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力学》课程标准
1.范围
本大纲适用于xxxxx学院各相关专业。
学时范围:64 学时。
2.引用标准
2.1 教育部教高[2000]2号:《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
2.2 xxxxx学院《各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2.3 xxxxx学院《课程教学大纲技术标准》。
2.4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各相关工种》。
3.内容
3.1课程性质及教学特点
课程性质:建筑力学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一门必修课。
教学特点:建筑力学是为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一门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应用力学的基建筑力学本原理,分析和研究建筑结构和构件在各种条件下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等方面问题的能力。
3.2课程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建筑结构的外力分析、内力分析、杆件的应力与强度计算机结构的刚度校核,以及压杆稳定概念等有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这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建筑装饰工程有关问题的能力。
并为学习专业课打下一定的基础。
3.3 课题(含实践课题)名称与建议学时数
3.4教学内容、目标及考核标准
3.5课程考核方式说明
本课程采用过程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学期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查组成,平时成绩占30 %,期末考查占70 %。
平时作业和期末命题覆盖到各章,并突出了重点。
4 教学资源
4.1课程教学环境要求
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及习题,课外作业、实验、考试等
(1)课堂讲授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法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增加习题课,答疑质疑等讨论等教学环节。
教学手段:在教学中采用幻灯和插播教学录像片等手段,并逐渐采用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的教学手段。
(2)实验环节与内容
实验课是建筑力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要求学生对材料在轴向拉压时的力学性能进行演示实验。
实验课是建筑力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要求学生对材料在轴的拉压时的力学性能进行演示实验。
(3)习题课安排
习题课安排在静力学基本概念,平面力系.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杆件的应力强度校核中进行。
4.2课程教学资料
教材:杨力斌、段贵明主编《建筑力学》,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高教出版社
教参:《建筑力学》(第2版),吕令毅,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力学(第1分册):理论力学》,邹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
《建筑力学(第2分册):材料力学》,王秋生,高等教育出版社
《建筑力学(第3分册):结构力学》,李家宝,高等教育出版社
5 课程评价
5.1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学校教学质量监控实施办法,结合督导组、学生信息员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5.2 本课程教学工作结束后,任课教师应当综合课堂教学日志、教学检查、学生评教和成绩分析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提交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5.3本课程标准由教研室组织校内外专家定期进行评价,通过对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需求进行研究和分析,对课程标准进行修订。
6.附加说明
6.1 本标准由xxxxx学院建筑系工程造价教研室制定并解释
6.2 本标准审核人:
6.3 本标准批准人:
6.4 本标准于年月日颁发并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