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健康宣教
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健康宣教
我国虽然有世界上最为庞大的脑血管病患者人群,但血管 内介入治疗在我国暂时处在初期的发展阶段,要赶上世界 发达国家的水平,还需要不同专业的从业人员共同努力。
向患者详细讲解脑血管造影检查的必要性、安全性及相关 的注意事项,鼓励患者表达自身感受,教会患者自我放松 的方法,对明显焦虑的患者术前给予抗焦虑药物。
术后健 康教育
活动与休息指导 病情观察 疾病知识教育 饮食及排尿指导 用药指导
患者术毕返回病房,术侧肢
患肢制动时,其他肢体可做
体给予制动、保持伸直8小
因此护士应向患者说明此体位的重要
性,让患者练习床上排便,伸髋平卧
的翻身方法,教会患者术后咳嗽,排
便时需要用手紧压伤口,避免腹压增
加,以减少手术并发症。
对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术前给予相应药物稳定病情,指导 患者合理用药,监督患者服药,避免漏服,术前常规测血 压,血压过高者及时给予降压药,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 术前30分钟遵医嘱给予苯巴比妥钠0.1肌注,并于插管的 对侧肢体建立留置针静脉通道,向患者说明术前用药的目 的、必要性,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主动或被动的伸、展、屈的
时,嘱患者取平卧位,平卧
活动,幅度宜小,发力宜轻。
时间应至拔除鞘管后用弹性
1 绷带压迫8小时解除加压包
2 患肢解除制动后,患者可以 在床上取健侧卧位,患肢小
扎后,卧床24小时方可下床
腿以下自动放松、自由曲伸。
活动。
活动与休息
指导
卧床期间给予局部肌肉按
4 摩,促进血液循环;做好
术前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脑血管造影的必要性及简明扼 要的操作过程,以及可能出现的异常感觉、注意事项,消 除患者及家属的顾虑,以取得其良好的配合,使手术顺利 进行。
手术体位采取平卧位,告知患者
造影时必须保持不动,否则会影响到
成像的清晰度;术后为防止穿刺部位
出血,要求术侧肢体制动、伸直8小
时,卧床休息24小时方可下床活动,
数字减影
原始图像
数字减影后的图像
介入设备
AXIOM Artis dTA 悬吊式通用型 平板探测器
介入设备
介入设备
介入设备
操作步骤
操作步骤
操作步骤
操作简便、微创
疗效明确
优
适应症广泛
点
恢复快
直观可视
定位精准 副作用小,并发症相对少
颅内动脉瘤
适
应
脑动脉畸形
症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造影剂过敏
功能锻炼
告知病人功能锻炼的重要 性,帮助病人制定功能锻 炼的计划。功能锻炼在病 情稳定后早期开始,教会 病人及家属康复训练的方 法,包括肢体的被动及主 动训练、语言能力及记忆 力的恢复,使其最大程度 地恢复自理及工作能力。
国际上脑血管病的的介入技术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每年 都有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出现。
心理护理,减少术后因卧 床制动引起的腰酸背痛、 失眠等并发症发生。
3 指导患者避免用力咳嗽、 床上大小便、床上活动 时应按压穿刺点,以防 穿刺部位出血。
术后24小时心电监护,监测血压、心率变化,密切观察意 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注意询问患者有无头痛、头晕 等症状,及时发现脑血管痉挛等术后并发症。
包括:脑血管造影、动 脉狭窄球囊扩张、植入 支架、动脉瘤的介入栓 塞、急性脑梗死的动脉 溶栓等。
血管内栓塞治疗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 溶栓治疗
介入技术分类
动脉瘤腔内微弹 簧圈栓塞
Remodeling 技术
介入技术分类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
(支架主要应用于难治性复杂动脉瘤,如夹层、宽颈、梭形及假性动脉瘤)
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视力障碍、肢体感 觉、运动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等有关
知识缺乏 缺乏所患疾病及介入治疗相关的知识
体液不足
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呕吐、应用脱水剂 有关
有感染的 危险
