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健康管理概述

第一章 健康管理概述


第九章 心理健康 第十章 中医养生学基础知识 第十一章 康复医学基础知识 第十二章 健康信息学 第十三章 医学伦理与职业道德 第十四章 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 第十五章 健康管理服务营销 第十六章 健康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健康管理概论
➢ 概述 ➢ 健康管理的基本策略 ➢ 健康管理的发展趋势 ➢ 基本卫生保健
五、基本卫生保健的意义
1.充分享有健康权 2.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3.提高人人腱康水平 4.提高精神文明水平
3.多选题 基本卫生保健意义包括 A.充分享有健康权 B.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C.提高人人健康水平 D.提高精神文明水平 E.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参考答案:A B C D
三、基本卫生保健的内容
(一)四个方面 促进健康、预防保健、合理治疗、社区康复。 (二)八项内容 1.对当前主要卫生问题及其预防方法的健康教育。 2.改善食品供应和合理营养。 3.供应足够的安全卫生水和基本环境卫生设施。 4.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 5.主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 6.预防和控制地方病。 7.常见病和外伤的合理治疗。 8.提供基本药物。检:通过问卷或访谈,收集信息。 2.健康评估 3.个人健康管理咨询 4.个人健康管理后续服务 5.专项的健康及疾病管理服务 如糖尿病管理、心血管疾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管理、精 神压力缓解、戒烟、运动、营养及膳食咨询等。
6.单选题 健康管理的服务流程第一步一般是 A.健康调查与健康体检 B.健康评估 C.个人健康管理咨询 D.个人健康管理后续服务 E.专项的健康及疾病管理服务 参考答案:A
四、基本卫生保健的特点
1.社会性:使所有人达到尽可能高的健康水平是世界 范围的一项重要性指标。
2.群众性:基本卫生保健的对象是居民群体。 3.艰巨性:基本卫生保健经费不足, 所需的适宜人才及适宜技术缺少等。 4.长期性。
2.单选题 基本卫生保健的特点有 A.社会性、广泛性、艰巨性、长期性 B.社会性、群众性、艰巨性、长期性 C.社会性、群众性、艰巨性、持续性 D.社区性、群众性、艰巨性、长期性 E.个体性、群众性、艰巨性、长期性 参考答案:B
健康管理的主体是经过系统医学教育或培训并取得 相应资质的医务工作者,客体是健康人群、亚健康 人群(亚临床人群)以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早期或康 复期人群。 健康管理的公众理念是“病前主动防 病后科学管,跟踪服务不间断”
1.单选题 健康管理的公众理念是 A.治未病 B.现代健康理念 C.疾病二级预防 D.疾病的三级预防 E.病前主动防、病后科学管、跟踪服务不间断 参考答案:E
(一)慢性病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 1.疾病谱、死亡谱的改变导致慢性病患病率显著攀升 2.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流行日益严重 膳食不合理、身体活动不足、吸烟是造成多种慢 性病的三大行为危险因素。 (二)老龄化趋势日趋严峻 1.老年人数量迅速增长 2.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处于起步阶段
1.单选题 对生命投入的成本和效益比最高的是 A.把钱投入临床治疗 B.把钱投入临终前的抢救 C.把钱用于买保健品或健康用品 D.参加健康管理 E.参加运动 参考答案:D
8.多选题 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的机构包括 A.医院 B.政府 C.企业 D.集体单位 E.健康服务机构 参考答案:A B C D E
1.健康管理基本策略: 是通过评估和控制健康风险,达到维护健康的目的。 2.健康管理基本策略有六种: 生活方式管理、需求管理、疾病管理、灾难性病伤管理、 残疾管理、综合的群体健康管理。
五、残疾管理
残疾管理的目的是减少工作地点发生残疾事故的频率 和费用。
六、综合人群健康管理
综合的人群健康管理通过协调不同健康管理策略来对 个体提供更为全面的健康管理。
4.多选题 灾难性病伤管理常见于 A.肿瘤 B.肾衰竭 C.严重外伤 D.高血压 E.发热 参考答案:A B C
健康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健康管理在中国的需求现状
等措施进行行为纠正。 3.训练:培训个体掌握行为矫正的技术。 4.营销:利用社会营销的技术推广健康行为。
1.多选题 健康行为改变的技术包括 A.教育 B.法律 C.激励 D.训练 E.营销 参考答案:A C D E
2.单选题 下列属于二级预防的是 A.接种乙肝疫苗 B.妊娠早期服用叶酸 C.使用儿童安全座椅 D.筛查糖尿病病人 E.合理膳食,适当运动 参考答案:D
健康管理的目标
健康管理服务的特点: 标准化、量化、个体化、系统化。
2.单选题 健康的概念不包括 A.生理健康 B.心理健康 C.身体强壮 D.社会适应 E.道德良好 参考答案:C
3.多选题 健康管理服务的特点是 A.标准化 B.随机化 C.量化 D.个体化 E.系统化 参考答案:A C D E
健康管理师辅导课程 基础知识
主讲:
健康管理师考什么? 医学(临床、中医、预防、公卫) 心理、伦理、法规 保险、食品营养、营销等 特点:广、浅
目 录(共16章)
