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是谁的家教学目标:1、意识到人和动物要和谐相处,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这乃动物的情感;珍视生物多样性,尊重一切生命及其生存环境。
2、知道生物之间的食物网,了解生物之间的关系。
3、能开展实地调查、搜查资料的活动;会搜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
教学过程:一、生活在线师:我出一个谜语,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动物?一个医生嘴巴尖,天天出诊到林间。
悄悄听听真仔细,要动手术把头点。
生:(齐)啄木鸟。
师:那你知道啄木鸟的家在那里吗?生:树上。
师:除了啄木鸟,还有谁的家在树上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树是谁的家》。
(板书课题——树是谁的家)师:请一名同学读一下资料,并思考:看完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想法?(课件出示“派出所信箱里藏鸟窝”的资料)师小结:对,我们要保护小鸟,更要保护它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大树。
那么,大树除了是小鸟的家,还是哪些动物的家呢?二、追根求源1.研究树上、树下居住的动物师: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动物的家在树上,哪些动物生活在树下?课前已经布置大家观察树上、树下居住着哪些动物的任务,同时搜集这方面的资料,现在以小组为单位整理交流,比一比那个小组介绍的又多又好。
课件展示合作要求:(小组交流,选取汇报容。
)三、环保在行动师: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周围的动物?(出示图片)先来看看人们的这些做法,对吗?说说你们的想法。
(小组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师:动物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动物?(出示图片)先来看看人们的这些做法,对吗?说说你们的想法。
(小组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池塘是谁的家教学目标:1.感受池塘群落生物间的互相联系,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珍视生物多样性,尊重一切生命及其生存环境。
2.知道生产、生活污水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做到不随便排放生活污水;了解池塘生物间的食物网。
3、能通过实地调查、搜集资料等方式,了解池塘的生态情况。
教学过程:一、生活在线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池塘死鱼”的事例,请同学们看看这些资料和图片?(出示“池塘里的鱼一夜死光,养鱼人欲哭无泪”资料,配以池塘死鱼图片。
)师:看到上面的事例,你们有什么想法?师:大家的想法都不错,都是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池塘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他们都有谁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池塘是谁的家。
(板书课题——池塘是谁的家)二、追根求源1.了解池塘里的动植物师:我们刚才看了一篇有关池塘的资料,接下来再看一段资料,认真观察池塘里有哪些动物?数量多少?他们的活动围在那里?(展示课件,学生填写记录表。
)2.描述池塘生物间的食物网师:这些动植物之间有联系吗?他们的食物网是怎样的?以小组为单位找一找,说一说。
(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师:现在能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了吗?生:不可以缺少其中的任何一种,食物网中的每个环节都很重要。
师:是啊,每个都很重要,不管缺少哪一个,生态就遭到了破坏,对生存环境会产生严重影响。
三、环保在行动师:课前让大家在家长的陪同下到附近的池塘、小河、人造湖等地方进行实地考察。
现在,交流一下你的考察成果。
1.小组交流整理课前调查结果师:现在就让我们去看看周围池塘的生态情况吧!2.设计生态鱼缸四、绿色延长线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很多生物之间的关系,还有生态鱼缸,共同研究出了保护池塘生物的措施,希望在生活中用我们的行动泉边的生物朋友们。
一件衣服穿多久教学目标:1. 知道人对环境的依赖,反思个人生活对环境的影响;意识到公民在保护环境中的义务;理解厉行节约是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崇尚自然简朴的生活。
2. 分析浪费资源对个人、家庭、学校和社区的的影响;了解公民参与保护环境的主要途径和方式。
3. 识别浪费资源等行为会造成环境破坏的现象;围绕浪费资源导致环境破坏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够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与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一.生活在线课件展示资料:被塞满的衣橱。
师:现在生活好了,每个人都有一大堆衣服,每家每个季节还会再添置新衣。
于是,有些衣服一个季节下来都没有穿过,却又要打包等待来年。
很多人对穿又不想穿,扔又舍不得的扔的衣服束手无策。
生活中,你们见过类似的现象么?(学生交流,谈感受。
)师:如何科学地处理这些旧衣服?(学生讨论、分析、交流,教师随机板书课题《一件衣服穿多久》。
)二、追根求源1. 探究自己衣服的面料。
师:我们穿的衣服是用什么面料作成的?先来交流一下我们的调查。
( 学生拿出课前完成的“”调查衣服面料”调查表)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一幅是永生么面料做成的?2.了解衣服的由来师:一年四季,人们都离不看衣服。
现在,请同学们互相看一看彼此穿的衣服,一样吗?有哪些不一样呢?(学生个实际情况进行回答)师:是呀,我们穿的衣服款式、颜色、质地各异。
那么,你们知道制作一件衣服需要经过那些工序吗?3.调查一件衣服穿多久。
(1)请同学们拿出“一件衣服穿多久”调查表。
在调查中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讨论交流自己调查中的发现及感想。
(2)交流讨论:怎样合理购置衣服?怎样避免衣服浪费现象?(3)比较:谁的衣服穿得比较久。
(4)师小结:精美的服装虽然装点了我们的生活,但衣服在产生过程中消耗了很大的人力、物力资源,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我们要合理的购置衣物。
