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罐安装及焊接中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基础地脚螺栓尺寸偏差过大。
在相邻支柱基础中心距S、支柱基础上的地脚螺栓中心与基础中心圆的间距S1、支柱基础上的地脚螺栓预留孔中心与基础中心圆的间距S2超出标准规定,影响球罐柱腿安装时,可以采取整改柱腿底板的方法,需注意的是不能对地脚螺栓进行改动。
2,球壳板组对间隙不符合标准。
赤道带安装应注意赤道板尺寸偏差的问题。
原则上,20块赤道带板的尺寸应该是完全相同的,具有互换性,因此理论上每一块赤道带板可以放在任意的位置。
但由于球壳板在制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偏差,而偏差又有正偏差和负偏差之分,如果两块相临的赤道带板分别为正偏差和负偏差,组装后可能出现两块板长短相差较多的情况,这样就会在环焊缝上出现局部间隙过大,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情况,这种偏差是极难调整的。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应根据到货验收的测量数据进行简单的排版,避免具有正负偏差的板相邻。
赤道带安装完成后安装下极带,下极安装时先安装四块极边板,安装前应对下环口周长进行测量,对比四张极边板的弧长之和进行比较,确定四张板之间的奸细大小,避免在四张板最后的合拢口出现间隙过大或无间隙无法合拢的情况发生。
安装完极边板后,安装两块极侧板和一块极中板,安装时要注意,几乎所有的球罐开口全在这三张板上,要仔细核对各个接管的方位和规格,以免弄混了。
下极带安装完成后开始球罐内搭满堂架子,应全部采用钢铁材质的杆子和跳板,以确保安全。
然后按与下极带相同的工序安装上极带,最终完成整球罐的组装。
球罐组装完成后开始对焊缝进行调整,第一次调整完毕后由质检人员进行检查,检查的项目为对口间隙、错边量和棱角度,检查方法是使用样板和焊缝检测尺沿焊缝按不大于500mm一点进行测量,将测量结果用记号笔在测量点附近标注并对不合格的区域进行标记。
检查结束后进行第二次调整,调整完毕后由质检人员再次检查,如有不合格再进行调整和检查,直至全部符合要求。
调整完成后对球罐内径和水平面、赤道面的最大最小直径差和支柱的垂直度进行测量,并将测量数据标注在测量点附近。
检查完成后编制技术资料向相关部分报验,合格后可以进入下道工序。
球罐组装完成并经相关部门进行验收后,可以进行定位焊接。
定位焊接宜采用多人对称进行,由于焊接顺序为先纵缝后环缝,因此在环缝位置最终聚集的应力是比较大的,所以在定位焊接时应增加环焊缝的焊接量,避免在焊接过程中环焊缝位置由于强度不足造成开裂,出现这种情况,重新组对是非常困难的,很容易造成局部变形。
所有丁字口应再至少100毫米范围内满焊,必要时可焊两层。
3,球罐焊缝焊接缺陷问题。
常见的类型:气孔、夹渣、未熔合、未焊透、咬边。
一,气孔的控制
(1)按国家标准要求,加强施工环境控制,现场建立合理的施工清洁区。
(2)按焊接施工方案要求进行坡口清理,严格控制坡口两侧的清洁度。
(3)加强焊工基本技能的培训,控制焊接电弧的合适长度。
(4)严禁管内有穿堂风,采取端部封堵等措施。
(5)加强现场通风条件,控制空气潮湿度小于等于90%。
(6)采用低氢型焊条。
(7)控制氩气纯度大于等于99.99%。
(8)选择设备性能稳定的电焊机且标定合格。
(9)按工艺评定要求,控制氩气流量,避免出现紊流。
二,夹渣的控制
(1)加强焊工基本技能的培训,控制铁水与熔渣分离。
(2)按焊接工艺数据单要求,控制焊接电流。
(3)加强焊接过程的层道清理。
(4)使用合适规格的焊条。
(5)焊接接地线应该在工件中合理接地,控制电弧偏吹。
三,未熔合的控制
(1)加强焊工基本技能的培训,消除根部未熔合缺陷产生。
