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国家税务局进出口税收档案管理办法
(讨论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统一和规范吉林省国税系统进出口税收档案管理工作,提高进出口税收档案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5]51号),结合吉林省进出口税收工作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进出口税收档案,是指本省各级国税部门在依法开展各项进出口税收工作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申报资料、计会统资料、各种文书、电子数据备份资料。
第三条进出口税收档案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保管的原则。
即由省局统一领导、统一制度、统筹规划并实施监督指导,由市(州)、(县)区两级进出口税收管理岗位人员分别归档保管。
第四条进出口税收档案管理工作基本任务是,收集、整理、保管档案,维护档案的完整和安全,积极开展档案的开发和使用工作,为征收管理、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工作提供基本依据,为社会经济
建设和法制建设提供基础信息。
第二章进出口税收档案的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
第五条进出口税收档案归档范围包括出口企业在申报出口货物退(免)税过程中向税务机关提供的各种资料,以及税务机关实施进出口税收管理行为所形成的记录材料。
第六条进出口税收档案由各级出口退税管理部门按职责范围负责收集并归档,采取分类和分户管理相结合的立卷原则。
根据其反映内容不同主要分为三类:认定类、申报类、其他类。
第七条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5]51号)第二十二条规定,出口货物退(免)税凭证、资料应当保存十年。
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章进出口税收档案的立卷和归档
第八条归档的档案应是原件。
凡出口企业提供的复印件,经办税人员核对确认签注“此件与原件相符”字样后加盖企业公章。
纸质资料破损的应裱糊。
字迹扩散的应复制并与原件一并保存。
第九条进出口税收档案以“卷”为单位进行整理归档。
分
别采用一户一档、一事(案)一档和序时归档的方法进行立卷归档,一档可立多卷。
第十条进出口税收档案应按不同类别,于次年四月底前立卷归档完毕,但由于特殊原因不能在一个年度内处理完毕的除外。
第十一条进出口税收档案的卷内资料排列应按形成时间进行排列。
正件在前,附件在后。
第十二条进出口税收档案案卷内的排列顺序是:案卷封面、卷内目录、卷内资料。
第十三条进出口税收档案应使用符合档案保护要求的装订材料装订。
档案装订时应将案卷左上角戳齐并装订,不得压字、掉页、倒页。
第十四条进出口税收档案必须使用省局统一印制的档案装具。
案卷封面应按要求据实填写完整,并与卷内资料内容一致,字迹要求工整、清晰,字迹材料应耐久保存。
第十五条档案管理人员接收档案时,应对案卷认真检查,办理交接手续。
发现归档案卷内容短缺不全的,应督促经办人补齐,补齐后的才准予归档。
第四章进出口税收档案的整理、保管和使用
第十六条进出口税收档案应装入省局统一配发的档案盒内,填写档案盒封面。
顺序编制档案盒号。
第十七条进出口税收档案应按照排列顺序上架,档案柜(架)应编号,注明存放税务档案的年度、机构和类别,以便查找。
第十八条进出口税收档案的借阅、使用本着档案形成单位优先使用的原则,本单位人员到档案管理部门查阅档案的,必须经档案管理人员同意;外单位人员需查阅的,必须持有单位介绍信并经档案管理部门主管领导同意后,方予查阅。
第十九条各区县国税局、分局间转户的企业,在转出前形成的档案由转出局负责整理、保管,转出后形成的档案由转入局负责整理、保管。
转出局应在转出企业登记类案卷目录“备注”栏中注明转入局名称和转出时间。
第五章进出口税收档案的销毁
第二十条对集中统一保管的已超过保管期限的档案进行销毁时,实行逐级备案制度。
各县(市)区国税局、分局销毁档案时应将档案目录报上级国税局备案后,方可自行销毁;各地市(州)局销毁档案时应将档案目录报省国税局备案后,方可自行销毁。
第六章进出口税收档案的管理责任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国税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其他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应追究行政或法律责任:
(一)损毁、丢失税收征管档案的;
(二)未经批准擅自提供、抄录、公布、销毁税收征管档案的;
(三)涂改、伪造税收征管档案的;
(四)不按规定采集、传递、整理和归档或不按期移交档案的;
(五)隐匿税收征管资料、不完整移送的;
(六)不认真审核把关造成数据严重失真的;
(七)未按规定保密的;
(八)利用税收征管资料营私舞弊的;
(九)其他过错行为。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执行。
执行中与本办法不符的按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由吉林省国家税务局进出口税收管理处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