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x公司成本核算制度

xx公司成本核算制度

成本核算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本公司产品成本核算,加强成本的管理及控制,依据《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有关规定,并结合本公司生产经营的特点,特制定成本核算管理制度。

第二条成本管控目的:加强成本核算、监督、分析与考核,提供降低产品成本途径:(一)可以正确及时反映各种生产耗费及生产费用的实际支出,并实时对其进行监督控制;(二)可以及时反映半成品、在产品、产成品的变动、结存情况,保护财产的安全完整;(三)正确及时计算在产品、库存商品的单位成本及总成本,提供各种成本信息,以满足各项管理工作和经济决策的需要;(四)正确反映产品成本构成情况,提供降低产品成本的途径。

第三条成本核算对象:核心产品为主要核算体,包括三氯异氰尿酸粉、粒、片;二氯异氰尿酸钠粉、粒、片;二氯酸等产品。

第四条成本核算方法:依公司核心产品工艺,按定额成本法进行分配核算。

第五条成本管控对象:本公司各个生产车间和部门。

第六条成本核算会计科目设置:以科学、准确、合理、简化为原则,生产成本科目下设七个二级科目三氯异氰尿酸粉生产成本、三氯异氰尿酸粒生产成本、三氯异氰尿酸片生产成本、二氯异氰尿酸钠粉生产成本、二氯异氰尿酸钠粒生产成本、二氯异氰尿酸钠片生产成本和二氯酸生产成本,此七个科目下分设明细科目。

(一)三氯异氰尿酸粉生产成本下设7个三级明细科目:生产成本-三氯异氰尿酸粉-直接材料生产成本-三氯异氰尿酸粉-直接工资生产成本-三氯异氰尿酸粉-制造费用生产成本-三氯异氰尿酸粉-燃料动力生产成本-三氯异氰尿酸粉-直接折旧生产成本-三氯异氰尿酸粉-社会保险生产成本-三氯异氰尿酸粉-直接包装(二)三氯异氰尿酸粒生产成本下设7个三级明细科目:生产成本-三氯异氰尿酸粒-直接材料生产成本-三氯异氰尿酸粒-直接工资生产成本-三氯异氰尿酸粒-制造费用生产成本-三氯异氰尿酸粒-燃料动力生产成本-三氯异氰尿酸粒-直接折旧生产成本-三氯异氰尿酸粒-社会保险生产成本-三氯异氰尿酸粒-直接包装(三)三氯异氰尿酸片生产成本下设7个三级明细科目:生产成本-三氯异氰尿酸片-直接材料生产成本-三氯异氰尿酸片-直接工资生产成本-三氯异氰尿酸片-制造费用生产成本-三氯异氰尿酸片-直接折旧生产成本-三氯异氰尿酸片-社会保险生产成本-三氯异氰尿酸片-直接包装(四)二氯酸生产成本下设7个三级明细科目:生产成本-二氯酸-直接材料生产成本-二氯酸-直接工资生产成本-二氯酸-制造费用生产成本-二氯酸-燃料动力生产成本-二氯酸-直接折旧生产成本-二氯酸-社会保险生产成本-二氯酸-直接包装(五)二氯异氰尿酸钠粉生产成本下设7个三级明细科目:生产成本-二氯异氰尿酸钠粉-直接材料生产成本-二氯异氰尿酸钠粉-直接工资生产成本-二氯异氰尿酸钠粉-制造费用生产成本-二氯异氰尿酸钠粉-燃料动力生产成本-二氯异氰尿酸钠粉-直接折旧生产成本-二氯异氰尿酸钠粉-社会保险生产成本-二氯异氰尿酸钠粉-直接包装(六)二氯异氰尿酸钠粒生产成本下设7个三级明细科目:生产成本-二氯异氰尿酸钠粒-直接材料生产成本-二氯异氰尿酸钠粒-制造费用生产成本-二氯异氰尿酸钠粒-燃料动力生产成本-二氯异氰尿酸钠粒-直接折旧生产成本-二氯异氰尿酸钠粒-社会保险生产成本-二氯异氰尿酸钠粒-直接包装(七)二氯异氰尿酸钠片生产成本下设7个三级明细科目:生产成本-二氯异氰尿酸钠片-直接材料生产成本-二氯异氰尿酸钠片-直接工资生产成本-二氯异氰尿酸钠片-制造费用生产成本-二氯异氰尿酸钠片-燃料动力生产成本-二氯异氰尿酸钠片-直接折旧生产成本-二氯异氰尿酸钠片-社会保险生产成本-二氯异氰尿酸钠片-直接包装第二章生产费用的分类第七条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制造费用、燃料动力、直接折旧、社会保险、直接包装成本费用计入产品生产成本。

