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应急预案 3篇体育安全工作规定必须优质,安全地开展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消除运动创伤事故。
为保障体育课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切实保障全体师生的安全,现依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特别定《中学学生体育课伤害事故应急处理条例》。
1、学生在课上活动中如果造成伤害,上课老师首先把学生送到学校卫生室进行处理,并通知班主任、政教处、教导处和学校领导;如伤害较重,及时把学生送往附近医院治疗;同时通知监护人到医院配合治疗,做好受伤学生家长的稳定工作,并及时调查事因,分清责任,提出处理办法。
体育老师事后协助学校主动为学生联系补课,办理伤害事故的赔偿事宜等。
2、在体育课上如学生擅自行动或运动不当等造成的伤害,体育老师除现场急救外,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受伤者送到学校卫生室或附近医院治疗,并通知班主任、政教处、教导处和学校领导及监护人。
待事故调查清楚,分清责任后,再提出处理办法。
3、因运动场地,设施,器材等给学生带来伤害时,立即就地组织急救,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将学生送学校卫生室或医院治疗,同时通知班主任,政教处,教导处和学校领导及学生监护人。
4、在体育课,课外活动及体育比赛中,为有效预防和杜绝伤害事故发生,从下面两点着手做好工作:一是体育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对场地、设施、器材等要事先进行检查,对剧烈活动、投掷、单双杠、跳高、等项活动,要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二是安全教育统筹安排,体育课安全责任要根据职责签定《安全责任书》,落实到人。
每位教育者对安全都负有责任。
安全教育要贯穿所有施教活动。
每次安排带有不安全因素的活动都要进行安全教育和防护措施。
5、体育老师要认真学习研究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创伤、事故的救护常识。
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既讲清防止伤害事故,又不能造成学生的恐惧心理,克服麻痹思想,使之养成自觉注意安全的习惯。
6、体育课及体育活动要严格组织纪律,教育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
老师不得以任何理由离开场地。
7、老师在课前或活动前要进行场地、器材的检查,切莫粗心大意。
例如:检查场地是否平整,有无石子及硬器,沙坑是否松软,跳高架是否放稳,起跳板是否平稳,单双杠等是否牢固,螺丝是否松动,是否铺好垫子,地面有无硬物等。
破损器械要停止使用,及时维修。
每学期开学前协助总务处对器材大修一次。
8、学生上体育课必须穿运动服装,运动鞋,不准穿便衣,皮鞋,凉鞋,硬底鞋,高跟鞋,不准佩戴徽章,别针,不准带小刀,玩具,首饰,项链等物。
否则禁止上课,做旷课处理。
9、体育活动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不做准备活动,不能参加剧烈活动。
加强学生的体育道德教育,防止在对抗激烈的运动中产生争执,伤人。
10、在体操活动中,老师要注意保护工作,除老师要保护外,要教会学生自我保护和互相保护的方法,学习新动作及做动作确有困难的学生,要把保护和帮助结合起来,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11、投掷教学要严密组织,做练习时,应向同一方向投掷,并按统一口令掷出,在统一拣回,不要采用对面投掷的方法,不准乱投。
要洞察场内、外情况,杜绝事故的发生。
12、课外活动要有组织的按照要求去做,要坚持班主任跟班活动,体育老师指导。
在课外活动时间,除代表队队员外,不搞投掷活动。
13、体育课、体育活动都要严格按照体育活动及安全要求去做,否则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由本人自负。
14体育老师应掌握事故的应急处理方法及措施。
发生事故时,要及时与学校卫生室联系或迅速送往医院,并及时通知班主任,向学校领导汇报。
此外,体育教师要经常与学校卫生保健方面密切配合,做好医务监督、预防以及运动轻伤护理等工作,并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以防患未然,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全力以赴,像家长对待子女一样,关心和爱护学生,避免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
体育课应急预案·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我校《安全管理工作办法》及体育运动的特点,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原则,使全体师生牢固树立“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我校处置学生安全事故的能力和水平,特制订本应急预案。
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二条以“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围绕全面建设平安校园为总体目标,全面提高对体育课突发事件的综合管理和应急处理能力,努力创建平安校园,为培养合格人才提供良好的环境。
