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社会主义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科学社会主义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科学社会主义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唐国战(信阳师范学院,河南信阳464000)摘 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产生于历史的需要,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科学性。

它是一个开放的科学体系,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当代世界的发展变化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完善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同时,科学社会主义又是在挑战中不断地向前发展和不断地趋于完善的。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经济全球化中图分类号:D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0964(2005)04 0006 03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也就是马克思主义![1]。

它是研究改变资本主义世界、建设社会主义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在批判继承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创立的,其主要内容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19世纪40年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如同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

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不仅仅在于具有理论的巨大价值,更重要的是在于它具有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性和及时调整自己的自觉性。

迎接挑战、抢抓机遇、不断发展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运行的主要趋势。

目前,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正日趋汹涌,在这一浪潮的推动下,几乎所有国家都被吸纳到了世界市场体系,国家与国家间的依存关系不断加深。

生产销售方式的巨大变革必然会带来生产关系上的深刻革命,面对这一全球性的经济变革,科学社会主义应如何应对,科学社会主义应如何选择等等,这些都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

一、经济全球化进程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正确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和实质,是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所提供的契机。

全球化是各国、各地区的经济与社会的联系在全球范围内的强化和深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和核心是资本和金融市场的全球化。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动力和先锋。

信息技术革命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和桥梁。

从整体上看,经济全球化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是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各国乃至世界不可能离开这一进程而获得独立发展。

第二,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超越国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配置,促进全球经济不断增长的方式。

在这一进程中,世界各国、各地区通过市场这个纽带,逐步推动国内市场向全球市场过渡,最终形成具有规范各经济实体经济行为的全球统一规则,并建立起全球经济运行机制,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全球产业结构的新一轮调整,加速全球经济的增长。

第三,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全球经济市场化的过程。

经济全球化之所以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新一轮浪潮,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市场经济体制成为世界上多数国家的选择。

第四,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也是世界各国利益再分配的过程。

世界各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都力争实现本国利益的最大化。

经济全球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150多年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每一次发展,社会主义实践的每一次突破,都与经济全球化浪潮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中期,以蒸汽机革命为动力、以商品贸易为主要特征的第一次经济全球化浪潮,不仅使人类社会的历史第一次成为 世界历史!,推动了社会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而且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暴露、日益激化,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收稿日期:2005 04 18作者简介:唐国战(1970 ),男,河南长垣人,信阳师范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 nal of X i n yang Nor m alUn i v ersity 第25卷 第4期 2005年8月 (Ph il o s .&Soc .Sc.i E di.t )Vo.l 25No .4Aug .2005供了物质基础、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使社会主义完成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

19纪末20世纪初,以电力、化学、钢铁等工业革命为动力,以资本输出为主要特征的第二次经济全球化浪潮,加速了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的过渡。

垄断作为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根本特征,一方面为资本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和条件,另一方面也加剧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程度,使社会主义可以在资本主义链条的薄弱环节上率先突破,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20世纪50年代之后,以新科技革命为动力,以大规模的商品、资本、技术输出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经济全球化浪潮逐步形成,特别是八九十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社会主义在这次浪潮中只要把握住机遇,就会加快发展,迎头赶上。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今天的经济全球化浪潮是由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所主导的,但这决不会改变资本主义最终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命运。

因为经济全球化虽然为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矛盾的缓和提供了条件,但是资本主义的各种痼疾仍然存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新的形式不断积累和加深,并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加剧。

二、经济全球化给社会主义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毫无疑问,由于社会主义在它诞生之日起就与资本主义具有天生的对抗性,因此,在以资本主义主导的经济化浪潮中它所面临的挑战也是空前的。

一方面,它要适应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另一方面,它要妥善地处理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同时还要加大改革力度,不断增强自己的适应性和活力,加快自己的发展。

整体上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是在不需要以战争的方式来维护自己主权完整的情况下实现自己发展的机会。

同时,也必须看到,经济全球化在一定的程度上说也是西方化的过程,如果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在悄无声息中慢慢地被同化掉。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铁的现实。

和而不同,同而不化应该是一个基本原则。

首先,经济全球化有助于推进世界多极化的进程,从而为社会主义国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和国际竞争营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

因为经济全球化使得参与世界市场的主体日益增多,经济利益的多元化对少数发达国家企图凭借自身优势垄断世界市场和国际事务的做法提出了挑战,而且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和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增强,世界多元格局的雏形已基本形成。

任何企图通过建立单极世界,称霸全球的图谋,都必将受到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坚决反对。

其次,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既为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动力支持,也为社会主义国家充分利用国际信息资源和先进科学技术加快本国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和制度的创新,尽快改变自身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状况,缩短与发达国家的经济、科技差距,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再次,跨国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和它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地位的日益突出,为社会主义国家吸收、利用当今世界资本主义优秀文明成果提供了新的机遇。

社会主义国家通过加强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可以更好地利用其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及高素质人才,打破西方敌对势力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在参与中自身得到发展壮大。

最后,广大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为社会主义国家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提供了有利的国内条件。

不可否认,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社会主义也提出了严峻挑战。

这种挑战主要表现为:一是原有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趋势是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总是力图维护这一旧秩序,以最大限度地获取经济利益,而社会主义国家要想通过建立新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维护本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仍须经过长期的斗争。

二是西方强大的经济和科技优势的挑战。

就现状而言,社会主义国家无论在经济总量上还是在经济发展的质量上,都与发达国家存在不小的距离。

当今世界,科技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最重要内容。

一些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凭借其广阔的市场,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技术封锁和打压政策。

三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挑战。

今天,社会主义国家依然是世界上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重要力量。

在国际敌对势力的眼中,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总是一种异己的力量。

可以确信,随着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融入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西方发达国家必然进一步加紧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分化!、西化!的战略图谋。

总之,经济全球化对于社会主义是机遇与挑战同在,希望与风险共存。

从总体上看,是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大于风险。

社会主义国家只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采取正确的战略和积极的对策,就能在经济唐国战:科学社会主义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全球化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选择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历史大趋势,不仅决定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与方向,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前途与命运。

因此,在经济全球化浪潮日益深化的今天,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审时度势,冷静决策,既要积极融入,不至于被时代所淘汰,稳步赶上发展的潮流,又要全面权衡,稳步发展。

这样才能扬长避短,发展自己。

首先,要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继续探索既符合国情又与世界发展潮流相适应的经济发展道路。

为此,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解放思想的关键是与时俱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2]。

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根本要求。

社会主义从来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

只有从本国的国情出发,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既脚踏实地又紧跟时代的步伐,既立足于本国又面向世界,才能真正把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永葆生机的源泉。

其次,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国家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到人心的向背、事业的兴衰。

发展,首先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尤为重要。

为此,应充分利用全球新科技革命步伐加快的有利时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继续深化改革,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和弊端,为社会主义的稳步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条件、法制环境和体制框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