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Contemporary Chinese Political
Institution
课程编号:A0130003
学分:3学分
学时:48学时
先修课程:政治学、中国政治制度史、西方政治制度研究
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教材:聂月岩著《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开课系所: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权威性和严肃性。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政治制度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了解当代中国主要政治制度的理论依据、形成、历史沿革、基本框架、现状、运行情况以及改革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和理解、分析政治问题和公共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准备必要的知识,并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一)绪论
1.课程教学内容
(1)政治制度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2)坚持和完善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2.课程重点、难点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坚持和完善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3.课程教学要求
(1)了解:什么是政治制度;
(2)理解:政治制度与其他社会经济、文化制度的联系;
(3)掌握: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坚持和完善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意义。
(二)当代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课程教学内容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
(5)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6)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
(7)乡级人民代表大会
2.课程重点、难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性质与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3.课程教学要求
1、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2、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性质与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各专门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3、掌握: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国家权力机关的设置。
(三)当代中国国家元首制度
1.课程教学内容
(1)当代中国国家元首制度的演变
(2)国家主席的地位与职权
(3)国家主席的产生和任期
2.课程重点、难点
国家主席的地位与职权、国家主席的产生和任期。
3.课程教学要求
(1)了解:我国国家元首的概念;国家元首制度的演变。
(2)理解:国家主席的产生和任期。
(3)掌握:国家主席的地位与职权。
(四)当代中国选举制度
1.课程教学内容
(1)当代中国选举制度的形成的发展
(2)选举制度的主要原则
(3)主持选举的机构与选举程序
(4)继续完善选举制度
2.课程重点、难点
选举制度的主要原则;继续完善选举制度。
3.课程教学要求
(1)了解:选举制度的概念、我国选举制度的历史;
(2)理解:主持选举的机构与选举程序、特殊代表团选举人大代表的办法;
(3)掌握:选举制度的主要原则、继续完善选举制度。
(五)当代中国国家行政制度
1.课程教学内容
(1)当代中国国家行政制度的历史发展
(2)行政组织体制
(3)行政领导体制
(4)行政监督体制
(5)国务院
(6)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7)继续推进国家行政体制改革
2.课程重点、难点
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继续推进国家行政体制改革。
3.课程教学要求
(1)了解:行政及国家行政制度、当代中国国家行政制度的历史发展;
(2)理解:行政组织体制、领导体制、监督体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3)掌握:国务院及行政机构、继续推进国家行政体制改革。
(六)当代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
1.课程教学内容
(1)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2)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运行机制
(3)国家公务员的管理
(4)继续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
2.课程重点、难点
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运行机制;国家公务员的管理。
3.课程教学要求
(1)了解: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国家公务员的义务与权利;
(2)理解: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运行机制、继续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
(3)掌握:国家公务员的管理。
(七)当代中国军事制度
1.课程教学内容
(1)国防领导体制
(2)人民武装力量体制
(3)兵役制度
(4)国防教育和国防动员制度
2.课程重点、难点
我国的兵役制度;建立高度集中统一的国防领导体制。
3.课程教学要求
(1)了解:我国国防的目标和任务、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国防的领导;
(2)理解:人民武装力量体制、国防教育和国防动员制度;
(3)掌握:建立高度集中统一的国防领导体制、我国的兵役制度。
(八)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课程教学内容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发展
(2)民族自治地方
(3)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4)继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课程重点、难点
民族自治地方的设置原则;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3.课程教学要求
1、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发展、民族自治地方的类型与名称、内部各民族关系;
2、理解:民族自治地方的设置原则、继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掌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九)当代中国特别行政区制度
1.课程教学内容
(1)特别行政区制度概述
(2)特别行政区制度的逐步推行
(3)特别行政区的政治体制
(4)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初步运作
2.课程重点、难点
特别行政区制度推行的理论依据;特别行政区的政治体制。
3.课程教学要求
1、了解:特别行政区制度的基本涵义;
2、理解:特别行政区制度推行的理论依据、特别行政区制度的建立和推行;
3、掌握:特别行政区的政治体制、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初步运作。
(十)当代中国司法制度
1.课程教学内容
(1)人民司法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2)审判制度
(3)检察制度
(4)司法程序与司法原则
(5)侦查制度和监狱制度
(6)司法行政、律师和法律援助制度
(7)人民调解、仲裁和公正制度
2.课程重点、难点
审判制度;检察制度;司法行政、律师和法律援助制度。
3.课程教学要求
(1)了解:人民司法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人民司法制度的基本原则;
(2)理解:司法程序与司法原则、侦查制度和监狱制度、人民调解、仲裁和公正制度;
(3)掌握:审判制度、检察制度、司法行政、律师和法律援助制度。
(十一)当代中国政党作制度
1.课程教学内容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历史发展
(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各民主党派的参政
(4)继续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2.课程重点、难点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内容和方式;继续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各民主党派的参政方式。
3.课程教学要求
(1)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历史发展、政治基础和基本方针;
(2)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特点和优点、继续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3)掌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内容和方式、各民主党派的参政方式。
(十二)当代中国政治协商制度
1.课程教学内容
(1)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2)人民政协的性质、任务和主要职能
(3)人民政协的组成和组织体系
(4)继续完善政治协商制度
2.课程重点、难点
人民政协的性质、任务和主要职能;人民政协的组成和组织体系。
3.课程教学要求
(1)了解:我国的政治协商制度的涵义与特点、发展;
(2)理解:人民政协的组成和组织体系、继续完善政治协商制度;
(3)掌握:人民政协的性质、任务和主要职能。
三、课程学时分配
四、大纲说明
1.本课程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
2、教学方式以讲述为主,穿插课堂讨论;
五、考核办法
课程名称: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课程号:A0130003
考核方式:考试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考查;学生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60%。
平时成绩由三次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综合评定。
其中三次平时作业分别占平时成绩的60%,课堂表现占平时成绩的40%。
六、参考书目
1.《宪法学》,许崇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宪法》,周叶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宪法及其配套规定》,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4.《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谢庆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5.《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史稿》,关海庭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中国政治制度史纲要》,杨阳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制定人:都冬云审定人:曹阳批准人:徐志坚时间: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