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力学期末复习指导

建筑力学期末复习指导

12年春期开放教育(本科)《建筑力学#》期末复习指导2012年06月修订第一部分课程考核说明1、考核目的通过本次考试,了解学生对本课程基本内容和重、难点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简单受力构件和一般杆件结构的力学问题问题的能力。

2、考核方式本课程期末考试为开卷笔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

3、适用范围、教材本复习指导适用于重庆电大开放教育本科土木工程专业的补修课程《建筑力学#》。

本课程考试命题依据的教材采用吴国平等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建筑力学》(2006年1月第1版)。

4、命题依据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建筑力学#》课程的教材、实施意见。

5、考试要求考试主要是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问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能力层次上,从了解、掌握、熟练掌握掌握3个角度来要求。

主要考核学生对建筑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计算简单受力构件和一般杆件结构的力学问题的能力。

6、试题类型及结构考题类型及分数比重大致为:选择题(30%);作图题(10%);计算题(60%)。

第二部分期末复习指导绪论一、一般掌握1.结构的分类和简化1 静力学基本知识一、重点掌握1.物体、物体系统的受力分析方法,受力图。

2.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和解题方法;力系的简化。

二、一般掌握1.静力学的基本概念,静力学的基本原理。

2.物体系统平衡的解法。

3.摩擦概念。

2 静定结构基本知识一、一般掌握1.结构几何组成的概念,刚片和刚体。

2.自由度、约束、瞬铰、必要约束和多余约束的概念。

3.结构的几何组成分析方法;4.静定结构和超静定结构的区别和联系。

3 静定结构内力计算一、重点掌握1.轴力的计算方法;平面桁架内力的计算。

2.梁平面弯曲时的內力计算方法。

3.梁平面弯曲时內力图的画法。

二、一般掌握1.变形体及其基本假定,杆件变形的形式和特点;内力、截面法。

2.剪切的概念;扭转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 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一、重点掌握1.拉、压杆的变形计算。

2.轴向拉(压)杆的强度计算、梁的正应力强度计算。

3.压杆稳定计算。

二、一般掌握1.杆件弯曲变形时横截面上的应力计算公式;应力、应变、胡克定律。

2.组合截面惯性矩的求法;形心、静矩、惯性矩、平行移轴公式、惯性半径。

3.材料拉(压)时的力学性能。

4.梁的剪应力、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轴向拉伸(压缩)变形时的刚度计算。

5 静定结构位移计算一、重点掌握1.图乘法求静定结构的位移。

二、一般掌握1.单位荷载法的概念。

2.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一般公式。

3.积分法求静定结构的位移。

4.梁的刚度计算。

6 超静定结构内力计算一、重点掌握1.力法典型方程、会一次超静定结构的求解;2.力矩分配法的基本原理、会两个结点的分配。

二、一般掌握1.超静定结构的概念,超静定次数的确定。

2.位移法的基本原理。

第三部分综合练习题一、选择题1.约束反力中含有力偶的约束为( )。

A.固定铰支座 B.固定端支座C.可动铰支座 D.光滑接触面2.图示一重物重P,置于光滑的地面上。

若以N表示地面对重物的约束反力,N'表示重物对地面的压力。

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力P与N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B.力N与N'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力P与N'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D.重物在P、N、N'三个力作用下平衡3.力偶可以在它的作用平面内( ),而不改变它对物体的作用。

A .任意移动B .任意转动C .任意移动和转动D .既不能移动也不能转动4.平面一般力系可以分解为( )。

A . 一个平面汇交力系B .一个平面力偶系C .一个平面汇交力系和一个平面力偶系D .无法分解5.平面一般力系有( )个独立的平衡方程,可用来求解未知量。

A .4B .3C .2D .16.关于力偶与力偶矩的论述,其中( )是正确的。

A .方向相反,作用线平行的两个力称为力偶B .力偶对刚体既产生转动效应又产生移动效应C .力偶可以简化为一个力,因此能与一个力等效D .力偶对任意点之矩都等于力偶矩7.关于力和力偶对物体的作用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力只能使物体产生移动效应B .力可以使物体产生移动和转动效应C .力偶只能使物体产生移动效应D .力和力偶都可以使物体产生移动和转动效应8.平面任意力系向其平面内一点简化得一个主矢和主矩,它们与简化中心位置的选择,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 .主矢和主矩均与简化中心的位置有关B .主矢和主矩均与简化中心的位置无关C .主矢与简化中心的位置有关,主矩无关D .主矩与简化中心的位置有关,主矢无关9.如图所示平板,其上作用有两对力1Q 和 2Q 及1P 和2P ,这两对力各组成一个力偶,现已知N Q Q 20021==,N P P 15021==,那么该平板将( )。

A .左右平移B .上下平移C .保持平衡D .顺时针旋转10.由两个物体组成的物体系统,共具有( )独立的平衡方程。

A .3B .4C .5D .611.最大静摩擦力( )。

A .方向与相对滑动趋势相同,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B .方向与相对滑动趋势相反,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C .方向与相对滑动趋势相同,大小与正压力成反比D .方向与相对滑动趋势相反,大小与正压力成反比12.关于力对点之矩的说法,( )是错误的。

A .力对点之矩与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关,而与矩心位置无关B .力对点之矩不会因为力矢沿其作用线移动而改变C .力的数值为零、或力的作用线通过矩心时,力矩均为零D .互相平衡的两个力,对同一点之矩的代数和等于零13.一个点和一个刚片用( )的链杆相连,组成几何不变体系。

