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的
本程序规定了测量系统分析的方法和接受准则。
通过了解变差的来源,判断测量系统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以确保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计量、计数型测量装置。
指通过分析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所用的测量系统对每个零件能重复读数或能判断合格/不合格,但不包括非工业界的测量系统。
3 术语和定义
测量系统: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稳定性:是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值时获得的测量值总变差;
重复性:是由一个评价人,采用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变差;
再现性:是由不同的评价人,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线性:是在量具预期的工作范围内,偏倚值的差值;
量具:指任何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一般用来特指用在车间的装置(包括用来测量合格/不合格的装置);
偏倚(准确度):指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
一个基准值可通过采用更高级别的测量设备(如:计量实验室或全尺寸检验设备)进行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来确定。
4 职责
品保部质量工程师负责年度的测量系统分析计划的制定、结果评价和审查、核准。
品保部检验员负责测量系统分析所需涉及到的产品测量工作进行和其数据的收集。
品保部质量工程师负责数据收集后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测量系统分析工作。
6 程序
6.2 过程描述
7 相关文件
QP M0301 纠正预防措施8 质量记录
10 编制说明
11 发布/更改审批
附件一:
②
1
K
R
EV⨯
=
)
/
(
)
(2
2
2
nr
EV
K
X
AV
DIFF
-
⨯
=
b
ax
y
i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