(2)注意层间修整,避免出现沟槽及运条不当而导致未熔合。
(3)严格按WPS要求,采用合理的焊接电流。
四,未焊透的控制
(1)加强坡口质量检查,控制合理的钝边量。
(2)加强装配质量检查,严把装配质量关,控制合理的错边量。
(3)加强标准培训及伪缺陷在结构的模拟检验,避免内部缺陷的错判。
(4)加强焊工基本技能的培训。
(5)按焊接工艺数据单要求采用合理的焊接电流。
(6)使用合适规格的焊材。
五,咬边的控制
(1)加强焊接标准和评定缺陷标准的学习,正确判断咬边的深度和长度。
(2)加强焊工基本技能培训。
(3)严格按焊接工艺数据单要求,正确选择焊接电流。
(4)加强焊工的自检工作,正确处理咬边缺陷。
缺陷处理:一,焊缝表面缺陷处理
焊接完成后应按规范的有关要求对允许进行打磨的表面缺陷进行打磨处理,清除飞溅、咬边等缺陷。
对规范规定不允许直接打磨的缺陷,应首先进行补焊,然后进行打磨。
二,在焊接施工中应注意以下几个因素;
1)、控制好焊接线能量。
其目的是调整焊接接头冷却过程中800~500℃的冷却时间,线能量的大小直接影响接头的质量,线能量过小易产生氢致裂纹,线能量过大易产生过热组织,使接头的缺口韧性下降。
2)、控制预热温度,其目的是减缓接头冷却速度,有利于接头组织的改善和氢的逸出。
3)、控制层间温度,由于球罐壁厚较厚(δ=34mm),需采用多层焊接,如不注意层间温度的控制,将使焊缝中的氢逐层积累,致使延迟裂纹倾向增大,应将层间温度控制在不低于预热温度的下限值。
4)、控制后热及消氢处理温度,起主要作用是去氢,同时也可减缓冷却速度,提高接头韧性,减少残余应力。
就我公司球罐来说,后热温度应为200-250℃,保温时间0.5—1h,消氢处理温度较高,在300--400℃,保温2—4h后空冷。
5)、合理安排焊接顺序,其目的是减小变形和残余应力,避免裂纹产生,其主要原则如下,先焊大坡口一侧再焊小坡口一侧,先焊纵缝后焊环缝。
焊接时,以对称均匀焊接为原则,采用逆向分段焊法。
6)、控制焊接环境,主要注意施焊环境(是否有大于8m/s大风,是否下雨或雪),温度是否超标(<-5℃)等不利因素。
7)、控制焊接检验,要彻底贯彻四个100﹪的检验要求,检验时,要注意发挥各检验方法的优点,而避开它的局限性,提高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4,球罐热处理安全措施。
4.1清理现场易燃易爆品及闲置器材,清量工作道路,装好夜间照明,准备足够数量的消防器材。
4.2储油罐,液化气瓶,乙炔瓶应离处理点火处20米以外。
4.3保证安全送电,各种电缆线布置整齐合理。
4.4坚守岗位,尽职尽责,无关人员不得进入热处理施工现场。
4.5热处理整个过程中,应有专人24小时全程安全监护。
4.6及时掌握天气预报,严禁在5级以上大风或雨雪天气进行热处理作业。
4.7设好安全警戒,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或通过热处理区域。
4.8安全技术交底需在作业前进行,要有作业组(三人以上人员)亲笔签名方可生效。
5,球罐无损检测安全措施。
安全防护措施
5.1 建立完善的安全防护管理体系,严格按照射线防护程序作业,射线防护安全管理实施作业保证体系,做到全员管理,分工负责,让业主放心。
5.2 设立射线安全防护小组,负责人:XXX XXX 组员:全体探伤工。
γ源曝光前24小时,书面通知有关单位,避开警戒区域。
警戒区域周围设红灯. 警戒绳.警示牌警示。
设值守人员2人,甲方巡检人员如要进到警戒区域内,或遇有紧急情况时,可提前通知安全防护小组,我们将采取措施,,把源收回,到时候可电话通知,号码:。
现场。
基地,待源收回后,用剂量仪测定周围环境安全,XX公司确认合格后,用书面通知甲方进入警戒区内巡检,甲方巡检作业完毕后,用书面通知我方重新开始射线探伤。
附警戒区域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