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中词类活用成语是定型化的固定词组或短句,是一个完整的意义单位。
成语很多是古汉语演变而成的,这些成语中有许多词类活用的情况。
如名词用如动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用作使动,名词作状语等,如果我们还按它原来的词性理解它的意义,对成语的理解就产生岐义。
了解成语中词类活用的情况,不但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而且对帮助我们学习古汉语也是很有用的。
下面介绍成语几种词类活用的情况。
一、成语中名词用如动词例:1、一鼓作气这个成语出自《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一鼓作气”意思是说,第一次击鼓士气旺盛。
“鼓”,名词用如动词,击鼓。
2、绳之以法“绳”,原意指墨斗线。
这里作纠正讲。
用法令、法则纠正。
《书.同命》:“绳衍纠谬,格其非心。
”“绳”和“纠”,都是动词。
3、未雨绸缪还未下雨就先酝酿,做准备。
“雨”,名词用如动词。
4. 兵不血刃意思是说未经血战就取得胜利,形容战事顺利。
血,血染,名词用如动词。
《山海经.南山经》:“其名曰白皋,可以血玉。
”其注云:“血,谓可染玉作光彩。
”5、不衫不履意为不穿衣服不穿鞋子,形容不修边幅的人。
衫:穿衣。
履:穿鞋。
6、原原本本前一个“原”作“追溯”讲,动词。
后一个“原”作“根原”讲,名词。
前一个“本”作“根据”讲,动词。
后一个“本”意为“本来”,名词。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追溯事情发展的由来。
如“本本主义”,意思是一切都要根据书本写的(或原来的)行事。
《伶官传序》:“原庄宗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7、箪食壶浆此成语见《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用箪盛(吃的),用壶装(喝的),迎接王师。
箪,一种盛食物的竹器。
箪,壶,名词用如动词。
8、有口皆碑意为人人称颂。
碑,名词用如动词。
9、相形见绌互相比较就显出彼此的不足。
形,形状。
在成语里作动词,比较的意思。
10 、不甘后人不甘落在别人后面。
后,方位词。
成语中用如动词,落在........后面。
《论语.先进》:“三子者出,曾晰后。
”三个学生走出来,曾晰和孔子落在后面。
”怎样辨别成语中名词用如动词呢?(一)从整个成语的意思来考虑。
如果按一般情况作名词解释不通,就要考虑它是否用如动词。
如“有口皆碑”,若解释为“有口都是碑”显然不通。
(二)要分析它在成语与其他词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副词是不能修饰名词的,那么“不衫不履”中,“衫”和“履”就不能作名词,只能从动词、形容词方面考虑。
用形容词解释不通,只能用作动词。
“未雨绸缪”的“雨”、“有口皆碑”的“碑”等,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辨别。
(三)要分析他在成语中的地位。
如“箪食壶浆”,如果“箪”用如名词,那么“箪食”就是主谓结构,但按主谓结构解释不通。
只能是动宾结构。
(四)类比分析。
如“落井下石”是并列结构,“落井”是动宾关系,那么“下石”也是动宾关系,“下”就和“落”一样用如动词。
二、成语中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
一般的动宾结构中的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由主语施行的。
如“我唱歌”,“唱”这个行为是由主语“我”施行的。
但使动用法则不同,动宾结构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不是由主语施行,而是这个主语使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和物施行这个动作。
成语中也有许多这样的情况。
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一)成语中动词的使动用法如:1、沉鱼落雁2、闭月羞花3、打草惊蛇4、以理服人5、楚楚动人6、惊心动魄7、感人肺府8、生死肉骨10、生死予夺成语1的意思不是说“把鱼沉下去,把雁打落下来”,而是说美人的容貌“使鱼沉下去,使雁从天上落下来”。
“沉”、“落”这两个动作施行者不是“美人的容貌”,而是“鱼”和“雁”本身。
“闭月羞花”也是如此,都是用夸X 拟人的手法形容美人容貌的漂亮。
成语3、4、5、6、7中的“惊”、“服”、“动”、“感”都用如使动。
“使蛇惊”,“使人服”,“使心惊”,“使人感动”。
成语8是由两个动宾结构并列而成的。
意思是说使死者复生,使骨头生肉。
形容恩情重。
成语10由四个并列的动词组成。
这四个动词的宾语都省略了。
省略的是什么呢?应该都是“人”或是“人民”。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可以使你生,也可以使你死;可以给予你,也可以剥夺你。
什么人有这么大的权力?只有统治者!成语中用如使动的动词一般是不及物动词。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当她以使动用法出现在句中或成语中时,它也能带宾语。
如“羞”,不及物动词。
“羞花”,使花也感到害羞。
“闭”也可看作不及物动词,如“闭门”,就是是使门关起来;“闭月”,就是使花敛容。
这个特点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动词是否用如使动。
(二)成语中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先看下面的成语:1.富国强兵2.坚壁清野3.自圆其说4.竭泽而渔5.治国安民6.人尽其才7.粉身碎骨8.汗牛充栋9.丰衣足食在解释上面成语的时候,我们往往把名词前面的形容词看成是它的修饰成分,“富国强兵”就是“富强的国家,强大的军队”;把名词作为后面形容词的陈述的对象,“人尽其才”就是“人用完了它的才能”等等。
