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4月北京自考“生理心理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属于边缘叶的脑结构是A 边缘系统B 胼胝体下回C 丘脑D中脑被盖2、上丘位于A 丘脑B间脑C中脑D桥脑3、属于条件抑制的是A外抑制B延缓抑制C超限抑制D突触前抑制4、突触后电位的特点是A可以总和B快电位C双向传递D全或无5、近年来神经生理学研究发现痛觉的重要脑中枢位于间脑中的A中线核B内侧核C外侧核D板内核6、脑的重量占全身体重的2%,但其耗氧量与耗能量却占全身的A20% B25% C30% D40%7、动作电位下降部分是膜的A极化过程B去极化过程C复极化过程D反极化过程8、视网膜的光感受细胞是A无足细胞B视杆细胞C双极细胞D神经节细胞9、视网膜中央凹部分A视敏度高,感受单位大B视敏度高,感受单位小C视敏度差,感受单位大D视敏度差,感受单位小10、人能听到的各种振动波的频谱大约为A20-16000赫兹B30-17000赫兹C40-18000赫兹D50-20000赫兹11、听觉的初级皮层区是A顶叶21区B颞叶21区C顶叶41区D颞叶41区12、与躯体感觉有关的脑结构是A丘脑腹后核B丘脑底核C丘脑前核D丘脑后核13、属于联想式学习的模式是A敏感化学习B印记式学习C尝试与错误学习D观察与模仿式学习14、帕帕兹环路的生理心理学功能与A记忆有关B空间辨别学习有关C情绪体验有关D短时向长时记忆转化有关15、近年来所积累的科学事实表明下丘脑外侧区、旁室核和围穹隆区是A防御行为中枢B饮水行为中枢C性行为中枢D饥饱感觉中枢16、保持正常睡眠与觉醒状态的动物标本是在猫的A延脑与脊髓之间横断B延脑与桥脑之间横断C桥脑中部横断D上丘与下丘之间横断17、夜间睡眠中多梦期是A异相睡眠B慢波二期C慢波三期D慢波四期18、异相睡眠的开细胞是A延脑网状大细胞B桥脑网状大细胞C蓝斑中的小细胞D缝际核19、提出情绪动力定型学说的科学家是A詹姆士B巴甫洛夫C卡侬D林斯莱20、生理心理学研究情绪表现的经典实验是A躲避条件反射B自我刺激C假怒D怒叫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1、属于外周神经系统的结构是A脊髓丘脑束B脊神经C脑神经D植物神经22、听觉理论有A空间频率理论B位置理论C行波学说D共振假说23、对情绪有调节作用的脑结构是A杏仁核B豆状核C隔区D海马24、属于非表述性记忆的是A程序性记忆B习惯性记忆C内隐性记忆D间接事物的联想记忆25、临床表现为肌张力消失、肌肉萎缩、浅反射和深反射均消失的损伤部位的A锥体系B皮层运动神经元C脑干运动神经元D脊髓运动神经元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70分)三、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10分)26、大脑皮层前岛叶是()高级脑中枢。
27、联络皮层的()细胞,将多种感觉信息综合为复杂知觉。
28、巴甫洛夫认为对新异刺激的朝向反射本质是脑内发展了()过程。
29、将两侧内囊切断使大脑皮层与间脑和基底神经节之间的联系中断,这种标本是()动物标本。
30、神经元的兴奋过程伴随着其单位发放的神经脉冲();抑制过程为单位发放的神经脉冲()。
31、长时记忆痕迹的脑形态学基础是()和()的变化。
32、静止性震颤是()运动障碍的表现;意向性震颤是()运动障碍的表现。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34、认知学习35、命名性失语症36、受体37、运动单位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9分,共27分)38、何谓感受器的适应现象?观察复杂问题时眼球快速微颤,其生理心理学意义是什么?39、简述朝向反射的神经模式匹配理论。
40、什么是顺行性遗忘?其特点是什么?脑结构基础是什么?六、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3分)41、用正常人类被试,有哪些实验可以证明言语思维的大脑两半球功能一侧化?如何证明的?2004年4月北京自考“生理心理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_______属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
A脑神经 B脊神经 C脊髓 D面神经2与内脏功能有关的大脑皮层区是A大脑皮层底面与半球内侧缘 B大脑皮层前部C大脑皮层中部 D大脑皮层顶部3_______组成纹状体。
A豆状核与杏仁核 B屏状核与尾状核C豆状核与尾状核 D杏仁核与屏状核4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的间隙大约是A20~50纳米 B15~40纳米C10~30纳米 D10~50纳米5大多数神经原的静息电位(极化)是A内负外正70~90毫伏 B内正外负70~90毫伏C内负外正100~110毫伏 D内正外负100~110毫伏6外侧膝状体神经元的感受也是A直线式 B圆式 C同心圆式 D长方形式7_______区与简单视感觉有关。
A V1B V2C V3D V48瞳孔的反射中枢是A睫状神经节 B缩孔核 C上丘 D顶盖前区9人最敏感的声波是_______赫兹。
A200~800 B300~900 C400~1000 D500~120010听觉的次级皮层区是A枕叶41区 B颞叶41区 C颞叶21区 D顶叶21区11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贝克西,在听觉研究中以其精细的大量数据和模拟实验提出 A行波学说 B共振假说 C齐放原理 D位置理论12与味觉有关的脑结构是A孤束核 B杏仁核 C豆状核 D疑核13脑事件相关电位中潜伏期约100毫秒左右的负波是A N1波B N2波C N2a波D N2b波14_______是非联想式学习。
