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人格魅力我被这篇散文诗深深地感动了!现在我才懂得“老师”二个字的分量有多重!魅力不仅仅是来自得体的穿着、脱俗的谈吐、娴雅的举止、美好的姿态,更是内在气质的自然流露。
教师的优良人品,才是吸引学生最根本的原因。
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最尊重的人,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往往成为学生最直接的榜样。
教师的崇高人格,就会像一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
目前,为数不少的教育从业者还未意识到,教师作为施教者,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甚至往往成为对孩子一生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健康人格。
令人担心的也正在于此,在目前的教育界,教师缺乏人格魅力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为探讨教师与青少年的关系,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在广州市区进行了一项“教师与青少年”的调研。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教师应具有热情、诚实、公正等人格特征,比其是否具备很好的专业素质重要”这一说法,表示“赞同”的学生占77.2%,不同意的占11.2%。
可见,今天的学生认为,教师的人格魅力比其专业素质更重要。
素质教育,说到底就是把受教育者都当成活生生的人,尊重他的人格,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平等对话。
拥有高尚的人格和对真、善、美的追求,是现代社会对教师的要求。
●善良与关爱有一位姑娘,毕业后当了一名女教师。
她长得很美,走到哪里,哪里的人就会为她眼睛一亮。
她的学生,特别是男学生,更希望得到她的喜爱和重视。
女教师十分喜欢班上一个名叫罗斯的小男孩,因为他学习成绩突出,而且很守纪律。
老师便安排他在毕业典礼上致词,并亲吻了他,祝愿他走向成功之路。
可是,这一吻却引起了一位低年级男孩的嫉妒,他觉得也应该让老师吻一下。
他便和老师说:“我也要得到你的一个吻。
”老师很惊讶,问他为什么。
小男孩说:“我觉得自己并不比罗斯差。
”女教师听了,微微地笑着,摸摸他的头说:“可是,罗斯的成绩很好,而且很守纪律。
”女教师接着说:“如果你能和罗斯一样出色,我也会奖给你一个吻。
”小男孩说:“那咱们一言为定。
”小男孩为了能得到老师的那个吻,发奋学习,不多时,他的成绩提高很快,而且全面发展。
全校都知道这个小男孩很出色,他真的得到了那个美丽的女教师的一个吻。
这个小男孩名叫亨利·杜鲁门,他最高的职位是美国总统。
当年的美国人都知道这位女教师的名字,还有她最伟大的吻。
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伟大的师爱对一个人的影响是终生的。
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虽已人到中年,却始终不能忘怀中小学时代的老师的原因。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这句话深深地震撼了我!教师职业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多少年来人们一直这样讲,但“神圣”在什么地方,大多数人却将其抽象化了,更多地将“神圣”理解为“清高”。
迄今为止,只有这句话真正将教师神圣职业的内涵具体化了。
疼爱自己的孩子仅仅是一种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动物本能,然而对学生之爱却出自教师的职责,这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严慈相济的无私之爱,这种爱才是神圣的。
这种爱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信其道”。
师爱才是师魂。
关心他人、关心社会,与人合作共事,首先是一种人格,一种修养,一种素质。
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
所有学生,无论是智商高的还是智商低的。
无论是家庭条件好的还是家庭条件差的,无论是安静听话的还是调皮捣蛋的,都十分需要老师的关爱。
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
著名的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至今想起仍深为感动。
他说:“我的儿童从清晨到深夜每分钟都得在我的额上注视,和在我的唇边推擦。
我的心和他们的心是粘合的,他们的幸福是我的幸福,他们的欢乐是我的欢乐,……我一个人从早到晚在他们中间。
……我的手牵着他们的手,我的眼睛注视着他们的眼睛。
我随着他们流泪而流泪,我随着他们微笑而微笑……”彼得·基·贝得勒教授(荣获1983年度美国教育进步和援助基金会授于的全美教授的荣誉称号)有一段精彩的话:“……这些学生在我眼前成长、变化着。
做一名教师就好比在创造生命,我看到我亲手塑造的泥人开始呼吸。
没有什么能比如此接近地亲眼目睹生命的开始呼吸的瞬间更令人激动的了。
……做教师也确实提供了一些除了金钱和权力之外的东西:它提供了“爱”。
不仅仅是对学习的爱,对书本的爱,对思想的爱,而且是作为一个教师所能感受到的那些难得的学生步入教师的生活并开始呼吸的爱。
或许“爱”用在这儿并不尽意,用“神奇”一词更为恰当。
我当教师是因为我生活在那些开始呼吸的人们中间,我有时甚至能感受到在他们的气息中也有我自己的气息。
”美好的人生是为爱所唤起,并为知识所引导的。
从这一角度讲,学生美好人生的开始掌握在我们教师手中。
教育效率不是教师的效率和学生的效率之“和”,而是两者的“积”,其中任何一个为“零”,其结果必然是“零”。
无数事实说明,健康、融洽、充满温暖的师生关系,能使师生产生安全感、满足感、幸福感和责任感,它对提高教育工作的成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师之所以有魅力,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教师是“善与爱”的代表。
在孔子的学说中,“仁义”是其精髓。
孔子对学生的体贴入微、关怀备至至今仍传为佳话。
家贫的,他多方接济;有疾病的,他去看望。
他在与所有学生交往中,态度谦和,平易近人,敞开心扉。
