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艺术素养的发展
对于艺术范例的基本认识
为学生艺术素养的发展奠基
艺术教学范例设计要求—— 5.全面体现艺术教育价值。范例设计应该体现出强烈的社会 责任感,应该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高 度来设计艺术范例。努力将艺术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等学科 教学目标,本土艺术文化以及世界多元文化的认知等社会性目 标,人格培养与完善等终极性目标有机整合为一体。
为学生艺术素养的发展奠基
“艺术范例”——主题例举:敦煌艺术 ◎ 主题的核心意义(主题演绎与教育价值) 在著名的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敦煌艺术,包括书法、 壁画、雕塑、乐舞等,代表了中华艺术的精华之一。 她代表了中华文明与古代印度、希腊、伊斯兰等文明 的交流、碰撞、借鉴和融合所产生的艺术创新成果。 了解敦煌艺术以宗教为基本主题的综合性特征,能 加深对我国崇尚多元相融的艺术审美思想。通过选择 一定的艺术门类参与模仿到创新的实践活动,能体验 在同一主题下艺术的相通性。
第三,注意激发学生艺术学习兴趣,也注重美术、音乐等学科 内在结构和特点,充分发挥艺术各学科在促进学生的成长以及对 社会贡献方面的独特功能。
中学艺术课程的功能定位
为学生艺术素养的发展奠基
教育部艺术领域课程结构与课程标准
音 美 乐 术
艺 术
艺 术
音 美 乐 术
中学艺术课程的功能定位
为学生艺术素养的发展奠基
对于艺术范例的基本认识
为学生艺术素养的发展奠基
艺术教学范例设计要求—— 2.明确的范例的核心概念。每一个艺术范例应包括数个核心概
念。范例中的核心概念应该提示课程学习者所应获得的审美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各艺术门类知识与技能等各方面的内容。 同时起到明晰教学目的、整合学习内容、提示教学方法的作用。
核心概念应该由具体的、具有明确含义的艺术语汇构成
教育部艺术领域课程特色(义务教育阶段)
艺术与生活 艺术与情感 艺术与文化 艺术与科学
音 乐
美 术
舞 蹈
戏 剧
中学艺术课程的功能定位
为学生艺术素养的发展奠基
教育部艺术领域课程特色(高中阶段) 1艺术与生活
生 活 中 的 音 乐
身 体 表 演 的 艺 术 戏 剧 创 编 入 门
2艺术与情感
音 乐 的 情 感 表 现
审美素养的层次——
哲学层面 情感层面 技能层面 常识层面
立地 见天
美学的素养
审美的素养
技艺的素养 知识的素养
中学艺术课程的功能定位
为学生艺术素养的发展奠基
我国古代的美学素养
先秦诸子 两汉经学 多元美学(中和、节用、顺道、天合) 天人感应(和谐雅乐、山水比德 / 教化)
魏晋玄学
隋唐佛学 宋明理学 清代朴学
笔趣阁
为学生艺术素养的发展奠基
为学生艺术素养的发展奠基
主要议题
• • •
中学艺术课程的功能定位 对于艺术范例的基本认识 艺术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
为学生艺术素养的发展奠基
“戏说”学科功能——
字、词、句、篇,厚载民族文化; 听、说、读、写,提升交际素养。 修身以立德为本,重在情感养成; 育人为社会服务,着眼实践体验。 力、热、光、电,揭示客观世界之真情; 做、看、想、说,探究自然规律的奥秘。
(强调分科)
多元功能
(分科协和)
中学艺术课程的功能定位
为学生艺术素养的发展奠基
丰子恺的艺术教育观——
‚艺术办学,礼乐治校‛。‚音乐亲和力量最大,最善于统 制群众感情,团结民族精神‛。
‚过去之音乐绘画教育,生吞活剥,刻意模仿,游离人生。 教育者徒以死工作相授受,而不知返本。这直可称为‘画 八股’、‘乐八股’。今后非痛改不可。‛ ‚我教艺术科,主张不求直接效果,而注重间接效果。不 求学生能作直接有用之画,但求涵养其爱美之心。能用作 画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付人世,则生活美化,人世和 平。此为艺术最大效用。‛
音乐
仿声/击器 生音阶
图腾 艺术
美术
陶器/岩画 装饰
图腾制度:动植物;开祖代表;血缘部落;结婚入社;圣德优存/凶德衰亡
中学艺术课程的功能定位
为学生艺术素养的发展奠基
贯通的宗教艺术—— 音乐
和声/吟唱 器乐
美术
宗教 艺术
雕塑
写实/神话 有故事
服饰/壁画 构成
宗教艺术还包括:文学 / 戏剧 / 武术 / 建筑等
身 边 的 设 计
视 觉 语 言 表 达
舞 蹈 即 兴 表 演
戏 剧 表 演 基 础
中学艺术课程的功能定位
为学生艺术素养的发展奠基
教育部艺术领域课程特色(高中阶段) 3艺术与文化
民 族 民 间 音 乐
中 外 戏 剧 欣 赏
4艺术与科学
材 料 与 造 型 艺 术 乐 舞 与 身 心 健 康
图 形 的 奥 秘
对于艺术范例的基本认识
为学生艺术素养的发展奠基