与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及术中污染有关
脑出血、血管痉挛、过度灌注综合征、脑 脑出血、潜血在管并痉挛发、症过度灌注栓综塞合征、脑栓塞。
1 定义 2 优点 3 适应症、禁忌症 4 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 5 并发症 6 常见护理诊断
脑血管疾病是由各种血管源性病因引起的脑部 疾病的总称,是临床神级内科最常见的疾病。包括: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颅内动脉瘤、脑动脉 炎等。
脑血管解剖示意图
颅内动脉瘤的好发部位
发病部位:脑动脉瘤多见于脑底动脉分
禁
凝血障碍或对肝素有不良反应
忌
病人临床状况极差
症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病人显示双侧颈动脉
闭塞或双侧椎动脉闭塞、严重血管迂曲、狭窄
部位伴有软血栓、严重神经功能障碍
3周内有严重卒中发作或合并严重 全身器质性疾病
术前健 康教育
术前评估 术前宣教 术前体位训练指导 术前用药指导 心理辅导
评估健康史,身体状况,神经系统检查,有无高血压、 冠心病、糖尿病病史,辅助检查结果,心理和社会支持情 况。评估患者对脑血管介入检查的认识程度,对术后康复 知识的掌握程度等均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实施健康教育。
脑栓塞
在血管内栓塞术后,如病人出现偏瘫、失语等神经定位 体征,考虑脑栓塞的可能,应立即行脑血管造影术确定栓塞血 管,应用大剂量尿素酶行血管内接触行溶栓治疗,术后继续抗 凝1-3天,并应用扩血管、改善微循环及营养神经治疗。
常用护理诊断问题
焦虑/恐惧
有受伤的 危险
与所患脑血管疾病、担心治疗效果和预 后有关
出院健康教育
饮食与休息
用药指导
合理进食富含蛋白质、维 生素及高热量的食物,保 对继续用药者,向患者 证睡眠,必要时给予镇静 详细说明用药剂量、时 剂。保持心态平稳,避免 间、方法及药物的毒副 情绪波动;保持大便通畅, 作用和注意事项。 必要时给予缓泻剂;预防 呼吸道感染,以免剧咳颅 内压骤增;避免弯腰用力 等动作;发现异常及时就 诊。
严密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术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皮 肤颜色、温度,注意有无穿刺处血肿、皮肤淤血等,并指 导患者及时报告疼痛的部位,有无肢体麻木、运动及感觉 的减弱或消失等不适症状。
术后及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患者及家属,脑动脉瘤或血管 畸形的患者,要防止再出血的发生。提醒患者避免剧烈活 动,情绪激动等。如有重度脑血管狭窄者,告知患者及家 属应做好支架置入的准备。
对术后有可能发生血管痉挛者,应用血管解痉药物 如尼莫地平4-8MG加入生理盐水500ML缓慢静滴,或罂粟碱 30MG肌注1次/8H。
过度灌注综合征
为预防过度灌注综合征的发生,术后7小时内常规
0.02%硝普钠进行控制性低血压治疗,将病人的平均脉压控 制在其基础血压的2/3,在控制性低血压治疗期间要密切观 察病人的病情变化,防止血压过低发生意外,应用甘露醇降 低颅内压等处理。
常见并发症护理
1
2
脑出血
血管 痉挛
3
4
过度灌 注综合
征
脑栓塞
脑充血:
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认真记录 病情的演变过程,一旦发生颅内出血,应按医嘱给予20%甘 露醇250ML静脉点滴,或速尿20-40MG静脉注射,2-4次每天 。出血大者,应立即给予外科手术治疗。
血管痉挛
术后第一天嘱患者进食低盐、低脂、易消化、不含高维生 素K的食物,第二天正常饮食。指导患者多饮水,量约 800~1000ml,以促进造影剂排泄。督促患者尽早排尿, 指导患者正确排尿的方法,预防术后尿潴留。
术后常规应用尼膜同,静脉输注尼莫同时要用输液泵, 输入速度一般为0.5mg~1.0mg/h,严密观察血压变化,以 防血压骤降。询问及观察患者有心悸、头痛、头晕等不良 反应。口服抗凝药者,指导患者观察有无出血倾向,若皮 肤有出血点、伤口渗血、牙龈出血及黑便等症状时应及时 告知医护人员。
叉之处。4/5位于脑底动脉环前半,以颈内动
脉、后交通动脉、前交通动脉者多见;脑底动
脉环后半者约占1/5,发生于椎基底动脉、大
脑后动脉及其分支
是指在X线下,经血管 途径借助导引器械(针、 导管、导丝)递送特殊 材料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的血管病变部位,治疗 各种颅内动脉瘤、颅内 动-静脉畸形,颈动脉 狭窄、颈动脉海绵窦漏 及其他脑血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