相应物品分类摆放在柜台里。
明确分类的必要性——通过分类使每种物品看得更清楚了,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
(2)分一分自己的学具袋。
教师导语,说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组内互相交流是怎样分的,这些物体分别有多少?哪个最多?哪个最少?让学生体验分类的方法和统计的思想。
教师在巡视中指导,同时注意学生中分类的不同方法。
(3)完成教材练习七第1、2题。
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一
能力与测试20页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教学反思:本单元的教学从总体来讲我还是比较满意的。
为了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设计中,从以下几点来体现:
1、创设情境,从学生熟知的投篮比赛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初步体会统计的意义。
体育比赛中的统计得分用到的就是统计知识,学生对于此已有一定的感性经验。
所以,在新课导入时,我设计了小动物投篮比赛的场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使学生对统计的目的非常明确,为下一个环节的调查统计指明了方向。
2、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探索统计的方法,使学生亲身经历统计的过程,分析统计的结果。
在教学中,我先和学生一起用小方格来表示红花的盆数,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尝试这种表示方法,为下一个环节正式的统计图的出现奠定基础。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时我要学生用写“正”字的方法来统计数据,对学生来讲是个比较生疏的方法,要指导练习。
我给学生推荐了用写“正”字的方法,就让他们来统计,结果发现有的学生无所适从,所以在这里我高估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今后要注意准确把握学生的学情才是。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准备更充分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指导,需要更深入的把握教材,以便使课堂时间安排更合理更有效更深入。
也许每节课不能面面俱到,但我们教师应该争取。
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一
第三单元测试2016年4月1日星期五
作业
能力与测试 21页
试卷分析:
一、考试情况概述
由于学生的识字量有限,部分试卷(较难部分)是在老师读题的情况下完成的。
考试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共43名学生参加考试,缺考为0,上交试卷43份。
这次数学试卷检测的范围是第4单元:分类与整理。
内容容量不大,个别填空题偏难。
而从考试成绩来看,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成绩还是不错的。
二、卷面分析:
从卷面看,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基础知识:分一分、数一数,并在方格里涂一涂。
第二类是数一数、填一填、按要求填空,第三部分,实践题,妈妈买的水果、美丽的花园、分类与整理。
从试题的类型和试题的表达方式,都能很好的检测出学生在本单元所学的数学知识,测试学生思维的多角度性和灵活性。
教研组组长签字:山图亚教务处签字:其米提3月1日—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