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健康教育
诱发因素: 1.年龄:老年人、婴儿患肺结核的风险增加 2.免疫系统较弱:如艾滋病感染、化疗和糖尿病患者 3.与结核杆菌感染者密切接触 4.营养状况不佳 5.居住在拥挤的地方:如监狱、军营等 6.卫生条件差 7.滥用药物和酒精 8.在医学领域工作:医生、护士、社会工作者或医疗保健提供者 9.慢性肺疾病 10.吸烟 11.使用某些抑制免疫系统的药物:如激素
咳嗽、咳痰大于2周,痰中带血 或咯血等为肺结核可疑症状。
一、肺结核定义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 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结核感 染最为常见。排菌者为其重要的传染源。 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当抵抗 力降低或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增高时, 才可能引起临床发病。若能及时诊断, 并予合理治疗,大多可获临床痊愈。
三、 临 床 表 现
三、 临 床 表 现
2.体征
早期、小范围的结核不易查到 阳性体征,病变范围较广者叩 诊呈浊音,语颤增强,肺泡呼 吸音低和湿啰音。晚期结核形 成纤维化,局部收缩使胸膜塌 陷和纵隔移位。在结核性胸膜 炎者早期有胸膜摩擦音,形成 大量胸腔积液时,胸壁饱满, 叩诊浊实,语颤和呼吸音减低 或消失。
三、临床表现
1.肺结核的临床表现不尽相同: (1)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
没有肺结核临床表现,也没有传染性。 (2)非活动性肺结核:
无明显症状,仅在胸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 (3)活动性肺结核:
通常会出现咳嗽、咳痰、咯血、低热(午后为 著)、盗汗、胸痛、乏力、纳差、消瘦、女性月经失 调等;部分患者可出现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胸痛、不同程度胸闷或呼吸困难。
肺
结
核
预
防
Sunshine
2020.06.18
目录
壹 肺结核定义
贰 肺结核传染源、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叁 肺结核临床表现
肆 肺结核检查指标
伍 肺结核诊断 陆 肺结核治疗 柒 肺结核预防
咳嗽2周------2分
7分 自查法
合计5分以上, 应及时就医!
咳嗽有痰-----2分 胸痛----------1分 没有食欲-----1分 体重减轻-----1分
避免与肺结核患者接触,特别是在封闭和拥挤的环境中。 若接触不可避免,则可使用适当的呼吸防护装置,如面罩; 注意开窗通风,注意消毒。 3.保护易感人群
对肺结核高危人群或有肺结核密切接触史的个人,进 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以尽早发现肺结核患者。接种卡介 苗,注意锻炼身体,提高自身抵抗力。
预 防措施
感
谢 单
二、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感染菌为结核分枝杆菌 是一种耐酸菌。结核菌 对药物的耐药性,影响 疗效。 肺结核患者最主要的传 染源,就是痰中带菌的 肺结核患者。
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一般不具 传染性,而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通常有很强的传染性。
二、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呼吸道是肺结核患者传播的最主要的 方式,当痰菌阳性的患者在咳嗽、咳 痰、打喷嚏,或者是大声说话的时候 非常生大量的含有结核分枝杆菌,这 些细菌可以比较长的时间悬浮在空气 中,在不流通的室内,甚至可以达到 五个小时之久,健康人通过呼吸接触 了这些细菌之后就可能导致呼吸系统 的感染。
六、治疗
2.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治疗的主要适应症是: (1)经合理化学治疗后无效 (2)多重耐药的厚壁空洞 (3)大块干酪灶 (4)结核性脓胸 (5)支气管胸膜瘘 (6)大咯血保守治疗无效者
治疗
预防
1.控制传染源: 提供预防结核病的教育,如咳嗽礼仪;及时发现并治
疗肺结核患者。 2.切断传播途径:
聆击 此 处 添
听加 文 本
四、检查
1.白细胞计数 正常或轻度增高,血沉增快。 2.痰结核菌 采用涂片、集菌方法,抗酸染色检出阳性有诊断意义。也可行结核菌培养、动物接种, 但时间长。结核菌聚合酶联反应(PCR)阳性有辅助诊断价值。 3.结核菌素试验 旧结核菌素(OT)或纯化蛋白衍生物(PPD)皮试,强阳性者有助诊断。 4.特异性抗体测定 酶联吸附试验,血中抗PPD-IgG阳性对诊断有参考价值。 5.胸腔积液检查 腺苷脱氨酶(ADA)含量增高有助于诊断,与癌性胸腔积液鉴别时有意义。 6.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检查为诊断肺结核的必备手段,可判断肺结核的部位、范围、病变性质、病 变进展、治疗反应、判定疗效的重要方法。
三、临床表现
3.分型和分期 (1)分型 ①原发型肺结核(Ⅰ型) ②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Ⅱ型) 包括急性粟粒性肺结核和慢性或亚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 核两型。 ③继发型肺结核(Ⅲ型) 本型中包括病变以增殖为主、浸润病变为主、干酪病变为主 或空洞为主的多种改变。 ④结核性胸膜炎(Ⅳ型) 病侧胸腔积液,小量为肋膈角变浅,中等量以上积液为致密 阴影,上缘呈弧形。 (2)分期 ①进展期 新发现的活动性肺结核,随访中病灶增多增大,出现空洞或空洞扩大,痰菌 检查转阳性,发热等临床症状加重。 ②好转期 随访中病灶吸收好转,空洞缩小或消失,痰菌转阴,临床症状改善。 ③稳定期 空洞消失,病灶稳定,痰菌持续转阴性(1个月1次)达6个月以上;或空洞 仍然存在,痰菌连续转阴1年以上。
罕见途径:消化道传播、母婴传播、 接触传播
二、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罕见途径:消化道传播、母婴传播、 接触传播 思考:
握手会传播吗?
二、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HIV感染者、糖尿病患者、尘肺 患者、免疫抑制剂使用者、老 年人等免疫力低下,都是肺结 核的易感人群。
二、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五、 诊 断
病因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
六、 治 疗
1.药物治疗 2.手术治疗
六、治疗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主要作用在于缩短传染期、降低死亡率、感染率及患病率。对于每个具体 患者,则为达到临床及生物学治愈的主要措施,合理化治疗是指对活动性结核病坚持 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和全程使用敏感药物的原则。 (1)早期治疗 一旦发现和确诊后立即给药治疗; (2)联用 根据病情及抗结核药的作用特点,联合两种以上药物,以增强与确保疗效; (3)适量 根据不同病情及不同个体规定不同给药剂量; (4)规律 患者必须严格按照治疗方案规定的用药方法,有规律地坚持治疗,不可随 意更改方案或无故随意停药,亦不可随意间断用药; (5)全程 乃指患者必须按照方案所定的。 关于肺结核的用药,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对氨基水杨酸钠、链 霉素、丙硫异烟胺、卡那霉素、卷曲霉素等等。对于结核用药的时间,根据初治方案、 复治方案或者耐多药等结核治疗方案的时间均有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定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