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大自考心理学概论(2011新版教材).

北大自考心理学概论(2011新版教材).

第一章心理学的性质第一节心理学的定义与学科特点一、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为代表的心理学家开始重视研究方法,从此心理学与哲学划清了界限。

二、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采用科学方法来研究个体的外在行为及内在心理过程的学问。

这个定义包括了三个要素:科学方法、个体、行为及心理过程。

三、心理学的特点1、心理学的第一特点是强调科学方法。

2、心理学的第二特点是专注于研究个体。

3、心理学的第三个特点是研究个体的行为及心理过程。

第二节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一、心理学有着漫长的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这句话源自早期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

二、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相信“天赋观念”三、心理学在中国历史境遇:1、第一个阶段是思想启蒙期20世纪初,在蔡元培的影响下,北京大学在1917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1920年,南京东南大学设立中国第一个心理学系。

2、第二阶段是学科成型期1921年,中华心理学会成立,这标志着现代心理学在中国已经成为一门有影响力的学科,1922年,中国创立了第一本心理学刊物《心理》。

3、第三个阶段是学科低潮期4、第四个阶段是重塑辉煌期1978年3月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堪称是里程碑会议。

北京大学1977年开始恢复心理学系,并于1978年开始招生。

70年代未到80年代初,国内只有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杭州大学四所大学设有心理学系。

四、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取向1、心理学是一门“前范式科学”:所谓范式指的是理论主张、概念表述、研究方法的统一性。

2、心理动力学学派心理动力学认为人的行为动力来自个体内部的本能驱力。

人的行为源自生本能和死本能。

3、行为主义学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华生、斯金纳等。

行为主义成功的关键在于它重视科学研究方法。

行为主义强调具体可操作的变量定义。

4、进化论学派进化心理学认为,人是由生理和心理两个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机制都受进化规律制约。

科学进化心理学在过去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习性学研究、社会生物学研究和进化心理学。

女性择偶历来关注男性的社会经济条件,因为男性得有社会经济实力来养家;男性择偶则看重女性的年轻貌美,因为年轻女性更具有生育能力。

进化心理学的优势是分析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化心理学通常无法做严谨的实验研究。

5、人本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是马斯洛、罗杰斯。

人本主义关注人本身;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最大贡献是拓宽了传统心理学的思路;人本主义强调生活的意义。

6、认知学派认知心理学关注人的认知过程,因此在感知觉、注意、记忆、意识、语言、判断决策等方面有许多独特的贡献。

7、生物学学派生物学学派认为人的心理与行为现象都可以找到生物学方面的原因或者机制。

8、文化学派它关注心理现象与心理机制的文化共性与差异。

第三节心理学的用途一、心理学的目标:心理学的主要目标是描述行为、解释行为、预测行为、控制行为。

描述行为:通过调查研究清晰地描述行为。

解释行为:就是透过行为表象,深入挖掘背后的心理学机制。

价值感、控制感、成就感是心理健康及幸福感的关键。

二、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心理学可以区分为两大类: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基础心理学侧重心理现象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基础心理学家尽管也关注现实问题,但本质上他们喜欢透过复杂的现实问题探讨背后的机制或原理。

基础心理学包括生理心理学、普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分支,还包括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学之类的方法研究。

应用心理学侧重心理学原理的实际应用,包括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军事心理学、老年心理学、广告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经济与投资心理学等等。

第二章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节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一、理论框架1、理论2、变量变量:是指在数量上或者质量上可变事物的属性。

因变量: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研究者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因变量的选择要满足以下四个要求:(1)可靠性。

(2)有效性。

(3)因变量还要有一定的敏感性。

(4)数量化,因变量应该是可以数量化的。

相关变量:凡是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都称为相关变量。

额外变量:除自变量以外的相关变量称为额外变量。

无关变量:对因变量不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称为无关变量。

3、假设假设是一个研究所要验证的观点,是指对于一个事件或一种关系的一种暂时性的解释,它是一种可验证的关于行为的预测或科学的猜测。

心理学的研究假设需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1)科学性(2)可证伪性(3)预测性(4)假设应简单、明了。

二、标准程序期望效应,双盲设计P29三、代表性样本样本,是人群中的一个亚群体,它可以能够代表整个人群。

选取代表性样本的主要方式有: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组抽样和分层抽样。

分层抽样是指总体分成互不交叉的层次,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从各层独立地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将各层取出的个体合在一起作为样本。

四、客观测量正式测量必须满足三方面要求,即信度、效度和标准化。

信度是指心理测量或者实验研究得到的行为数据具有一致性的程度。

效度是指测验或者实验能测出研究者所要测量的心理物质的程度。

第二节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一、实验研究二、相关研究法相关研究法是描述两个或两个以上事件或者特征之间关系的强度。