第一章 健康管理概论 第二章 临床医学基础知识 第三章 预防医学基础知识 第四章 常见慢性病 第五章 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基本知识 第六章 健康教育学 第七章 营养与食品安全 第八章 身体活动基本知识
一、生活方式管理
(一)生活方式管理特点 1.以个体为中心,强调个体的健康责任和作用 2.以预防为主,有效整合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将疾病控制在尚未发生之时。 二级预防: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缓疾病的发展。 三级预防:防止伤残,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 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
(二)健康行为改变的技术 1.教育:传递知识,确立态度,改变行为。 2.激励:通过正面强化、反面强化、反馈促进、惩罚
7.多选题 下列属于专项的健康及疾病管理服务 A.糖尿病管理 B.冠心病管理 C.精神压力缓解 D.戒烟 E.营养咨询 参考答案:A B C D E
七、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机构
任何有能力进行健康管理项目开发及服务的机构都应 该是健康管理服务的提供者。
1.医院、健康服务机构、社区。 2.政府:广义的健康管理机构,通过政策立法来影响 人们的消费行为及人群健康风险控制。 3.商业服务机构:体检中心。 4.企业及集体单位。 5.健康保险公司:为参加者提供健康管理项目。
误区:不是初级卫生保健!误区:不是低级卫生保健!
1.单选题 关于基本卫生保健,以下说法错误的 A.是低级卫生保健 B.是最基本的,人人都能得到的 C.人民群众和政府能负担得起的 D.技术方法上切实可行,学术上可靠 E.体现社会平等权利 参考答案:A
二、基本卫生保健的原则
1.合理布局:不能忽视边远山区、城郊居民等。 2.社区参与:社区主动参与,政府各部门协调。 3.预防为主:重点是预防和保健,不是单纯治疗疾病。 4.适宜技术:使用的方法和技术,应当是能被接受的。 5.综合利用:与营养、教育、饮水供应等综合起作用。
个人健康信息包括个人一般情况、目前健康状况和疾 病家族史、生活方式、体格检查等。
第二步:关心和评价健康,开展健康风险评价和评估。 第三步:改善和促进你的健康,开展健康风险干预和 健康促进。如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5.多选题 个人健康信息一般包括 A.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 B.目前健康状况 C.疾病家族史 D.生活方式,如膳食、体力活动 E.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参考答案:A B C D E
二、需求管理
需求管理实质上是通过帮助健康消费者维护自身健康 和寻求恰当的健康服务,控制医疗成本,促进健康服务的 合理利用。
需求管理通常通过一系列的服务手段和工具,去影响 和指导人们的卫生保健需求。常见的方法有:24小时电话 就诊和健康咨询、转诊服务、基于互联网的卫生信息数据 库、健康课堂、服务预约。
有的时候,需求管理还会以“守门人”的形象出现在 疾病管理项目中。
3.单选题 作为“守门人”形象的健康管理策略是 A.生活方式管理 B.需求管理 C.疾病管理 D.灾难性病伤管理 E.残疾管理 参考答案:B
三、疾病管理
目标人群是患有特定疾病的个体。
四、灾难性病伤管理
代表疾病:肿瘤、肾衰竭、严重外伤等。
四、健康管理的科学基础
健康管理的科学性建立在慢性病的两个特点上: 1.慢性病的过程很长,在被诊断为疾病之前,进行有 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有可能成功地阻断、延缓、甚至逆转 疾病的发生和发作进程,从而实现维护健康的目的。 2.慢性病的危险因素中,大部分属于可改变因素。
五、健康管理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了解和掌握你的健康,开展健康信息收集和 健康检查。
2.单选题 对生命投入的成本和效益比最低的是 A.把钱投入临床治疗 B.把钱投入临终前的抢救 C.把钱用于买保健品或健康用品 D.参加健康管理 E.参加运动 参考答案:B
基本卫生保健
一、基本卫生保健
基本卫生保健是指最基本的、人人都能得到的、 体现社会平等权利的、人民群众和政府都能负担得起和全 社会积极参与的卫生保健服务。
概述
健康管理的概念
健康管理是以现代健康概念(生理、心理、社会适应 能力)和新的医学模式(生理-心理-社会)以及中医治未 病为指导,采用现代医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 技术和方法,对个体或群体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的危险 因素进行全面连续的检测、评估和干预,实现以促进人 人健康为目标的新型医学服务过程。
三、健康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溯源
“治未病”思想源自距今已有两千余年历史的中医学 典籍《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指出:“圣 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 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 不亦晚乎?”
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
4.单选题 “治未病”思想来源于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千金要方》 D.《本草纲目》 E.《吕氏春秋》 参考答案: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