学生对他的深厚感情,终身不忘。
教师的“爱心”源于其“善心”。
一位哲学家一次问他的学生们:“世界上最可爱的东西是什么?”学生听了,争先恐后地站起来回答,各抒己见。
最后一个学生回答道;“世界上最可爱的东西,是善。
”那哲学家说:“的确,你所说的‘善’这个字包含了他们所有的答案。
因为善良的人,对于自己,他能够自安自足;对于别人,他则是一个良好的伴侣,可亲的朋友。
”善良、诚恳、坦率,都是宝贵的财富,这种财富要比千万的家产有价值得多。
如果一个人能够大彻大悟、尽力去为他人服务,他的生命将来也必定有惊人的发展。
人生的美德再也没有比和气、善良来得更宝贵了。
针对现代文明带来的威胁和挑战,1990年,二十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在北京聚会,召开了“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会议提出,必须以极大的努力建立一个与21世纪相适应的伦理规范。
这个规范对人们的总体要求是“学会关心”,即“关心自己,包括关心自己的健康;关心自己的家庭、朋友和同事;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和国家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利益;关心人权;关心其它物种;关心地球的生活条件;关心真理、知识和学习。
”这八个“关心”,实际上倡导的是一种和谐的世界观,既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我的和谐,又包括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正象一首歌中唱的那样,“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宽容与公正假设我们要从以下四个候选人中选择一位来造福全世界,你会选择哪一位呢?先来作一些对比:候选人A:*笃信巫医和占卜家*有两个情妇*有多年的吸烟史,而且嗜好马提尼酒候选人B:*曾经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要到中午才肯起床*读大学时曾经吸食鸦片*每晚都要喝一夸脱(大约一公升)的白兰地候选人C:* 曾是国家的战斗英雄* 保持着素食习惯* 从不吸烟,只偶尔来点啤酒* 年轻时没有做过什么违法的事侯选人的D:* 学校给他的评定不怎么好。
在他念过书的学校档案室里找到的旧记分册,他的化学成绩评为3分,而物理、代数和几何成绩也是3分。
* 早在中小学就善于利用女生的好感。
从五年级起与女同学接吻。
* 在大学二年级时差一点被除名。
* 是一位摔跤运动的高手。
是不是觉得这些信息已经足够帮助你决定最佳人选了呢?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个容易的选择,现在让我们来揭晓答案,看看你选了谁……候选人A是富兰克林·D·罗斯福;候选人B是温斯顿·丘吉尔;候选人C叫做阿道夫·希特勒;侯选人D是普京。
爱迪生小时候,老师对他妈妈说:“你孩子是弱智儿,我们没办法教他。
”妈妈不信,把他带回家亲自教导。
结果,这个被认为IQ低的人,成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的发明家。
海伦·凯勒,从一岁半,因一场大病,就成为一个又聋又盲又哑的幼儿。
她后来居然成为通晓5种语言、知识渊博的学者,成为拥有14部著作的美国著名女作家。
她还会骑马、游泳、滑雪、下棋、欣赏古希腊雕塑的美。
人们为海伦惊奇,也为她的老师安妮·萨利文·麦西赞叹。
假如给海伦三天光明,她首先最想看到的是她的老师萨利文。
试想,我们的“问题学生”不至于连学习的基本条件——视、听、说都没有吧,我们教“问题学生”不比教一个双目失明、两耳失聪、不能说话的孩子更难吧。
还有这么一个故事。
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男人来到海边上散步。
他一边沿着海边走着,一边注意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的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
它们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虽然近在咫尺。
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几千条。
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的。
男人继续朝前走着。
他忽然看见前面有一个小男孩,走得很慢,而且不停地在每一个水洼旁弯下腰去——他正在捡起水洼里的小鱼,并且用力把它们扔回大海。
这个男人停下来,注视着这个小男孩,看着他一次又一次地拯救小鱼儿们的生命。
终于,这个男人忍不住走过去:“孩子,这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
”“我知道。
”小男孩头也不抬的回答。
“哦?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这条小鱼在乎!”男孩儿一边回答,一边拾起一条鱼扔进大海。
“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正因为有教师的存在,“问题学生”的生活从此有所不同——教师可以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这是我们应该能够并且一定会做得到的。
在这里,我希望我们的老师们永远记住:“这条小鱼在乎!这条小鱼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裴斯泰洛齐在其《与友人谈斯坦兹经验的信》中指出,“即使最穷苦最没有照顾的孩子,上帝也给他们天生的能力。
我已经观察了一个长时期,在孩子们的粗笨、怕羞以及显然无能的背后,蕴藏着最优秀的才能,最珍贵的能力。
”我们说“问题学生”是最有毅力的学生,因为他即使听不懂课堂上的内容,也得老老实实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坐在教室里每天上完七、八节课,不能讲话,不能乱动,不能打瞌睡,不能干别的事情。
我们说“问题学生”是最能承受挫折的学生,因为他经过了面临着无休止的考试,屡考屡败,但他还能屡败屡考。
他经常受批评、讽刺、挖苦甚至打骂,早就筑起了抗挫折的“长城”,再遇失败,也能勇敢地、乐观地面对人生。
什么是人才?一定场合里的人的长处被发现、发展、发挥了,这个人就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