第三章组织机构第三条领导小组组长:主任副组长:副主任组员:体育教研部专职教师第四章职责分工及预防措施第四条部门职责(一)提供安全的运动场地。
(二)所有运动器材符合国家安全标准。
(三)制定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管理维修制度,并由专人负责管理。
第五条教师职责(一)加强思想教育、增强防范意识。
高校学生好胜心强,经验不足,思想上麻痹大意,缺乏预防事故的意识,教师要教育学生树立“宁失一球,勿伤一人”的思想。
(二)教学和训练、竞赛活动必须精心设计、严密组织、严格要求、严格训练。
1.建立良好教学秩序、重视课前准备;教师、学生着装规范,学生不准穿皮鞋、有跟鞋、凉鞋,女学生不穿裙子上课。
2.精密组织教学,加强纪律教育。
体育教师必须经常反复地向学生进行遵守纪律、遵守常规、服从组织、遵守规则等安全方面的教育。
3.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相互保护的意识。
4.体育教师应掌握特异体质的学生情况,掌握合理的运动量、注意区别对待。
在运动量的掌握上,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生理反应,进行合理调整;对于已知或应当知道的有特异体质或者特定疾病而不宜参加某种活动的学生,给予必要的注意;对于病痛、体弱、伤残的学生要及时关心,安排他们免修、见习等。
5.如发现学生在运动中出现明显异常反应,应立即停止该生运动,及时处理。
在学生进行运动时,教师不得离开运动场或教学现场。
(三)重视准备活动、加强医务监督。
教师应根据上课内容和气候情况决定准备活动的内容,严禁不做准备活动就进入体育活动,准备活动要充分、有针对性;学生应掌握自我医务监督的常识。
(四)加强保护措施。
在教学比赛中,严格裁判、禁止粗野动作,不使用错误的推、拉、撞等危险动作。
组织学生进行具有一定危险性的运动时,事先要有详细的要求,并告知可能出现的危险,做时要采取严密的安全措施。
(五)外出参加比赛,视具体活动内容必须有校领导(或部主任) 体育教师、校医等相关人员带队,并事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第六条家长职责(一)教育子女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二)如子女患有某种特定疾病或具有某种特异体质,应及时告知学校。
第七条学生职责(一)认真按教师要求做好课前准备活动。
(二)按教师的要求完成规定动作或项目。
(三)如身体有病或自己不适宜进行某项运动,主动向教师说明,必要时出具医院证明。
(四)自由活动或分组活动时,不离开教师的视线范围。
第五章应急处理程序第八条在场人员发现险情后要及时报告部门领导和辅导员,紧急或情况复杂时还应及时报告学校领导;有关教师应立即到达现场,了解伤者情况,判断伤情,先行急救;遇到重伤的或不能判断伤情的,应及时送医院检查、急救或打120救护电话。
第九条及时通知家长及其他监护人,以便确定救治决定,并作好安慰工作。
第十条保护现场、了解事故发生经过,调查事故原因,作好有关记录并保护现场,采集有关证据,以利于对事故处理做到事实清楚,责任明确。
第十一条重大的伤害事故要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第六章其他出现的事故及处理方法第十二条可能出现的事故有昏厥、摔伤、砸伤、扭伤、骨折等、中暑。
第十三条当学生出现安全事故时,体育教师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并及时拨打120或送医院救治,同时报告学校领导。
第十四条辅导员应将伤者情况及时告知学生监护人。
第七章附则第十五条本预案由体育教研部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十六条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体育课应急预案·3为了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认真预防校园伤害事故,提升学校应对伤害事故的处理能力,依据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和“预防为主、安全第一”原则,建立应对迅速、处理及时的防范体系,制定本预案:一、预防事故发生1、学校应建立体育活动(体育课)的管理、规章制度.2、学校内的体育器材、场地设施应有专人保管和维护,保证安全使用.3、体育活动(体育课)应有体育专职人员带领做好准备活动、整理放松活动,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参加体育活动.4、体育活动过程、体育教学过程应符合相关部门的要求.学生活动中保证体育专职人员在场指导.5、学校体育活动应保证每班配备一名教师指导和管理.6、学校应当科学、合理安排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场地,避免同一场地挤满学生.二、处理程序学校一旦发生学生伤害事故甚至伤及生命事件,应当遵循以下程序应对处理.1、学校应根据现有条件和能力及时采取措施救护受伤害学生;情况严重者,应以最快方式将伤者紧急送至附近医院救治.2:学生受伤较重时,体育老师立即打120救护或学校派车由班主任、校医务人员或其他教师陪同到医院作检查、医治,同时联系家长告知其情况.(1)发生学生受伤较重情况时,要立即向学校领导报告.严重伤害事故由学校在第一时间上报教育局相关部门.(2)学校及时收集有关事故信息,并作好相应的记录、证据资料的保存工作.情况严重的应保护好现场.(3)学校通知保险机构介入.三、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总指挥:钱广书副总指挥:石秀芳王卫国朱瑞红市教育局安全监督科: 2314205成员:朱茂敏仲会民白晶褚庆荣张凤洪田质果孙本善年级组长体育教师全体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