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解读
本诗作者是一个9岁的男孩。
他在诗中用异常朴素的、带着儿童情趣的语言说要将自己吃的蛋糕和穿的棉衣送给安徒生童话中那个
挨饿受冻的卖火柴的小姐姐,而且与她一道唱最美丽的歌。
他知道那个卖火柴的小姐姐只是一个故事中的人物,所以他希望在梦中见到她。
蛋糕、棉衣、歌,这都是现实的,然而,他所要帮助的那个小姐姐却是他在梦中才能看到的;他对那个受苦的小姐姐的同情和爱是真挚的,然而,他实现愿望的方式却是幻想的。
幻想与现实就这样自然而又奇妙地融合在了一起,表现了一个稚气未脱的少年的纯洁、善良。
这首小诗的表现手法很巧妙。
这个小作者一次又一次地把他的“秘密”告诉了我们,却又每一次都说:“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这反而激起了我们的好奇心:真的,这是为了什么呢?他后来又说:“我要把蛋糕送给她吃,我要把棉衣送给她挡风雪,和她在一起唱最美丽的歌。
”这就更引起了我们的兴趣,这个忽然冒出来的她是谁呀?最后,小作者才告诉我们,她就是安徒生爷爷笔下的那个“卖火柴的小姐姐”。
——平平淡淡地写来,一层一层地推进,一步一步地引领
我们走进诗境中,最后一节才点明了“秘密”,使整首诗活了起来,
而且将整首诗提到一个高度,使读者忍不住要将诗从头再读一遍,再加以细细品味。
从思想角度看,他对“卖火柴的小姐姐”的同情和爱,应该是对一切受难者的同情和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