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认识」常见足部疾病
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统计,70 %的人在一生当中会遇见脚的问题,我国的统计大约是50 %~60 %。
其中主要原因,5%由于过度运动18%因为上了年纪2%原因不明75%因为足弓受力不合理,步态不准确,导致腰椎,颈椎疾病。
我们的脚有着一个非常复杂的结构。
脚的主要功能是负重和行走,要承受几乎身体所有的负荷重量。
正常人在走路的时候,首先是足跟着地,此时足跟部要承受很大的力量,继而全足着地,最后脚跟抬起推动身体向前。
所以正常行走时,不仅需要足部有一定的灵活性,还需要有一定的稳定性。
1、拇外翻、拇囊炎:
拇外翻指拇趾向外侧偏斜超过正常的一种畸形(如﹤字形)。
拇外翻后拇跖骨头内缘形成隆凸,穿鞋时挤压隆凸部位,引起炎症与疼痛,即为拇囊炎。
拇外翻的最常见因素是穿窄小尖头的高跟鞋,肌肉不平衡、关节炎所致的关节破坏等。
此病也有遗传倾向。
拇囊部疼痛并非都是由拇外翻引起。
骨性关节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感染和痛风,亦可引起姆趾痛。
非手术治疗有理疗,消炎止痛药物,穿合适的鞋,选择宽、高鞋头的鞋子具有弧形的鞋子可分散压力。
纠正畸形就需要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需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开完刀后的拇指外翻获得改善,然而脚底长茧或疼痛的部位确实无法完全改善。
其原因在于大拇指的病变因开到而变短,行走的步态也被迫改变,并影响到脚底的足压产生异常。
在医学临床报告建议,拇指外翻开到的患者,建议术后搭配使用功
能性鞋垫来改善脚的问题。
2、锤状趾:
锤状趾是指足趾跖趾关节背伸、趾间关节屈曲的一种畸形。
鸡眼和锤状趾绝大多数起因于穿鞋过紧。
尖头高跟鞋挤压足趾,引起关节挛缩,从而产生锤状趾,治疗方法包括矫正鞋垫和纠正足趾。
为避免足趾受压,矫形鞋要求柔软宽松合适,并且鞋跟应较低。
除定制的鞋外,便鞋和跑鞋最好。
锤状趾早期可用趾垫保护,压痛区可垫以海绵衬垫。
但当锤状趾已成僵硬,就应手术治疗。
其目的是矫正畸形,去除骨性隆凸,解除足部疼痛。
防止因足趾持续受压而发生多种并发症。
3、趾间神经瘤:
前足跖侧疼痛,行走、穿窄小的鞋、高跟鞋可加重症状,而休息、脱去鞋或按摩局部可缓解症状。
女性多于男性。
发病的确切原因还不太清楚。
一般认为是跖间横韧带下的趾神经受到嵌压所致。
非手术治疗可穿宽松的鞋,使用足垫减少跖骨头压力。
可试用激素局部封闭治疗,以减轻疼痛。
非手术治疗失败时可手术切除神经瘤。
4、跟痛症:
跟痛症是由一系列疾病导致的足跟部疼痛症侯群。
其中最常见的是跖腱膜炎。
表现为跟骨跖侧疼痛。
通常发病缓慢。
在早晨行走头几步时感疼痛较重,进一步活动后疼痛可部分缓解。
但长时间活动后又可加重症状。
X线检查:约50%病人可见跟骨结节跖侧有骨刺。
步行时,跖趾关节背伸,牵拉跖腱膜,从而牵拉跟骨结节。
随年龄增大,足部肌肉、韧带力量减弱,跖腱膜牵拉跟骨结节的力量增大,长期、反复
牵拉使跖腱膜起点部发生微小撕裂,继发炎症,引起疼痛。
治疗有理疗,足垫,跟腱、跖腱膜牵拉训练,消炎止痛药物,局部封闭和震波治疗,穿矫正鞋垫等。
疼痛较重时也可用夜间支具固定。
极少数病人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可手术切断跖腱膜。
5、成人平足症:
有些中老年人年轻时足弓正常,可随着年龄的增长,足弓逐渐变得扁平。
这是由于此时足部的肌肉和韧带退变或损伤后松弛,不能维持足弓。
严重者可引起足踝部的疼痛肿胀,影响行走。
轻者可用理疗,消炎止痛药物,支具固定,矫正鞋垫。
重者需要手术治疗。
6、踝关节扭伤:
踝关节扭伤最常见的是踝关节外侧一个或两个韧带的损伤。
它是踝关节最常见损伤之一。
扭伤后踝关节外侧疼痛肿胀。
一些踝关节损伤病人由于早期未能正确诊断和处理,而遗留踝关节长期疼痛、肿胀,和不稳定,延误治疗时机,影响了生活和工作。
大部分患者只需要非手术治疗由早期RICE治疗和以后的功能康复治疗组成。
RICE疗法, 即休息(rest):避免活动可减轻疼痛。
冷敷(ice):用冰块或冰水冷敷可使局部血管收缩,减轻出血肿胀,也可减轻疼痛。
可每小时使用20分钟,每天3-4次,使用3天。
加压固定(compression);使用各种弹力绷带、胶布、软夹板、支具等短时间固定,以减轻肿胀疼痛,使病人感觉更舒适。
严重扭伤时,需要使用石膏固定2~3周。
抬高足部(elevation):促进淋巴回流,减轻肢体水肿。
7、脚是人体工学的最佳杰作
双脚能让人笔直的站立和行走。
脚的结构非常的复杂,尤其是从脚踝到脚尖的骨骼、肌肉、血管、汗腺、神经等构造,只有人类才有。
达文西就曾说过「脚是人体工学的最佳杰作」。
现代人平日只坐办公桌前,娱乐则是看电视和打电脑游戏,完全忽略了脚所需的运动,健康益亮起红灯。
因为,脚必须藉由走路才能充分发挥使由心脏下降的血液在输送回至心脏的功能。
所谓「不走路会造成心脏负担」,就是因为支撑全身体重的脚步其血液需藉着走路而达到循环的功能。
而「不正常的足弓亦造成身体多处关节错位引发疼痛」。
当双脚撞击地面时,由于内侧纵足弓的功能性丧失(脚放入鞋子里时脚底心内侧没有得到支撑),我们的三角足弓失去平衡,只有外侧纵足弓和横弓支撑起人体的整个重量,导致我们足部受力不均,但人体代偿功能会在内侧弓缺失的情况下自动调节整个身体的平衡,结果骨骼错位,长此以往是因不正常的足弓导致身体重心的偏移,造成足部受力不均,易造成脚踝扭伤、足部肿胀及疼痛、拇外翻、鸡眼等关节与足部疼痛。
在医学临床报告建议,搭配使用功能性鞋垫来改善脚的问题。
「足益健功能性鞋垫」可以使之重心离开脚跟,释放脚趾和支撑足弓,重新分布鞋子和足底的压力,把疼痛区域的压力分散到较不疼痛的区域。
支撑并控制足部以解除身体力学上的不平衡,是身体重心回到正常位置,从而彻底解决足跟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