艺术教学范例设计要求—— 3.合理体现门类综合。艺术范例应具备兼容性与开放性特点。 所谓兼容性指的是范例应该既能兼容不同艺术门类的独特的艺 术语汇,又能体现各艺术门类的共同规律。所谓开放性指的是
艺术范例应该具有广阔的自然、社会、人文背景。艺术范例设
计应在尊重艺术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做到各门艺术课程间以及 艺术课程与其他人文、科学课程间的合理综合。
学科的 功能 课程的 形态
培养一般社会公民的 艺术审美素养 共同必修的艺术课程 通性、通感、通法
专业对象的《艺术》
奠定艺术表现的学养 与技能基础 自主选修的艺术课程 专业模块
教学的 策略
艺术经典的文化承继——艺术实践的直接体验
——适应并促进每一位学生的素质发展
中学艺术课程的功能定位
为学生艺术素养的发展奠基
社会 生活 的 艺术 表现 人生 感悟 的 艺术 表现 自然 景象 的 艺术 表现 不同 地域 的 艺术 表现
高
中
不同 时代 的 艺术 表现
范例 选择
不同 风格 的 艺术 表现
(不同维度的选择,‚立体‛的、相交于一定‚区位‛)
范例 主题
提供案例指导,提倡创新设计
对于艺术范例的基本认识
为学生艺术素养的发展奠基
中学艺术课程的功能定位
为学生艺术素养的发展奠基
我国学校艺术课程改革的视角
• 我国学校艺术课程改革的方向
我国学校艺术教育长期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了艺术个性、 艺术创造力的发展。国家的课程改革方向—— 第一,课程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方式、评价 方式等方面,始终贯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 第二,课程设置采取两种类型:其一分科的美术、音乐课程; 其二为综合各门类的艺术课程。各地、各校可以进行选择。
1.恰当把握范例内容层次。艺术教育涉及的范围广阔。其中 既有艺术美以及艺术审美观念、审美情趣等较为宏观的教学内 容,也有艺术语汇及其认知、艺术作品欣赏、艺术感知、表现、 创作等较为微观的教学内容。为了获得上下贯通的教学效果, 应避免从过于宏观或过于微观的层面甄选范例主题和设计范例 内容的做法,并且尽可能保持各范例在内容层次上的一致性。
舞 蹈 与 服 饰
音 乐 与 科 学
影 视 特 技
困难:师资问题?综合后的分门类艺术价值?
中学艺术课程的功能定位
为学生艺术素养的发展奠基
基本结论—— ※ 中学艺术课程要以音乐、美术为基础 ※ 中学生的艺术视野必须得到拓展 ※ 中学艺术课程要突出综合审美素养培养 ※ 中学艺术课程要适应共性与个性的需要 ※ 中学艺术要兼顾改革与操作的现实要求
艺术课程理念的表述——按课程的要素 ——发展艺术感知,提高艺术素养 (目标) ——尊重个性差异,提供选择课程 (结构) ——体现多元文化,突出艺术经典 (内容) ——发展多元智能,优化学习方式 (实施) ——关注学习经历,重视过程评价 (评价)
中学艺术课程的功能定位
为学生艺术素养的发展奠基
以“艺术范例”为内容载体进行整体设计—— 艺术范例是基于艺术作品、艺术家、艺术事件 等艺术本体内容的,包含丰富的社会、自然、 人文信息,具有明确内容主题的艺术教学载体
对于艺术范例的基本认识
为学生艺术素养的发展奠基
艺术范例基本结构
• 范例主题——题目或名称 • 主题的意义说明——解释主题、说明意义
• 内容与要求——教学内容和要求结合表述
• 活动建议——较具体的教学设计建议 • 建议教学时间——完成本主题时间(容量) • 资源链接——介绍具体艺术作品及其他资源
对于艺术范例的基本认识
对于艺术范例的基本认识
为学生艺术素养的发展奠基
“范例教学”——后现代课程的重要形态
更看重的是文化知识元的整体感:其生成、
结构特征、应用的整体。(背后的“故事”) 应对的是“知识爆炸”与“数字化”的信息 时代特点:范例是经典的、可选择的、启发迁移 的。 所追求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
创造性学力和终身学习。
对于艺术范例的基本认识
为学生艺术素养的发展奠基
“范例教学”的经典——
医学课程及其教学:临床案例的教学 MBA、MPA课程:对典型案例的分析研究 德国中学的综合课程:《环境的组成》 美国的核心问题课程:《季节与天气》
…………
对于艺术范例的基本认识
为学生艺术素养的发展奠基
课程载体切入点
艺术范例教学
八、九年级
境)
王骥德《曲律》(涉及情节、结构、音律、科白等戏曲理论) 石涛《画语录》(“无法而法,乃为至法”;“一画”;独创
性)
王国维《人间词话》(“境界”为核心 / 理想与写实兼顾)
中学艺术课程的功能定位
为学生艺术素养的发展奠基
古代西方的艺术与美学理论(例举)
柏拉图《文艺对话录》(理念论为核心;艺术创作源于“灵感”——神
中学艺术课程的功能定位
为学生艺术素养的发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