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用好概念数学

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用好概念数学

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用好概念数学现在很多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兴趣,认为数学特别难学。

我们只要认真分析,就不难发现,主要是学生对一些数学概念没有搞清楚。

数学概念是“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基础知识的起点;是逻辑推理的依据;是正确、合理、迅速运算的保证。

因此教师在有关概念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从小学生年龄实际出发,这样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1.教学中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1.1 直观形象地引入概念
年龄、知识和生活的局限,其思维处在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

认识一个事物、理解一个数学道理,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

因此,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细心、耐心,尽量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开始引入。

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思考的积极性就会高。

1.2 运用旧知识引出新概念
数等,但它们与旧知识都有内在联系。

我就充分运用旧知识来引出新概念。

在备课时要分析这个新概念有哪些旧知识与它有内在的联系。

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讲授新概念,学生是容易接受的。

总之,把已有的知识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以旧带新,再化新为旧,如此循环往复,既促使学生明确了概念,又掌握了新旧概念间的联
系。

1.3 通过实践认识事物本质、形成概念
可以理解一些难以讲解的概念。

如二年级小学生学习“同样多”这个概念也是用学具红花和黄花,学生先摆5朵红花、再摆和红花一样多的5朵黄花,这样就把“同样多”这个数学概念,通过演示(手),思维(脑),形成概念,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

这比老师演示、学生看,老师讲解、学生听效果好,印象深、记忆牢。

1.4 从具体到抽象,揭示概念的本质
意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在概念教学中,要善于为学生创造条件,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探求概念的含义,沿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去掌握概念。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5 对近似的概念加以对比
例如:数位与位数、体积与容积,减少与减少到等等相对应概念,存在许多共同点与内在联系。

对这类概念,学生常常容易混淆,必须把它们加以比较,避免互相干扰。

比较,主要是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就要对进行比较的两个概念加以分析,看各有哪些本质特点。

然后把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分别找出来,使学生既看
到进行比较对象的内在联系,又看到它们的区别。

这样,学的概念就会更加明确。

1.6 教师要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出概念的含义
察、思维、理解、表达的过程,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去掌握概念。

这样极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可以教会学生去发现真理。

2.有效巩固概念
地运用概念。

我认为概念的记忆与应用是相辅相成的。

因此在教学中,加强练习,及时复习并做归纳整理,对巩固概念具有特殊意义。

2.1 学过的概念要归纳整理才能系统巩固
明确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使学生掌握完整的概念体系。

2.2 通过实际应用,巩固概念
实际问题,势必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如学生学了小数的意义之后,我就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到商店了解几种商品的价钱,写在作业本上,第二天让他们在课上向大家汇报。

通过了解的过程,非常自然地对小数的意义,读、写法得以运用与理解。

又如学了各种平面图形后。

这不仅巩固了所学概念,还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 综合运用概念,不仅巩固概念,而且检验概念的理解情况
的概念练习题,让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思考、达到巩固概念的目的,这也是培养检查学生判断能力的一种良好的练习形式。

这种题目灵活,灵巧,能考察多方面的数学知识,是近些年来巩固数学概念一种很好的练习内容。

教师用心讲好概念是非常重要的,既是落实双基的前提,又是使学生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关键。

但这也仅仅是学习数学的一个起步,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形成概念之后,要善于为学生创造条件,使学生经常地运用概念,才能有更大的飞跃。

只有学生会运用所掌握的概念,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概念,从而更好地掌握新的数学知识。

只有这样,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