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在国际法上具有有限主体地位。
理由是:从国际法律关系角度看,个人作为国际法主体必须能够直接承受国际权利义务。
而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条约及实践已经表明,个人在国际法上能够享受权利和承担国际义务,但这种权利与义务的承担,均来自主权国以及国际条约的赋予个人在特殊情况下可以被承认为国际法权利与义务的主体。
①国际法上保障个人基本人权的规定。
国际人权法的权利主体是个人,个人是国际人权公约的直接受益者。
《联合国宪章》将“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规定为自身的行为宗旨。
1966年国际人权两公约、1951年《难民地位公约》、1951 年《妇女政治权利公约》、1980年《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
②国际法上关于个人国际刑事犯罪的规定。
当代国际法的实践充分表明特定国际犯罪行为的后果不仅针对国家,也针对个人,个人可以直接为国际法所规定的特定罪行承担责任。
欧洲纽伦堡军事法庭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犯的审判。
③国际法关于个人权利国际司法保护的规定与事例。
受理个人对国家诉讼的准国际司法组织主要有欧洲人权法院和美洲人权法院。
“
①伦敦协定所确立的“关于战争罪行的个人刑事责任“原则在纽伦堡审判中得以体现。
②日内瓦签订的关于西里西亚的德波专约中第5条授权私人对侵犯该专约所保护的这些个人的某种利益的国家,向一个国际法院提出诉讼。
③凡尔赛条约第条该条规定,各协约及参战国的国民、个人可以在依据条约第条设立的混合仲裁法庭上对德国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