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腺病毒肺炎(讲课)

腺病毒肺炎(讲课)


.
10
三、腺病毒肺炎的病理
▪ 腺病毒肺炎产生特征性的淋巴细胞浸润的镜下改变, ▪ 肺炎实变可占据一叶的全部,以左肺下叶多见,肺切
面上从实变区可挤压出黄白色坏死物质构成的管型样 物质, ▪ 镜检:以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周围炎为中心,气管和支 气管上皮结构被破坏,粘液腺体发生局灶性坏死,炎 症常进展成坏死、渗出物充满整个管腔,肺泡腔内有 渗出物,大多为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浆液、纤维素。 ▪ 肺泡壁常见坏死
▪ 眼部腺病毒感染常见,最常见的表现为急性滤泡性结膜炎 ,咽结合膜热是滤泡性结膜炎并发上呼吸道感染
▪ 消化道感染:40与41型肠道腺病毒是2岁以下幼儿的病毒 性胃肠炎的原因,腹泻为水样便,不含血,且平均持续 10天。
.
12
四、临床表现
.
13
四、临床表现
1. 症状
(1)发热:潜伏期3~8天。急骤发热起病,第1~2日起39℃以上的高 热,至第3~4日多呈稽留或不规则的高热;3/5以上超过40℃。重症可 达2-4周。 (2)呼吸系统症状:频咳或轻度阵咳,
▪ 大多数感染发生在出生的最初几年,约半数没有 症状,到10岁左右,很多儿童已经感染过一种或 多种血清型腺病毒。
流行病学
▪ 传染源:腺病毒感染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最主要的传染源 。
▪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多数型别的腺病毒可 通过消化道途径传播。 密切接触也是很重要的传播方式。
▪ 人群易感性:各年龄段人群均可感染腺病毒。但婴幼儿、 老年人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较易感染。幼儿园、 大学容易 发生群体性感染。 人群血清学研究表明,出生最初数月常 存留从母体传递的腺病毒特异性抗体,此后一直到2岁抗体 缺乏,2岁以后才逐渐增多
能感染人的腺病毒有A-G共7个组,目前 已知有55个不同的血清型(是通过特异性的 抗血清进行中和试验和血细胞凝集抑制), 其 中 最 常 见 的 致 病 性 病 型 为 1-8 型
腺病毒
.
3
蛋白一共11种(TP和PⅠ-
▪ 腺病毒为大的,无包 PⅩ)
膜,直径70-90nm的 DNA病毒。
▪ 病毒核心:病毒基因, PⅤ、PⅦ,TP,PⅩ
腺病毒感染与腺病毒
肺炎
陈后余
内容
▪ 病原学 ▪ 流行病学 ▪ 病理 ▪ 临床表现 ▪ 辅助检查 ▪ 治疗 ▪ 后遗症期
.
2
一、病原学
1953年,Rowe等描述了一种可以使体外 培养的儿童先一个腺样体组织出现自发退化 的“腺样变性因子”,1956年依据该病毒的最 初来源提议命名为腺病毒。
腺病毒科分两个属,即哺乳动物腺病毒属 和禽腺病毒属
四、临床表现
▪ 由于其诸多血清型和嗜组织特性,腺病毒相关疾病谱十分 广泛(见下页),腺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多取决于受感染 者的年龄和免疫状态,大多数感染会影响呼吸道、眼、胃 肠道,很少累及泌尿道、心脏、神经系统、肝脏及胰腺等 。
▪ 呼吸道:上呼吸道感染(常有自限性)和下呼吸道(支气 管炎、细支气管炎和肺炎)
(4)循环系统症状:面色苍白较为常见,重者面色发灰。 心律增快,轻症一般小于160bpm,重症多在160~180bpm,有 时达200bpm。心电图一般为窦性心动过速,重症有右心负荷增 加和T波、ST段的改变及低电压。重症病例的35.8%于发病第 6~14日出现心力衰竭。肝脏逐渐肿大,可达肋下3~6cm,质 较,少数也有脾肿大。
四、临床表现
(5)消化系统症状:半数以上有轻度腹泻、呕吐,重 者常有腹胀。腹泻可能与腺病毒在肠道内繁殖有关。
(6)其他症状:可有卡他性结膜炎、红色丘疹、斑丘 疹、猩红热样皮疹,扁桃体上石灰样小白点的出现率虽不高, 也是本病早期比较特殊的体征。
四、临床表现
2. 病程
本症根据呼吸系和中毒症状分为轻症及重症。 轻症一般在7~11日体温骤降,其他症状也较快 消失,肺部阴影则需2~6周才能完全吸收。 重症病例于第5~6病日以后显嗜睡,面色苍白发 灰,肝肿大显著,喘憋明显,肺有大片实变,部分病 例有心力衰竭、惊厥、半昏迷。恢复者于第10~15日 退热,肺部病变的恢复期需1~4月之久,3~4个月后 尚不吸收者多有肺不张,可能发展成支气管扩张。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腺病毒肺炎后出现闭塞性细支 气管的比例较高。
卡他症状不明显。 呼吸困难及发绀多始于第3~6日,逐渐加重; 重症病例出现鼻翼扇动、三凹征、喘憋及口唇指 甲青紫。 初期听诊有呼吸音粗或干罗音,湿罗音于发病第 3~4日后出现,日渐加多,并经常有肺气肿征象。 重症病儿可有胸膜反应或胸腔积液(多见于第2 周)
四、临床表现
(3)神经系统症状:发病3~4天以后出现嗜睡、萎靡等, 有时烦躁与萎靡交替,在重症晚期出现半昏迷及惊厥。部分病 儿头向后仰,颈部强直。除中毒性脑病外,尚有一部腺病毒所 致的脑炎,故有时需作腰穿鉴别。
五、并发症(-)
1、继发细菌感染
在腺病毒肺炎病程中,可并发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 肺炎球菌、肺炎杆菌、绿脓杆菌等感染,以致病势更为严重。在 腺病毒肺炎后期,以下几点常提示有继发细菌感染存在:
①于发病10天左右病情不见好转,或一度减轻又复恶化; ②痰为黄色或淘米水色; ③身体其他部位有化脓灶; ④出现脓胸; ⑤X线检查出现新的阴影; ⑥白细胞计数增高以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或核左移;

核衣壳呈规则的20面
.

4
病毒衣壳:多肽PⅡ是衣
流行病学
▪ 腺病毒感染常见且普遍存在,已知的血清型中大 约有半数会引起临床疾病。在儿童呼吸道感染的 2%--24%以及所有急性腹泻的5%-15%都有腺病 毒引起。但是引起呼吸道感染(常见的为1、2、 3、5、6、8型)和消化道感染(40及41型)的血清 型不一样。
▪ 流行特征:北方多见于冬春两季节,南方以秋冬季节多见 。
.
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中华儿科杂志2013年11月第51卷第11期
发病机制
▪ 病毒的有效感染是通过纤突 粘附在细胞表面分子,这种 相互作用的特异性是病毒嗜 组织特性的重要决定因素, 在衣壳与整合素发生相互作 用之后,病毒可以被胞吞作 用进入细胞,进而转移至细 胞核启动病毒转录及DNA的 复制,病毒的结构蛋白在胞 浆内合成,转移至细胞核内 进行病毒可以组装并聚集形 成晶体阵列,增殖性感染导 致每个细胞内产生1万到超过 100万个病毒颗粒,其中仅有 1%--5%具有感染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