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企业并购财务管理概述

第二章企业并购财务管理概述


根据上述理论,企业并购的动因可以归纳为以下 几种:(1)管理协同效应;(2)经营协同效应; (3)财务协同效应;(4)多元化动机;(5)企业 扩张动机(规模和市场);(6)战略调整动机; (7)管理者显示才能和业绩动机;(8)获得特殊 资产(如土地、管理团队、优秀研究人员、专有技 术等无形资产);(9)降低代理成本(并购机制使 得接管的威胁始终存在)。
3. 股份交易式并购。一是以股权换股权,这是指并购公司向 目标公司的股东发行自己公司的股票,以换取目标公司的大部 分或全部股票,达到控制目标公司的目的。通过并购,目标公 司或者成为并购公司的分公司或子公司;或者解散并入并购公 司。二是以股权换资产,并购公司向目标公司发行自己公司的 股票,以换取目标公司的资产,并购公司在有选择的情况下承 担目标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责任,目标公司也要把拥有的并购公 司的股票分配给自己的股东。特点:避免了大量的现金支出。 (三)按并购程序划分,并购可分为善意并购和非善意并购。
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司合并设立一个新的公司 ,合并各方的法人实体地位都消失。[例子:2000 年1月10日美国在线(互联网)——时代华纳合并案 (世界最大传媒集团)]
新设合并简要示意图如下:
A公司
B公司
C公司
D公司(法人) 图2-2
(三)收购 指企业用现金,债券或股票购买另一家企业的部
分或全部资产或股权,以获得该企业的控制权的投资 行为。
四、企业并购的风险分析
1. 营运风险 并购完成后不能产生管理协同、经 营协同、财务协同效应、没有实现规模经济。
2. 信息风险
3. 融资风险 (如,资金筹集的数量与时间、融 资方式是否适应并购动机、杠杆收购的偿债风险、现 金支付是否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4. 反收购风险 (被收购企业不欢迎,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
5. 法律风险 我国要求收购方持有一家上市企业5% 的股票后即必须公告并暂停买卖,之后每递增5%就要 重复该过程,持有30%即要求发出全面的收购要约。
6. 体制风险 我国的并购大多带有政府行为,过分 强调“优帮劣、强管弱、富帮贫”的解困行为,而违 背了市场原则(规律)。
2.3 企业并购的历史演进(自学)
三、并购负效应的理论解释
当管理者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甚至以损害企业的利 益或股东的利益为代价采取并购行为或者有关并购的 决策错误时,并购的总体效应为负值。
(一)管理主义
该理论认为:(穆勒Muller于1969年提出该假说) 并购本身是一种代理问题,代理人的报酬决定于公司 的规模,因此代理人有通过并购使规模扩大的动机, 而忽视企业的实际投资收益率。但李魏仑 (Lewellen),汉斯曼(Huntsman)在1990年的实证 分析表明,代理人的报酬与公司的投资收益率有关而 与公司的规模无关,此结果与上述假设相反。
2.4 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问题
通常,一次并购会涉及三个阶段:准备、谈判和整合。 具体内容(见P46)。在并购过程中,需要考虑的财务 问题有:
1. 第一阶段
在企业战略目标和并购标准的指导下,对候选目标企 业进行并购可行性分析(其核心内容是确定并购价值增 值)。从财务角度来看,具体内容有:(1)估计并购 能产生的成本降低效应、销售扩大效应、劳动生产率提 高效应、节税效应等,从而确定并购所能创造的价值; (2)估计并购成本;(3)确定并购创造的价值增值。
1. 横向并购。当并购方与被并购方处于同一行业、 生产或经营同一产品,并购使资本在同一市场领域或 部门集中时,则称之为横向并购。如近年来较为活跃 的我国啤酒、航空等行业的重新“大洗牌式”的重组 均属于横向并购。(目前的青啤、燕京、华润三强鼎 立,2000年始)。优点:扩大规模;缺点:反垄断法 的限制。
学习提要目标:
本章将介绍企业并购的基本概念、主要形 式和类型、对企业并购动因和效应的理论解释 以及中外企业并购历史的简单情况。通过本章 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企业并购的基本概念,了 解企业并购的常见形式和类型,理解企业并购 的动因和效应,了解中外企业并购史。
2.1企业并购概念
一、什么是并购
尽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并购”一词在经济 生活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但国内至今尚未对“并 购”的内涵做出权威的概念界定。
②并购企业拥有外部市场所没有的有关目标公司真 实价值的内部信息。
③由于通货膨胀造成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和重量成 本的差异。
常被用来衡量企业价值是否被低估的指标是托宾Q, Q等于企业的市场价值与其重量成本的比值。当Q值小 于1时,表明企业的价值被低估了。 (七)信息信号理论
该理论认为,当目标企业被并购时,资本市场将重 新对该企业的价值作出评估。原因:
