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9届苏锡常镇四市一模试卷讲评
2019届苏锡常镇四市一模试卷讲评
基准分判40分,调节分可判2-7分。
• 记叙文故事情节简单或老套,行文中虽反复点题,但是内容主体部分不能很好体现“勇 气”,叙述语言一般,在四类卷42-47范围内打分,基准分判40分,调节分可判2-7分。 • (4)偏题:(1)文字表面点“勇气”,实质“勇气”沦为标签、附属产物,如“拼搏的 勇气”,论述的是“拼搏”,“知耻而后勇”论述的是“知耻”;(2)替换关键词为别的 词语,如顽强、尝试等;(3)不通的表达,如“国粹的勇气”(写国粹)“犯错的勇气” (写敢于犯错)等;(4)完全与材料不相干,套用或背诵一篇现成的其他话题的文章。
• 8.请简要概括邵潜的形象特点(4分) • (1)率性急躁;(2)不治生计;(3)才华出众(学问广博); (4)孤独贫困。 • (4分,每点1分)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 • 齐天乐 中秋宿真定驿① • 史达祖 • 西风来劝凉云去,天东放开金镜。照野霜凝,入河桂湿,一一冰 壶相映。殊方路永,更分破秋光,尽成悲镜。有客踌躇,古庭空自吊 孤影。 • 江南朋旧在许,也能怜天际,诗思谁领?梦断刀头②,书开虿尾③, 别有相思随定。忧心耿耿。对风鹊残枝,露蛩荒井。斟酌姮娥,九秋 宫殿冷。 • 注:①开禧元年(1205年),史达祖随宋朝派赴金国贺金主生辰的使 节北行。六月帝临安,八月中秋到达真定(今河北正定),夜宿馆驿 中。②刀头:刀头有环,古人将其谐音为“还”,③虿尾:笔法劲锐。
• 2.赋分参考分类等级为: (1)审题立意准确:以“勇气”为核心,正确理解“勇气”的内涵(可以通过内涵阐释或外 延举例来体现),能深入分析有勇气的价值、意义(为什么要有勇气,可以围绕材料中两点, 也可以拓宽),能从人上升到民族或国家层面的作用和意义(不以文字多寡论)。 • 议论文符合此立意,观点鲜明,结构清晰,例证精当,语言有文采有意蕴,评分在一、二 类卷(56-70);基准分打45分,调节分可判11-25分。 • 记叙文能通过情节的展开、人物形象的塑造传达出对“勇气”的内涵和作用的理解,构思 巧妙,情节完整,有生动传神的细节,有文采,评分在一、二类卷(56-70);基准分判45 分,调节分可判11-25分。 • (2)审题立意基本准确:以“勇气”为主体,能形成基本正确的观点,在论证或在论据选 择和分析上能体现“勇气”的内涵或意义,但此类文章可能存在以下几种情况:或只写个 人层面的勇气,或只写勇气的类型,或对勇气的作用、意义阐释不甚透彻,或例证有些偏 离等等,综合考虑文采、书写等情况适当上浮或下降。 • 议论文符合此种情况,文章层次清晰,表达清楚,评分在三类卷(48-55);基准分判42分 或45分,调节分可判6-13分。 • 记叙文情节的主体内容能体现“勇气”,在细节描摹或语言生动性等某方面有可圈点处, 评分在三类卷(48-55);基准分判42分或45分,调节分可判6-13分。
• 1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宣扬传统价值观不是小说的功能和义务,历史演义小说也应 对历史做些“胡乱发挥”。 • B.历来三国故事的讲述人对正史记录少辨别的自觉,他们忠于 正史是为证明自己有文化。 • C.在从民间三国故事到《三国演义》的演变过程中,民间色彩 被参与其中的文人逐删削。 • D.相比《三国演义》,《水浒》用白话来写江湖是“用新文体 讲述新故事”,所以备受肯定。 • 15. A(3分)
•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 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 一个人要有勇气,オ能不自欺,オ能承受他人的目光。一个 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加此。
• 1.作文审题立意:
• 关键词为“勇气”,意为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魄。第一句从个 人角度来说,肯定了勇气的价值和意义:有勇气是前提, “才能 不自欺”“承受他人的目光”从内外两个角度阐释了有勇气的结 果(意义);第二句从个人拓宽到民族、国家,指出勇气在民族 与国家发展层面对内对外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对“勇气”的认 识和思考进入更高更大的空间。
• 16.本文所谈论的“传统”渉及两个方面,请简要概括。(4分) • 16.评价传统:历代文人捧《水浒》贬《三国);创作传统:讲述 三国故事有史传传统和民间传统。(每点2分,第一方面只要答出 “评价传统”或“捧《水浒》贬《三国》的传统”,均给2分;第二 方面答出“创作传统”或“讲述传统”均给2分;只答“史传”和“民间” 传统,给1分)
2019届苏锡常镇四市一模 试卷讲评
