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素质教育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XX市中小学素质教育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修订版)XXXX建设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XX分公司二0一三年五月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项目概况 (1)1.2编制依据 (3)1.3编制原则 (4)1.4研究范围 (4)1.5研究结论与建议 (5)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依据 (6)2.1综合实践基地发展背景与现状 (6)2.2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情况 (11)2.3综合实践基地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3)2.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6)2.5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8)第三章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20)3.1建设地点 (20)第四章建筑工程设计方案 (26)4.1设计原则 (26)4.2设计指导思想与设计特点 (26)4.3设计依据 (26)4.5结构方案 (31)4.6给排水设计 (32)4.7电气工程设计 (35)4.8采暖、通风、空调设计 (39)4.9消防设计 (41)4.9防雷设计 (46)第五章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47)5.1建设进度说明 (47)5.2项目实施计划 (48)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 (50)6.1编制依据 (50)6.2环境影响分析 (51)第七章劳动安全卫生 (60)7.1劳动安全卫生 (60)7.2消防 (62)第八章能源消耗与节能方案 (64)8.1能源消耗 (64)8.2节能方案 (67)第九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73)9.1估算原则 (73)9.2估算依据 (74)9.3投资估算 (74)9.4投资比例 (75)9.5资金筹措 (75)第十章项目组织管理及招投标管理 (76)10.1项目组织管理 (76)10.1.1实施原则及步骤 (76)10.2项目招投标 (78)第十一章社会风险分析 (80)11.1 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 (80)11.2 防范和降低风险措施 (82)第十二章社会效益评价 (83)第十三章结论与建议 (85)13.1结论 (85)13.2建议 (86)附表1、附表1 总投资估算表附图1、项目用地红线图2、总平面图附件1、XX市人民政府关于划拨《XX市中小学素质教育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用地》的批复遂府函【2013】57号2、中共XX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文件遂编发【2013】32号3、XX市财政局资金配套文件遂财函【2013】36号4、审批部门招标核准意见5、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6、节能登记表的批复附表1、专家评审意见表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XX市中小学素质教育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2、项目类型:公益性文化教育项目3、建设单位:XX市中小学素质教育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4、项目负责人:XX5、项目联系人:XX6、联系方式:7、建设地址:XX市XX镇XX街及XX镇XX村8、建设内容:(1)室内综合活动区(含行政办公区)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80平方米;(2)室外劳动实践区占地面积44136.12平方米(学军活动区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学农活动区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交通园地占地面积14136.12平方米、生命安全教育区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3)综合训练区占地面积8086.74平方米,建筑面积3480平方米;(4)生活区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490平方米。
9、建设规模项目占地面积72222.86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
10、项目总投资:人民币3670万元表1-1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项目计量单位数值备注占地面积M225719.52 38.56亩总建筑面积M215000其中行政办公楼M2700*3=210室内实训楼M21160*3=3480综合训练楼M21160*3=3480食堂M21115*2=2230宿舍M21855*2=3710教室功能教室间 5 普通间45教室间 3学术报告厅容积率0.53建筑密度% 26 5990m2绿地率% 371.2编制依据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国家教育部文件关于贯彻落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3、《XX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同意XX市中小学素质教育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开展前期工作的函》遂发改函【2013】38号;5、《XX省XX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项目申报书》;6、《XX市人民政府关于无偿划拨XX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用地的批复》;7、《国有土地使用证》;8、《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10、《XX市财政局关于XX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配套投资和运行经费承诺的函》11、《XX市编办关于向XX市综合实践基地提供人员编制的函》12、建设部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13、XX省建筑工程投资估算指标和2009年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及其费用定额;14、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书。
1.3编制原则1、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结合国家标准,合理确定建筑结构方案。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2、合理使用建设资金,建成后少投入多办事原则。
3、近期建设和远期发展相结合,若干年后不落后,为基地长远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4、采用经济适用,技术先进的建设方案,推广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力求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建设及运行费用低。
5、遵照国家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及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有关要求进行编制。
6、认真贯彻国家规定的各项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国家及对方有关的基建标准和规定。
1.4研究范围1、根据国家政策,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教育发展和布局调整规划,研究项目的必要性;2、根据当地建设条件,资金来源,建设规模和建设投资等情况,研究项目的可行性;3、根据环保要求,当地生态环境和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提出相应的环保措施;4、研究项目实施的社会效益,作出对项目的评价结论。
1.5研究结论与建议1.5.1研究结论本报告从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需求分析、项目厂址与建设条件、工程设计方案、环境保护、项目实施进度安排、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效益分析等方面进行论证分析,认为本项目建设符合XX市总体规划和上级文件要求,具备建设条件,建设方案合理,项目可行。
具体概括,有以下几个方面:(1)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
本项目的建设可促进区域经济及城市建设的发展,改善民生。
(2)本项目的建设,符合XX市总体规划,完善了XX市教育配套设施和功能。
(3)本项目建设用地处于河东新区,涪园路以东、XX路以西、南海路以南、品泉水路以北,商业服务设施及各项市政设施如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均较完备,地理优势明显,是一幅优质福地,是建设该项目的理想之地,开发前景良好。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该项目启动的各项基础条件已具备,项目的各项优势明显,具有投资稳定,风险小的特点,既符合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又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因此该项目可行。
1.5.2建议(1)该项目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良好,建议上级主管部门给予支持,促使该项目早日建设,早见成效。
(2)建议认真做好工程的招标、施工图设计和施工工作,加强工程质量监控,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
(3)在建设中要充分注意公用设施、环境设施、生活环境建设。
(4)精心编制工程实施计划,在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同时,要严格控制建设投资,狠抓项目建设质量,争取获得最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依据2.1综合实践基地发展背景与现状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生产劳动和实践教育,使其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提出“中小学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动手能力”;要求“社会各方面要为学校开展生产劳动、科技活动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要加强学生校外劳动和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
”2000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切实加强社会实践活动。
”“把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与校外教育活动作为加强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要把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必修内容,列入教育教学计划,切实予以保证。
”“大中城市要统筹规划,通过多种形式建立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基地。
”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从小学至高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和2006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4号),以及《教育部、农业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的下发,都说明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对加强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建设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提出了明确要求。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以及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作为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不可少的载体,各地为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继建设了一大批学生校外综合实践基地。
综合实践基地建设的重要性愈加凸现。
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和探索,综合实践基地建设已形成了相当的规模,产生了一些积极影响。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共有各种类型的实践基地1万多所,其中由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直接管理的学生校外综合实践基地有300多所。
应该看到,综合实践课程的全面开展有力地推动了综合实践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同时基地的建设有效的解决了课程实施中的一系列难点问题,保障了课程改革的实效与深入开展。
综合实践基地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渐形成了以下特点: 1、实践基地已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大部分实践基地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和课改要求,开设了生存与拓展训练、军训、家政、法制教育、环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项目,这些参与性强、具有直接体验和感悟的实践活动,使基础教育尤其是思想道德教育更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贴近社会需要,体现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受到了学生、学生家长和广大教师的欢迎;另外,实践基地还逐步形成了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型课程研发中心、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训中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中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素质考核评价中心、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中心等多功能、集约型、稳定型、辐射型的实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