三、环保在行动师:怎样合理利用旧衣服?(学生交流课前的资料,讨论、交流。
)四、绿色延长线师:过去,当学生升高一个年级,多数还很新的校服都已经不合身,只能压箱底。
而买一套校服平均要花40~50元。
这种情况下,购买新校服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浪费。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学生讨论交流)铅笔的对话活动目标:1.知道人对环境的依赖,反思个人生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意识到在生活中要自觉避免浪费、厉行节约,并能影响他人。
2.理解我们生活、学习用品直接或间接来源于自然,知道浪费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种上自然简朴的生活。
3.围绕铅笔引发的环境表达自己的观点。
并能够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能积极参加环境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培育初步分析、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生活在线1. 播放课件资料一:新学期看开学,文具店文具一阵热销;而教室里,老师提着一大袋子的铅笔,却无人认领。
2. 播放课件资料二:卡通铅笔的叹息食品:我是一支普通的铅笔,几分钟生下半段。
随手又被主人扔进垃圾里。
如此浪费现象,实在令人心酸。
3. 引导学生讨论,激发学生共鸣,从而导入新课。
二、追根求源1.铅笔的生产过程及特点师:铅笔和我们朝夕相处,你们对铅笔了解多少呢?师:铅笔的生产过程包括:选择基材,切割成窄条,上蜡,着色——刻画凹槽——嵌入笔芯——闭合夹板——后期处理。
最早的铅笔是圆形的,放在桌上容易滚动,掉在地上易摔坏,因此有人发明了六棱形铅笔,使其不易滚动。
师生小结:小小一支铅笔,真是来之不易啊!2.调查生活中浪费文具的现象师:昨天,老师请大家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
那个小组来汇报一下?(教师出示可件)师生小结:我们要节约铅笔,节约铅笔就是节约林木,就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三、环保在行动1.节约从铅笔开始师:我们来了解关于“铅笔之最”的容。
2.节约的高招师:你们有什么节约的高招吗?生:我认为可以给铅笔加身子,铅笔太短了,不好握了,我就给他套上一个笔套,这样就可以用了。
师:是这样吗?(出示课件)这是好办法。
师:我们也来宣传一下:铅笔虽是小物件,保护环境不含糊,报纸铅笔真正好,数目采伐量大减,人人都来保环境,节约能源势在行!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节能高招交流,我们发现,只要心中又环保意识,只要爱动脑筋,就会有创新节能新点子。
四、绿色延长线课下请同学们制定出节约铅笔的计划,并按计划节约使用铅笔。
餐桌上的剩菜活动目标:1、意识到在生活中要自觉避免浪费,厉行节约;关注饮食习惯中的环境问题,积极参与环境教育的宣传活动,做一个由社会责任心的公民.2、了解有关饮食方面的环境问题;指导浪费食品会对环境造成污染.3、能够辩证的认识日常生活方式对环境的影响;能正确理解资源浪费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生活在线1.创设情景,分析传统饮食习惯的弊端,认识分餐制师:家长请客或参加宴会时,是怎样用餐的?生:满满一大桌子菜,大家围在一起吃.师:自助餐属于分餐制,县棉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分餐制,浪费现象相当严重.学生自由对天价饭菜谈思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餐桌上的剩菜〉〉吧!(教师板书课题)二.追根求源1.探究事物从哪里来(课件播放农民收割粮食、词养家禽的视频资料。
)师:同学们,根据刚才的视频,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你们认为我们吃的食物是怎么来的?(学生小组讨论课前搜集的资料)2.调查餐桌上的浪费现象(1)饭菜为什么会有剩余?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的调查报告(调查餐桌上的浪费现象)。
在调查中,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调查结果。
其他同学根据汇报做适当的质疑和点评。
)(2)告别浪费。
师:面对这种浪费粮食的行为,你们有什么感想?我们应该怎么做?生:我觉得这种浪费行为不对,因为我知道粮食是农民伯伯、阿姨们辛辛苦苦劳动的成果,所以我们要爱惜粮食。
三、环保在行动1.怎样做到饭菜无剩余师:目前,你们大多已经意识到浪费现象给人们带来了比较严重的后果,所以大多数人已经行动起来,开始了科学餐饮,你们知道科学饮食那些?生:点菜要合理适量。
2.饭菜剩下了怎么办?师:如果饭菜有了剩余,你们认为怎样处理更合适?四、绿色延长线师:如果已经有了许多将要倒掉的剩菜,我们应该怎样实现废物利用呢?很多时候人们是用它们喂猪,其实还有一种方法,即“餐饮垃圾之作堆肥”。
你们知道堆肥要经过几个步骤吗?(课件出示餐饮垃圾制作堆肥的步骤,学生交流讨论。
)五、课堂总结,升华认识师: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水龙头别“‘流泪’”活动目标:1. 认识人对水的依赖,反思个人生活对水资源的影响;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积极进行节约用水的宣传活动,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2. 知道浪费水资源会对环境造成破坏;了解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缺水问题,分析淡水缺乏问题对个人、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影响。
3. 正确理解经济发展需要合理利用水资源,并与生态环境相协调;提出节约用水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过程:一、网上交流,了解‘‘节水’。
在学校上建立节水大家谈专题,由学生把收集到的有关节水的资料提供到本栏目中,并鼓励学生结合平时实际生活中观察到的用水情况再网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形成一个关注‘‘节水’‘的氛围。
二、多方调查,搜集信息。
小组长安排本组成员调查水价、自己家、学校或其他单位每月的用水量及水龙头的数量,并将调查结果记录于下表。
三、动手测量,计算推测1. 在个人观察的基础上,小组交流“日常生活中浪费水资源的现象”,选择身边的浪费水资源的现象进行测量,如长流水的水龙头流水量,漏水的水龙头的滴水量等(1)小组讨论测量方法,设计测量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