•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妇,里中小家子也,庸奴其夫,日求去。 • (1)(他的)妻子,是同乡小户人家出身,把自己丈夫看作是见识浅 陋的人,每天都想着要离开他。(4分) • (2)生见国家太平之盛,以一布衣为诸侯上客者,垂六十年, 老而茕独以死,悲夫! • (2)生活在太平盛世,凭一介平民的身份成为诸候的上宾,将近六 十年,年老后孤独地死去,真是令人悲伤啊! (6分)
• 记叙文表现为文章内容根本不能体现“勇气”,最后贴标签。
• 此类文章42分以下,建议不低于30分,基准分判39分以下,无调节分。
• 20.从“全民阅读”走向“全民悦读”既是“可能”也是“需 求”。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6分) • 20.可能:多元化的阅读载体;销售渠道的融合;机构活动的推广; 大数据基础上的精准推荐;原创品质的保证。(3分,答出三点即 可) • 需求:家庭教育的需求;国民对阅读品质的需求;地区功能性阅 读的需求。(3分,每点分)
• 14.本文从父亲的视角来叙事,把回忆和现实交织起来,这种述 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 14. 使小说的叙述聚焦一个生活场景,通过父亲的回忆交代事件 的原委,结构紧凑精巧;重点描写父亲的言行和心理,细致入微 地呈现其心理变化过程,在情节内容和人物塑造上有有宾、浓 淡得宜。(6分)
• 12.本文是一篇小说的节选,14节中肯德基的细节因为缺少铺垫 而显得突兀。请为这处细节补充合理的解释。(4分) • 12.大儿子爱吃肯德基,作为营养师的妈妈,曾经以不健康为由拒 绝或很少满是足儿子的要求,这让妈妈内心充满了歉疚。(4分, 每句1分)
• 13.第④小节和第①小节中“他”和妻都对老二说了外出吃饭的 事。请比段“他”和妻话语背后的不同心理。(5分) • 13. 在“他”看来,外出吃饭有难言之隐,“他”小心呵护着脆弱的 妻子,不想让老二担心家里的状况;(2分)在妻看来,为长子试 菜理所当然,是为人母应尽的职责,因为她受刺激而失忆,认为 长子并未离她而去。(3分)
• 17.文章第五段中“价值观和趣味”的具体内涌有哪些?(5分) • 17.看重“忠义”道德;有赤裸裸的富贵欲望;崇拜武力;喜欢怪力 乱神。(每点1分,答出四点得5分)
阅读形式倾向分析
(摘编自琳,陆瑾,杨国立《2013-2017年国民阅读调查 报音解读及启示》)
• 18.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采用传统纸质图书阅读方式的所占比例虽然呈明显下降超势,但仍 是主流的阅读形式。 • B.网络在线阅读和纸质图书阅读比例的下降,与移动互联、智能手机 的兴起和普及有很大关系 • C.运用电子阅读器和从网上下载打印后阅读的占比变化不大,采用这 两种方式阅读的属于“小众” • D.信息技术的进步拓展了阅读方式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对推动全 民阅读具有积极意义 • 18. D (3分)
• 9.请赏析上阙中“西风来劝凉云去……一一冰壶相映”两句写景 的艺术手法。(6分) • (1)“劝”“放开”将西风和夜空人格化,化静为动,写出中秋夜晚云 破月来、天地澄明的景象。(2)用“金镇““冰壶“霜”比喻空中圆月和 皎洁的月光。(3)把月光照耀四野想象为凝霜,由月亮倒映水面, 想象月宫中的桂树被河水浸湿,生动有趣。(4)以美景写哀情,倍 增凄切。(6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 10.概括作者“古庭空自吊孤影”的原因。(5分) • 10. (1)中秋佳节,身在“异国”,归日无期;(2)触景伤情,思念江 南的亲朋故旧;(3)忧心国事,对时局倍感无力。(每点2分,答出 三点得5分)
• (3)审题立意若即若离:文字形式上反复点“勇气”,但实质上文章内容和举例偏离了 “勇气”,如“××的勇气”,内部主体内容倾向于“××”而不是“勇气”(当然如果 此类标题仍以“勇气”为主体,因缩小范围论述更具体、深刻,依然放三类以上打分), 视文字偏离多寡在42-47范围内打分,此类卷综合考虑文采、结构、书写等情况上浮或下降,
• 1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发展实体书店要有对纸质阅读的信心,也要顺势而为,积极 因应信息化潮流。 • B.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家庭阅读的需求增强,促进了原创童书品 质和数量的提升。 • C.电商平台通过分折网购数据精准把握阅读热点,在融合实体 书店时占得先机。 • D.不同省份对功能性书籍的需求偏好,一定程度上与我国的地 区产业分布有关。 • 19. C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