A .两根共线的链杆B .两根不共线的链杆C .三根共线的链杆D .三根不共线的链杆14.三个刚片用( )两两相连,组成几何不变体系。

A .不在同一直线的三个单铰B .不在同一直线的三个铰C .三个单铰D .三个铰15.静定结构的几何组成特征是( )。

A .体系几何不变B .体系几何可变C .体系几何不变且有多余约束D .体系几何不变且无多余约束16.受轴向拉伸的杆件,在比例极限内受力,若要减小其轴向变形,则需改变杆件的抗拉刚度,即( )。

A.增大EI 值B.减小EA 值C.增大EA 值D.减小EI 值17.正方形结构如图所示,已知各杆的EA 都相同,则斜杆1-3的伸长为( )。

A. Δl =2Fa /EAB. Δl =0C. Δl =2Fa /2EAD. A 、B 、C 均错18.有一根直径为d 的圆截面钢杆,受轴向拉力作用,已知其轴向应变为ε,弹性模量为E ,则杆内的轴力N 应为( )。

A .Ed 42επ B .επE d 42C .24d E πεD .επ42E 19.桁架中的二杆结点,如无外力作用,如果二杆( ),则此二杆都是零杆。

I .不共线 II .共线 III .互相垂直A .IB .IIC .I 、IIID .II 、III20.拉压杆的轴力大小只与( )有关。

A .外力B .杆长C.材料 D .截面形状和大小21.在刚架内力图规定,弯矩图画在杆件的 ( )。

A .上边一侧B .右边一侧C .受拉一侧D .受压一侧22.有一截面积为A 的圆截面杆件受轴向拉力作用,若将其改为截面积仍为A 的空心圆截面杆件,那么它的( )。

A .内力增大,应力增大,轴向变形增大B .内力减小,应力减小,轴向变形减小C .内力增大,应力增大,轴向变形减小D .内力,应力、轴向变形均不变23.截面法求杆件截面内力的三个主要步骤顺序为( )。

A .列平衡方程、画受力图、取分离体B .画受力图、列平衡方程、取分离体C .画受力图、取分离体、列平衡方程D .取分离体、画受力图、列平衡方程24.确定杆件内力的一般方法为( )。

A.叠加法B.截面法C.静力分析法D.动能法25.截面法计算静定平面桁架,其所取脱离体上的未知轴力数一般不超过( )个。

A.1B.2C.3D.426.如图所示构件为T 形截面,其形心轴最有可能是( )。

A.1ZB.2ZC.3ZD.4Z27.图示圆截面,当其圆心O 沿Z 轴向右移动时,则截面惯性矩( )。

A .I y 不变,I z 变大B .I y 不变,I z 变小C .I y 变大,I z 不变D .I y 变小,I z 不变28.如图所示为四根材料相同、直径相等的杆件。

承载能力大的是( )杆。

A. 图aB. 图bC. 图cD. 图d29.图示斜梁,C 点受向下的力P 作用,则AC 段梁产生何种变形( )。

A .压弯组合A . 压缩变形C .斜弯曲D .弯曲变形30.一端固定另一端铰支的压杆,其长度系数 等于( )。

A .0.7B .2C .0.5D . 131.如图所示结构,问AB 段梁产生何种变形( )。

A .弯曲变形B .拉伸变形C.拉弯组合D .压弯组合32.如图所示的矩形截面柱,受1P F 和2P F 力作用,将产生( )的组合变形。

A.斜弯曲B.弯曲和扭转C.压缩和扭转D.压缩和弯曲33.一铸铁简支梁,如图所示,当其横截面分别按图示两种情况放置时,梁的( )。

A .强度不同,刚度相同B .强度、刚度都不相同C .强度、刚度相同D .强度相同,刚度不同34.有一构件,受力变形后,其横截面上中性轴不通过截面形心,那么构件的受力形式可能为( )。

A .平面弯曲B .斜弯曲C .偏心拉伸D .纯弯曲35.工程设计中,规定了容许应力作为设计依据:[]n 0σσ=。

其值为极限应力0σ除以安全系数n ,其中n 为( )。

A .1≥B .1≤C .1D .136.低碳钢的拉伸过程中,胡克定律在( )范围内成立。

A .弹性阶段B .屈服阶段C .强化阶段D .颈缩阶段37.低碳钢的拉伸过程中,( )阶段的特点是应力几乎不变。

A .弹性B .屈服C .强化D .颈缩38.在工程实际中,要保证杆件安全可靠地工作,就必须使杆件内的最大应力max σ满足条件( )。

A .[]σσ max B .[]σσ maxC .[]σσ≥maxD . []σσ≤max39.在位移法的基本方程中,( )随外荷载的变化而变化。

A .主系数B .副系数C .自由项D .主系数和副系数40.图示结构的超静定次数是( )。

A .1次B .2次C .3次D .4次41.图示单跨梁的传递系数AB C 是( )。

A .0B .21C .1D . —142.图示单跨梁的传递系数AB C 是( )。

A .0.5B .—1C .0D .243.图示单跨梁的传动刚度AB S 是( )。

⎪⎭⎫ ⎝⎛=l EI iA.iB.i 2C.i 3D. i 444.图示单跨梁的传动刚度AB S 是(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