相关分为正相关、负相关和零相关。

正相关:是指一个变量的增加伴随着另一个变量相应增加,或一个变量的减少伴随另一个变量的减少。

负相关:是指一个变量的增加伴随另一个变量相应减少的现象。

零相关:是指两个变量之间没有相关关系。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相关只是表示两个变量以某种方式存在着某种联系,本身并不等同于因果关系。

相关研究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个案法、观察法、调查研究法、测验法等。

个案法:是临床心理学最主要的研究方法。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就是来自于他对个案的临床观察与研究。

观察法:是指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按照内容划分,可以分为全面观察和单项观察。

测验法:心理测验按内容可分为智力测验、成就测验、态度测验和人格测验;按形式可分为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按测验规模可分为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

第三章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第一节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1、神经系统由两大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或叫外周神经系统)组成。

大量神经细胞体集中的地方叫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

2、神经元及其功能神经系统和机体的其他系统的器官一样,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叫神经元。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个部分组成。

树突接受外界刺激。

3、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从解剖上看,外周神经系统包括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

12对脑神经是由脑发出的神经。

31对脊神经均由脊椎两侧的椎间孔发出,分为前、后两支,分管颈部以下身体相关部位的感觉和运动。

包括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和尾神经1对。

躯体神经系统及自主神经系统从功能上划分,又可以将外周神经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及自主神经系统。

4、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功能大量的神经细胞集中的地方称作中枢神经。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

脑又由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组成。

脑干位于颅腔内与脊髓相连接的部位,包括延脑(又叫延髓)、桥脑和中脑三个部分。

延脑中还有支配呼吸和心跳的中枢。

在整个脑干上分布着一个灰色的、像渔网一样的组织,叫脑干网状结构,调节着脑结构的兴奋水平,是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

5、大脑的结构与功能大脑的外层是密集的神经细胞体,称为大脑灰质,又叫大脑皮质或大脑皮层;大脑的内部是髓鞘化了的神经纤维,称为大脑白质。

大脑半球的外侧面以外侧裂、中央沟等为界线可以分为四个叶: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顶叶以躯体感觉功能为主,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

6、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大脑两半球的解剖结构基本上是对称的,但其功能又是不对称的,这种功能的不对称性叫做“单侧化”。

对于右利手的人来说,他们的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叫做布洛卡区。

美国神经心理学家罗杰.斯佩里做“割裂脑”的实验。

第二节高级神经活动的几个基本概念1、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回答。

2、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第四章感知觉第一节感觉与知觉的性质一、感觉与知觉的定义1、感觉:是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

2、按照刺激物与感觉器官接触方式可以将感觉分为距离感觉和接触感觉。

3、按照感觉器分布及作用分布,可以将感觉分为体表感觉、深部感觉和内脏感觉。

4、知觉:是大脑对感觉信息进行组织和解释的过程,是对事物属性(整体的、关系的)的分析处理,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当前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5、感觉与知觉之间是有区别的。

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单维事物的孤立反映,而知觉是对事物各种属性的综合反映。

6、在从环境刺激到感知刺激的过程可以具体表述为,首先受体接受刺激,通过换能作用后将物理刺激转化为神经活动,再编码加工信息传导到大脑。

二、感知觉的基本原理1、感觉觉总体来说具备一些基本的特点:客观性主观性主动性适应性三、各种感觉道的共同特点各种感觉道存在以下共同的特点:1、适当的刺激物可以引发相应的感知觉。

2、感觉有阈限3、感觉有主观性的特点4、感觉会有适应现象。

第二节感觉的度量一、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1、感觉的度量中最重要的两个概念是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

2、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阈限。

3、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就是差别阈限。

4、差别阈限的操作性定义是,刚刚能觉察到刺激变化时的刺激强度变化最小量。

5、心理学家提出了三种理论讨论了如何辨别两种感觉的差异:韦伯定律:指出不管两个刺激有多重,差别阈限是两个刺激之间的一种定比关系。

K=ΔI/I费希纳定律:认为刺激主观感觉量与物理客观量的对数函数成正比。

P=KLgI斯帝文思采用数量估计法,提出了幂定律。

二、信号检测论信号检测论认为,侦察刺激的能力不仅依赖刺激的特点(比如物理强度),也有赖于观察者的特点。

三、特殊感觉现象1、感觉适应感觉适应是指感受器在刺激持续作用下产生的感受性变化。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感觉适应会导致感受性的下降,但是在视觉的暗适应过程中,感受性是升高的。

暗适应:所谓暗适应是指在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

明适应: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明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该过程进行比较迅速。

2、感觉后像当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印象会暂留一段时间,这种现象称为感觉后象。

第三节视觉一、视觉系统1、网膜是眼球的光敏感层,分为外层的视锥(锥体)细胞和视杆(棒体)细胞。

2、棒体细胞是夜视器官,主要感受物体的明、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