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材料短时记忆保持量的实验报告
摘要:本实验对本班同学对不同材料的短时记忆保持量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1.材料的不同对被试的短时记忆保持量有显著影响。
2.短时记忆保持量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
关键词:短时记忆、材料、字母、数字
1 问题提出
1. 1 文献综述
短时记忆是瞬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过渡的中间阶段,一般保持时间为5秒~2
分钟。
20世纪50年代 Peterson等人以无意义音节为材料对短时记忆的容量进行了研究。
为了避免在刺激呈现与回忆中间的时间间隔内被是复习学过的实验材料,通常在呈现和会议之间加入数学计算题或其他的干预任务。
结果发现,中间延迟的时间越长,被时会议的刺激数目就越少。
从Peterson等人的实验可以证明,短时记忆的内容只有经过不断学习才能够被保存下来,并转入长时记忆中去。
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可以分为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
康拉德(Conrad,1964)在回忆辅音字母的研究中,证实听觉编码是短时记忆的一种主要编码方式。
Posner(1969)通过实验推断,在短时记忆的最初阶段存在视觉形式的编码,之后才逐渐向听觉形式过渡。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是将短时记忆中的项目回忆出来,或者当该项目在再度呈现时能够正确再认。
Sternberg最早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即著名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
这个实验主要验证关于短时记忆信息加工模式的问题,既要验证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是系列扫描的,还是平行扫描的。
虽然得出的结论还有一定的争论,但它的意义是开创性的,推动了短时记忆信息加工模式的研究。
Sternberg根据这个实验发展出了一个新的反应时实验法——相加因素法,假设
是:如果两个因素是互相制约的,则它们属于同一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分别独立,则他们属于不同的加工阶段。
G.A. Miller等人的研究发现,人的短时记忆的容量是十分有限的。
一般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组块(Chunking)。
组块的单位可以是字母、数字、词、句子、图片等记忆单元。
研究短时记忆方法有:顺序再现法,自由再现法,再认法,再学法,提示法等。
不同会议方法的实验结果可能会有一定的差异,结果可以用保持量和正确回忆百分数来反映短时记忆的容量和正确率。
采用顺序再现法计算短时记忆保持量的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保持量=最后全对的容量(M次)+∑Ni/3
(M为该容量的字符数;N为该容量三组材料中正确的组数,M=1~M,i=1~N。
)
短时记忆保持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1) 组块的长度。
以往的一些研究表明,组块作为一个记忆单元,其长度对短时记忆保持量没有直接影响,但是,单组块没有意义或与人的经验不匹配时,组块的长度对短时记忆保持量可能会有一定影响。
(2) 实验材料的性质。
不同的实验材料,如数字、字母、词、句子、图片等,对短时记忆的保持量也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3) 回忆方法。
采用的回忆方法不同,测得的短时记忆保持量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再认法要比再现法的回忆效果好,自由再现法要比顺序再现法的回忆效果要好,自由再现法要比顺序再现法的回忆效果要好。
(4) 延迟回忆的时间。
一般延迟回忆的时间越长,回忆起来的刺激数目就越少。
(5) 个体的身心状态。
情绪因素、健康因素、疲劳等对短时记忆保持量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觉醒状态直接影响到记忆编码的效果。
(6) 认知加工深度。
语义评定组比字母检索组回忆成绩更好,因为前者在加工水平上更深。
1. 2 问题:
(1) 研究被试对不同的材料的熟悉程度是否对短时记忆保持量有显著影响。
(被试是中国人,对阿拉伯数字更熟悉,对大写英文字母更不熟悉。
)
(2) 研究短时记忆是否有性别差异。
(3) 看性别和材料(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是否有交互作用。
2 研究方法