第八条生产成本按经济内容(或性质)分类称为生产费用要素:(一)外购材料、包装:指企业为进行生产而耗用的一切从外部购进的原材料、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半成品、包装物、修理用备件和低值易耗品等;(二)外购燃料:指企业为进行生产而耗用的一切从外部购进的各种燃料,包括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三)外购动力:指企业为进行生产而耗用的一切从外部购进的各种动力,包括电力、热力和蒸汽等。

(四)职工薪酬:指企业所有应计入生产成本的职工工资及按规定计提的福利等,及企业负担的生产工人的各种社会保险费。

(五)折旧费:指公司生产使用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按照规定的折旧率计算提取的折旧费;(六)制造费用-修理费:指与生产有关的固定资产的日常维修支出;(七)其他。

第九条公司成本项目规定如下:(一)、直接材料:指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用于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及主要材料、外购半成品、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和其他直接材料,主要包括顺酐、混合碳五、混合碳四、丁二烯、芴类材料等。

(二)、直接包装:指用于生产出的产品销售运输过程中所消耗的本公司承担的包装材料的。

主要包括包装桶、包装袋等包装材料。

(三)、直接工资:指在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直接参加产品生产的工人工资、绩效工资、各种补贴及津贴、奖金和按生产工人工资总额和规定比例计提的福利、基金、社保等。

(四)、直接电费: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外购电力费用。

(五)、直接燃料: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外购燃料、蒸汽费用。

(六)、直接折旧:指公司生产使用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按照规定的折旧率计算提取的折旧费。

(七)、制造费用:指核算企业生产车间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

主要包括:1、修理费用:指的是修理、保养生产使用固定资产的费用。

2、包括车间办公、通讯、出差、招待等第十条下列各项支出不得计入生产费用:(一)资本性支出,主要指固定资产的购置、建造、改造;(二)无形资产受让开发支出和摊销;(三)期间费用支出;(四)国家规定不得列入成本的其他支出。

第三章成本核算的任务、原则第十一条成本核算的任务是:(一)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成本开支范围和费用开支标准,合理归集与核算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并根据公司内部经营管理需要和有关部门的要求,及时准确地提供成本报告和有关分析资料。

(二)监督成本费用发生的合理性和合规性。

(三)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降低生产耗费,提高经济效益。

第十二条成本核算工作的原则(一)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竞争和内部管理需要的成本费用核算体制。

(二)成本费用核算工作必须在不断加强与完善各项基础管理工作的前提下进行,使成本费用的核算具有可靠的基础。

(三)成本费用计算期应与会计核算期一致,按月进行归集和分配,即每月1日开始至本月末为一个成本费用计算周期。

(四)成本核算必须坚持发生制的原则,应真实准确反映特定会计期间的成本水平。

(五)成本核算必须划清本期成本与下期成本的界限、各种产品成本之间的界限。

(六)根据计算期内完工验收入库的产品数量、实际消耗和实际价格,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不得以估计成本、目标成本代替实际成本。

按定额成本进行分配核算后,按明细入账,并确认为各明细产品的实际成本。

(七)对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应以审核无误、手续齐备的原始凭证为依据,对成本项目在成本核算与管理对象间进行分配,做到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八)公司成本核算中所采用的各项具体方法(如材料计价、费用分配方法等),前后各期必须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如需变更,应上报财务总监审批,并将变更原因及其对成本费用和财务状况的影响在当期财务报告中加以说明。