其实,正确的的解释应该是:富国强兵:使国家富强,使军队强大。
《论语.子路?》: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坚壁清野使壁垒坚固,(把东西埋起来)使田野空虚。
自圆其说使自己的说法得以圆满的解释。
竭泽而渔使沼泽干涸而把鱼捉掉,犹如杀鸡取卵。
舍本求未。
治国安民使国家得到治理,使人民生活XX。
人尽其才使人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粉身碎骨使身躯粉碎,谓死。
有不惜生命之义。
丰衣足食使.......穿得好,吃得饱。
形容词用如使动时,跟名词组成的动宾结构,在意义是不同的。
和动词使动用法的动宾结构也不尽相同。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自圆其说”即“使其说圆”。
(三)成语中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用如使动的情况,在成语中比较少见。
下面举两个例子。
1、生死肉骨肉骨,使骨头生肉。
2. 汗牛充栋形容书多,用车运,累得使牛满身流汗,装在屋里,整栋楼都占满了。
汗,名词用如使动,使.......流汗。
名词用如使动,和后面的名词组成动宾结构。
它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或者产生这个名词所代表事物。
三. 成语中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一)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所谓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不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而是主观上认为它具有这种性质或状态。
如:1.目空一切自以为一切都不在他的眼里。
狂妄自大,自以为是,2.厚今薄古以今为厚,以古为薄。
就是重视今天的,轻视古代的。
3.自高自大自以为高大,了不起。
4.自轻自贱自己看不起自己,作贱自己。
5.善善恶恶第一个“善”和“恶”用如动词。
以善为善,以恶为恶。
就是喜欢美好善良的,憎恶丑恶的。
6.妄自菲薄随便看轻自己。
成语中,“空”、“厚”、“薄”、“高”、“大”、“善”、“恶”、“菲薄”等都是意念性的,客观上不一定这样。
(二)成语中名词意动用法名词用如意动,是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看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
下面举例说明:1.席天幕地以天为幕,以地为席。
形容胸襟旷达。
唐韩渥《玉山焦人香奁集.惆帐歌》:“何如饮酒连千醉,席地幕天无所知。
”2.草木皆兵以为草木都是军队,比喻紧X恐惧,疑神疑鬼。
3.名缰利锁名利象缰绳一样束缚。
4.草菅人命喻轻易杀人。
菅,茅草。
以人命为草。
5.是古非今肯定古代的,否定当今的。
以古为是,以今为非。
四. 成语中名词做状语的情况状语一般由形容词、副词、数量词(动量)、表示处所或者时间的名词、介词结构充当。
但在成语里,一般名词也能放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起修饰动词、形容词的作用。
作状语的名词,在意义上有三种情况:(一)表示比喻。
例如:1.风驰电挚形容迅速。
象疾风雷电那样迅速。
2.川流不息象河水那样不停地流。
比喻事情或行人来往继续不停。
3.星罗棋布形容罗列分布,象天上的星星,棋盘上的棋子。
4.蚕食鲸吞象蚕和鲸一样侵吞。
5.条分缕析比喻分析得清清楚楚。
6.狼吞虎咽象狼虎那样吃东西.形容吃得很急的样子.7.抱头鼠窜象老鼠那样逃窜,形容急忙逃走的样子.8.蝇营狗苟象苍蝇一样钻营,象狗那样苟且偷安.比喻贪利,不讲节义的人.9.海阔天空象大海一样宽阔,象长天一样空旷.形容广大或说活大而无当.名词修饰动词\形容词,要注意把这种偏正结构与一般的主谓结构区分开来.如"风驰"并不是"风奔驰".(二) 表示处所1.风餐露宿在冷风寒露中吃住, 比喻在艰苦的环境中生活.2.道听途说从路上打听来的消息,比喻靠不住的话.3.XX学步有人以XX人走路姿势为美,遂学XX人走路.学不成,自己原来的走法也不会了。
比喻仿效别人不成,反丧失原有的本领.4.管见所及从管中见到的东西.喻所见太小.(三) 表示工具例如:1.车载斗量用车装,用斗量形容很多.2.管窥蠡测用管去看天,用瓢去量海。
喻所见太小。
3.一言蔽之用一句话概括。
4.钟鸣鼎食鸣钟列鼎而食。
形容大户人家的气派。
(四)表示情况逐渐发展例如:日积月累江河日下日新月异心劳日拙“日”、“月”等时间名词作状语,它所表示的意义和平时所表示的意义有所不同。
这里它表示行动变化的频数或经常,有“日日”(每日)、“月月”(每月)的意思。
“江河日下”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用作状语的名词和主谓结构中的名词一样,其位置都在动词、形容词前面,是两种不同的结构。
怎样辨别呢?主要看它和后面的动词形容词在意义上的关系。
如“XX学步”如果是主谓结构的话,可以说是“XX人学走路”。
但这个成语是说燕国一个青年XX看赵国人走路,他认为很美,就跟着学。
结果没有学好,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了。
这个成语的主语不是“XX”,而是燕国人。
在古代汉语里,有的状语前面可以加介词“在”、“用”、“从”等,后面可以加助词“地”。
这样也可以辨别出来。
(五)成语中动词作状语1.坐吃山空坐观成败2.望而生畏坐以待毙3.侧目而视知难而进1组动词直接修饰动词,2组用“而”、“以”与动词连接,3组,动词与名词组成动宾词组,作后面动词的宾语。
作状语的动词和后面的动词表示两个连续的动作,而前面的动词起修饰作用,作状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