2. 1 被试选择:
北师大心理学院07级本科生全体96人。
2. 2 仪器与材料
仪器:联想(Lenovo)台式计算机,17寸纯平CRT监视器,分辨率1024*768(每像素尺寸约为0.027厘米),垂直刷新频率设定为85Hz。
软件:E-prime1.1.1版本
材料:分两次实验,软件分别呈现字母(A~Z)和阿拉伯数字(0~9)。
每次实验在屏幕中央依次呈现一串数字/字母,每个水平的数字/字母出现三组,每个数字/字母呈现800ms,两个数字/字母间隔时间为100ms。
2. 3 实验设计
2x2混合实验设计。
组间因素:性别(男/女)。
组内因素:材料种类(数字/字母)
2. 4 研究程序
指导语:实验开始后,电脑屏幕中央会出现一个十字形的白色图形,即注视点。
之后注视点处会依次呈现几个数字(字母),请在呈现结束后按顺序将你看到的数字(字母)写在纸上,再进行下一组实验,直到某一水平的三组数字(字母)都不能完整回忆为止。
记录指标:被试对材料的保持量
计算方法:保持量=最后全对的容量(M次)+∑Ni/3
(M为该容量的字符数;N为该容量三组材料中正确的组数,M=1~M,i=1~N。
)
记录方法:每组实验材料呈现完毕之后,被试用笔在所发的纸上按照材料出现的顺序写下数字(字母)。
实验结束后,主试提供正确答案和保持量计算方法,被试自己计算相应的保持量。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3. 1 描述统计
描述统计图表如下:
图略。
字母数字
Mean Std.
Deviation Mean Std.
Deviation
男7.5431 1.33280 10.3198 1.48444
女9.9852 1.45019 7.1217 1.22303
由图中可以看出,数字和字母材料的短时记忆保持量都基本符合正态分布。
其中,数字的平均数为10.15高于字母的保持量7.33。
3. 2推论统计
下表是数字和字母材料的短时记忆保持量平均数之间的t检验:
Paired Samples Test
Mean Std.
Deviation Std. Error
Mean
t df Sig.
Pair 1 数字 -
字母
2.81921 1.30172 .13798 20.432 88 .000
从表中可以看出,两者之间平均数差异显著。
即数字和字母对短时记忆保持量的影响显著。
下表是在数字的水平上短时记忆容量的性别的差异t检验:
Levene's
Test for
Equality of
t-test for Equality of Means
Variances
F Sig. t df Sig.
(2-tailed)
Mean
Difference
Std. Error
Difference
数
字
.114 .736 -1.075 8887 .285 -.33463 .31114 由上表可知,在数字的水平上,短时记忆容量的性别差异不显著。
下表是在字母的水平上短时记忆容量的性别的差异t检验:Levene's
Test for
Equality of
Variances
t-test for Equality of Means
F Sig. t df Sig.
(2-tailed)
Mean
Difference
Std. Error
Difference
字
母
.538 .465 -1.564 88 .121 -.42137 .26946 由上表可知,在字母的水平上,短时记忆容量的性别差异也不显著。
下面是男女生数字和字母水平之间短时记忆容量的t检验:
Paired Samples Test
性别Paired Differences t df Sig.
(2-tailed)
Mean Std.
Deviation
Std. Error Mean
0 Pair
1 数字 -
字母
2.86348 1.36206 .20082 14.259 45 .000
1 Pair
1 数字 -
字母
2.77186 1.24827 .19036 14.561 42 .000
由上表可知,无论男女,数字和字母对短时记忆保持量的影响均显著。
4讨论
从实验结论可知,材料的不同,会明显影响人对该材料的短时记忆容量。
深一层看,最根本的影响因素应该是对材料的熟悉程度的不同。
中国人对阿拉伯数字明显要比对大写英文字母熟悉,因此记忆编码时更容易,保持量也相应更大。
在这个程度上来说,将短时记忆成为工作记忆也是有道理的。
而实验也说明,短时记忆保持量在字母和数字水平上都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这是否能表明,男女的短时记忆加工及提取方式并无显著差别?至少在字母和数字水平上,这个问题的结果是肯定的。
5 结论
(1) 材料的不同对被试的短时记忆保持量有显著影响。
(2) 短时记忆保持量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
6 参考文献
[1]杨博民. 心理实验纲要.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
[2]彭聃龄. 普通心理学.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3]张学民. 实验心理学.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