A认知学习 B尝试与错误学习 C情绪性学习 D敏感化15程序性学习或熟练技巧性学习模式,其脑机制中最必要的中枢是A锥体外系 B基层神经节 C小脑中位核 D底丘脑16复杂时间空间综合学习的脑中枢位于A联络皮层 B海马皮层 C下颞叶皮层 D前额叶皮层17传异性失语症被认为是_______受损所致。
A布洛卡区 B维尔尼克区C顶下小叶与角回 D布洛卡和维尔尼克区间的联络纤维18异相睡眠期脑电活动类似A清醒期 B慢波二期 C慢波三期 D慢波四期19我国生物学家卢于道和朱鹤年于1937年电刺激猫脑发现A假怒中枢 B怒叫中枢 C惩罚中枢 D奖励中枢20_______处横断会出现铡刀样强直症状。
A脊髓上部 B桥脑中部 C延脑上部 D桥脑与中脑之间二、多项选择题21注意的生理心理学理论是A前运动中枢控制理论 B丘脑网状核闸门理论C神经活动模式匹配理论 D非随意注意的朝向反射理论22与听觉有关的脑结构是A内侧丘系 B外侧丘系 C下丘 D上丘23躯体浅感觉的上行通路是A脊髓丘脑前束 B脊髓丘脑侧束C脊髓丘脑后束 D脊髓丘系24海马在学习中的作用有A学习过程中的抑制性调节 B学习过程中的兴奋性调节C情绪性学习的调节 D空间辨别学习25长时记忆痕迹的神经生物学基础是A生物化学变化 B细胞结构变化C突触前的变化 D突触后的变化三、填空题26神经元兴奋过程,伴随着其单位发放的神经脉冲频率_______________;抑制过程为单位发放频率_______________。
27感受器的适应现象是随着刺激物长时间的作用,感受灵敏度_______________感受阈值。
28中枢神经系统中,_______________运动神经元为上运动神经元;_______________运动神经元为下运动神经元。
29在脊髓与延脑之间横断,横断以上称______________标本,横断以下部分称_______________标本。
30熟人面孔失认症病人大多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联系受损所致。
31三突触回路是海马齿状回内嗅区与海马之间的联系,它具有_______________的机能特性。
三、名词解释32深感觉33联想性记忆34感觉性失语症35肌梭36感受野四、简答题37何处横断脑为脑干标本?脑干标本会出现哪些异常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什么问题?38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对称性在性别和个体特征形成中有什么意义?39什么是视觉功能柱?超柱?超柱由哪些特征提取功能柱组成?2003年4月北京自考“生理心理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 __________是非条件抑制。
()A. 消退抑制B. 超限抑制C.分化抑制D. 延缓抑制2. 级量反应的电生理现象是()A. 后兴奋电位B. 动作电位C. 峰电位D. 神经元单位发放3. 动作电位上升部分是由膜的________过程而引起的。
()A. 极化B. 去极化C. 复极化D. 后超极化4. 视网膜中央凹的周边的视网膜()A. 感受单位较大, 视敏度高B. 感受单位较大, 视敏度差C. 感受单位较小, 视敏度高D. 感受单位较小, 视敏度差5. 外侧膝状体是_________感觉的皮下中枢。
()A. 躯体B. 听觉C. 视觉D. 嗅觉6. 人最敏感的声波是()A. 300---800赫兹B. 400---1000赫兹C. 500---1200赫兹D. 600---1400赫兹7. 声源空间定位的神经编码是()A. 细胞分工编码B.调频式编码C. 级量反应式编码D. 强度差编码8. 与味觉有关的脑结构是()A. 疑核B. 豆状核C. 孤束D. 橄榄核9. 躯体感觉的主要初级皮层区位于()A. 额叶的中央前回B. 顶叶的中央前回C. 额叶的中央后回D. 顶叶的中央后回10. 音乐失认症患者, 多为________听皮层受损所致()A. 左颞叶21区或41区B. 右颞叶21区或41区C. 左颞叶22区或42区D. 右颞页22区或42区11. ________是非联想式学习()A. 习惯化B. 印记式学习C. 经典条件反射学习D. 观察与模仿式学习12. 证明前额叶皮层与学习记忆有关的经典实验是()A. 交替延缓反应B. 延缓不匹配训练C. 空间辨别学习D. 辐射状多臂迷宫13. 简单空间辨别学习中枢位于()A. 海马B. 前额叶皮层C. 顶枕颞联络区D. 下颞叶14. 手术在脑_________切开称割裂脑()A. 丘脑与大脑皮层间B. 延脑与脊髓间C. 胼胝体间D.内囊间15. 人类睡眠(入睡期) 脑电活动为()A. 4---6次/秒B. 6---8次/秒C. 8---13次/秒D. 13---16次/秒16. 近年来所积累的科学事实表明下丘脑旁室核是_______中枢()A. 性行为B. 情绪性攻击行为C. 饱中枢D. 饥饿中枢17. ______横断猫脑, 则猫70%---90%时间处于觉醒状态()A. 上丘与下丘之间B. 中脑与桥脑之间C. 脑干中部(桥脑中部)D. 延脑与脊髓之间18. 生理心理学研究情绪体验的中枢机制的经典实验是()A. 假怒B. 怒叫C. 自我刺激D. 躲避条件反应19. 艾森克认为皮层兴奋性水平是________人格维度的生理基础. ()A. 多血质B. 粘液质C. 神经质D. 内一外向20. 帕帕兹--麦克林关于情绪生理心理学方面提出了_______学说理论()A. 情绪的激活B. 情绪的丘脑C. 情绪的边缘系统D. 情绪的动力定型二、多项选择题21.视网膜上的_______细胞对光刺激的编码是级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