第十三条生产费用归集与分配的原则(一)按产品类别设置成本核算对象,对难以直接计入的间接费用要按合适的标准,在所有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二)凡能直接归属各类产品成本对象中的成本费用均应直接归集至对应的产品成本对象。

(三)凡不能直接计入各成本计算对象中的费用,应采用与费用形成有直接关系的分配标准进行分配。

(四)分配标准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动。

第四章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第十四条核算方法:对生产成本按产品类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进行核算,“直接材料”,“包装物”明细核算项具体到材料品种;生产工人的工资按参与生产产品类别人员进行归集计入该类产品;“燃料和电力”归集生产各类产品而耗费的天然气、蒸汽、电力计入该类产品;“折旧费用”,“制造费用”区分各类产品生产车间进行归集,计提后直接进入各类产品。

因本单位产成品的生产周期不同,成本计算周期内对芴类产品发生的成本不区分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全部为当期完工产成品成本;对酸酐类产品发生的成本区分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当期完工产成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同步核算。

第十五条直接材料、包装物的归集和分配:对生产过程中从仓库领取的原材料、包装物,仓库管理员每天制作出库单,标明出库品种和数量,同时也标明各类别成本(酸酐类或芴类)计算对象,并于月末对未使用完毕的包装物做“假退料”手续;财务人员依据出库单归集的直接材料、直接包装的出库计价方法采用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月末会计人员对当月芴类产品领用的材料、包装成本按当期全部入库产成品计入该类产品成本。

对当月酸酐类产品的包装物按定额比例分配标准在此类完工产品中的各个产品成本对象之间进行分配;对当月酸酐类产品的原材料按定额比例分配标准在此类完工产品和未完工产品中的各个产品成本对象之间进行同步分配核算,对完工产品材料成本的金额得出后在减去该完工产品分配戊烃副品的金额则是该完工产品的实际成本。

第十六条直接人工的归集和分配:根据人力资源部核定的工资表,将各车间(部)发生的生产工人的人工成本按产品类别归集,月末芴类产品直接计入该类产品成本;酸酐类产品按定额比例在该类各种产品当期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同步分配核算。

第十七条直接电费、直接燃料的归集和分配:根据公司电费、燃料管理部门期末抄表计算的数据,将各生产区域的数据按产品类别归集,月末芴类产品直接计入该类产品成本;酸酐类产品按定额比例在该类各种产品当期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同步分配核算。

第十八条直接折旧、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根据公司各类产品生产所用的设备计提的折旧额和所耗用的修理费等,将各数据按产品类别归集,月末芴类产品直接计入该类产品成本;酸酐类产品按定额比例在该类各种产品当期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同步分配核算。

第十九条戊烃成本的核算:一、戊烃单位生产成本的确定1、产量的确定:按戊烃当期实际入库量确定戊烃的产量。

2、戊烃成本的确定:戊烃销售成本=戊烃成本+安全生产费戊烃成本=销售收入-(安全生产费+应分担的税金及附加+应分担的销售费用)3、戊烃单位成本计算:戊烃单位成本=戊烃成本∕戊烃销售数量4、戊烃单位生产成本的计算戊烃生产成本=(戊烃期末库存数量+戊烃销售数量)×戊烃单位成本-戊烃期初库存成本戊烃单位生产成本=戊烃生产成本/戊烃产量二、主产品与副产品成本分摊计算过程1、某产品的材料成本=某产品各种材料耗用量×各材料单价—戊烃在某产品中承担的材料成本2、戊烃在某产品中承担的材料成本=戊烃单位生产成本×某产品产出的戊烃量3、某产品产出的戊烃量=(某产品耗用的混合碳四或混合碳五量-某产品耗用的理论有效组分量)/∑(各个产品耗用的混合碳四或混合碳五量-各个产品耗用的理论有效组分量)×戊烃产量产品耗用的理论有效组分量系根据产品理论含量计算的生产该产品需消耗的丁二烯、环戊二烯、异戊二烯、间戊二烯数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