2.现金购买式并购。现金购买式并购有两种情况: 一是并购方筹集足额的现金购买被兼并方全部资产, 使被并购方除现金外没有持续经营的物资基础,成为 有资本结构而无生产资源的空壳,不得不从法律意义 上消失;二是并购方以现金通过市场,柜台或协商购 买目标公司的股票或股权,一旦拥有其大部分或全部 股本,目标公司就被并购了。如:江苏春兰注资2.7亿 元控股南京东风;青岛啤酒出资6200万元控股西安汉 斯啤酒等,则均属于现金并购。
(四)财务协同效应理论
该理论认为,并购可以给企业提供成本较低的内部 融资。如当一方具有充足的现金流量却缺乏投资机会, 而另一方有巨大的成长潜力却缺乏融资渠道时,两者的 合并会产生财务协同效应。此外企业并购后:
财务能力提高
合理避税
预期效应:因并购使股票市场对企业股票评价发生改 变而影响股票价格
(五)战略调整理论
(一)效率差异化理论
效率差异比理论认为:并购活动产生正效应的原 因在于并购双方的管理效率是不一样的。通俗地讲就 是:如果A公司的管理效率优于B公司,那么在A公司兼 并B公司后,B公司的管理效率将被提高到A公司的标准, 从而效率由于两公司的合二为一得到了促进。该理论
可以形象地称之为“管理协同”理论,亦即具有较高管理效率 的公司将会兼并管理效率较低的目标公司并通过提高目标公司 的管理效率而获得收益,这暗含着收购方具有剩余的管理资源。 该理论有两个基本假设:
2006年1月1日施行的《证券法》规定,当对一 家上市公司股权的收购达到30%时必须向所有股东发 出全面要约。
接管,是指一家企业的股东发生变动,由受一 个股东控制变为受另一个股东控制的事件。接管可 以通过并购,委托投票权争夺和转为非上市企业来 实现。
三、并购的类型
(一)按并购双方产品与产业的联系划分,并购可分 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
(1)并购向市场传递了目标企业被低估的信息。
(2)有关并购的信息(如:收购要约的公布、关 于收购的谈判)将激励目标企业的管理层采取有效措 施改善其经营管理效率。 二、并购零效应的理论解释
并购企业由于管理层的傲慢自大,往往会过于乐观, 向目标企业出价过高,或者即使该项投资并无价值, 仍坚持投资或者在有较多的竞争者时,并购成本被过 分抬高,即使并购成本已经大于并购收益,仍坚持并 购,这就是所谓的“过度自信”理论(骄傲假说,罗 尔)。在上述情况下,并购企业从并购行为中获得的 将是零效应,目标企业股东收益的增加实际上是财富 从并购企业股东向目标企业股东的简单转移。
1. 善意并购。通常是指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双 方通过友好协商确定并购诸项事宜的并购。
2. 非善意并购,是指友好协商遭拒绝时,并购方 不顾被并购方的意愿而采取非协商性购买的手段,强 行并购对方企业。(盛大收购新浪20%股权,2005.2)
2.2 企业并购的动因和效应
一、并购正效应的理论解释(可参考《公司并购原理》 一书)
2. 纵向并购。指对生产工艺或经营方式上有前后 关联的企业进行的并购,是生产、销售的连续性过程 中互为购买者和销售者(即生产经营上互为上下游关 系)的企业之间的并购。目的:组织专业生产和实现 产销一体化。如加工制造企业并购与其有原材料、运 输、贸易联系的企业。
3. 混合并购。又称跨行业的兼并,它是对处于不 同产业领域,产品属于不同市场,且与其产业部门 之间不存在特别的生产技术联系的企业进行并购。 国际上众多知名的大集团如美国的通用、日本的三 菱公司等,均是通过一系列混合并购逐渐发展起来 的。目的:多元化经营、降低风险。
所谓要约收购,又称公开收购、发盘收购。是指 收购方通过向被收购公司的股东发出购买其所持该公 司股份的收购要约,并按照收购方依法公告的收购要 约中所规定的条件、收购价格、收购期限以及其他规 定事项进行股权交易的收购方式。[1993年9月—10月 ,保安集团(深圳上市)大量的购入“延中实业”( 上海上市)股票,形成了“宝延风波”]
②对于目标企业而言,①并购方的管理资源有剩余, 并且具有不可分散性。 (作为一个管理团队)
其管理的低效率可以通过外部管理层的介入和增加管 理资源的投入而得到改善。
(二)经营协同效应理论
经营协同效应理论的前提假设是规模经济的存在。 所谓规模经济就是单位生产成本随着生产的增加而下 降。(并购双方存在优势互补时,也会产生经营协同 效应)
收购简要示意图如下:
A公司(法人)
B公司(法人)
C公司(法人) D公司(法人)
图2-3
按照法律的界限,企业收购可以分为协议收购和 要约收购。所谓协议收购,是指收购行为发生在二级 市场之外,在国家有关法律条件的约束下通过交易双 方的协商,进而达成一致的交易价格,最终实现整个交 易的收购方式。(我国大多数企业采用的收购方式)
站在产权的角度,并购实际上是一种所有权交 易行为,其具体形式则体现为兼并、联合和收购三 者的统一,泛指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为了获得其 他企业的控制权而进行的产权交易活动。
兼并,有吞并、吸收、合并之义,通常有狭义和 广义之分。狭义的兼并是指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企 业通过产权交易获得其他企业的产权,使这些企业 的法人资格丧失,并获得它们控制权的行为(吸收 合并)。广义的兼并是指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 通过产权交易获得其他企业产权并企图获得其控制 权的行为(含吸收合并、新设合并、收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