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力作用河流地貌
1、风力沉积作用 沙丘
沙垄
2、流水沉积作用
在河口处形成
河流出山口处形成
冲积扇中的组成物质 其颗粒物由扇顶到扇缘越 来越细。
一般形成于 河流中下游
3、冰川沉积作用
苏必利尔湖 密歇根湖
休伦湖 安大略湖
伊利湖
芬兰湖千湖之国-芬兰四、源自石圈的物质循环岩石圈物质的循环
岩浆岩
冷
重
却
融
凝
再
固
生
岩
浆
侵入岩、喷出岩
❖ 岩石在地表或接近 地表的地方,在温 度变化、水、大气 及生物的影响下发 生的破坏作用,叫 做风化作用。
(二)侵蚀作用
• 风、流水、冰川、海水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的破坏作用, 叫做侵蚀作用。
1、风力侵蚀作用
魔鬼城-风城-雅丹地貌 水平岩层经风蚀形成的城堡式的 山丘,又称为风城。
2、流水侵蚀作用
图示
1.河流堆积地貌并非只出现在河流的下游 虽然在河流的中上游地区,河流以侵蚀作用为主,但当河流冲出山口时,由 于地势逐渐趋向平缓,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洪积扇 或冲积扇,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2.在弯曲河道,地转偏向力并不是河岸侵蚀的主要动力 在河道比较平直时,地转偏向力常常为河流侵蚀的主要动力;在弯曲的河道, 受离心力作用,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影
源 头方 向伸 河谷向纵 河谷向横向
响
长
向发展 发展
考点一:不同河段地貌类型及成因 2.河流堆积地貌
堆积地 貌
分布
地貌特点
洪(冲)
以谷口为顶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
山前 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
积扇
粗变细
图示
堆积地 貌
分布
地貌特点
河漫滩 河流中下游
平原
地势平坦、宽广
三角洲
河口地区
多呈三角洲,地势平坦, 河网稠密,河道由分叉顶 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
向的为沉积岩或变质岩。 (3)“三”是指有三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 (4)“四”是指四种作用:上升冷却,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
熔再生。
四种物质: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5)“五”是指五种外力作用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固结成岩。
3.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
(1)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第3讲 外力作用
三、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
• 外力作用主要发生在地表和近地表,主要包括风化作用、 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等。
• 这些作用是通过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物质运动来实 现的。
考点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表现
因素
1.主要表现形式。 作用
风化作用 温度、水、生物
使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
条件
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常使被侵
侵蚀作用 水、冰川、空气等 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 侵蚀 地貌
移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为 堆积地貌的发育输 搬运作用 风、流水、冰川等
送大量物质
堆积作用 外力减弱或遇到障 被搬运 的物质堆积下来
碍物
结果: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 平缓 。
(一)风化作用
溯
源
美
侵
国
蚀
黄
石
“V”
型 峡
侧
谷
蚀
流水侵蚀地貌——丹霞地貌
岩石由红色砂砾构成的,后来地壳抬升,岩石被流水切割侵蚀,山 坡以崩塌过程为主而后退,保留下来的岩层就构成了红色山块。 以仁化县的丹霞山命名的,称为丹霞地貌。
流水溶蚀地貌
喀斯特地貌-昆明石林
喀斯特地貌地下溶洞
石钟乳
石柱
石笋
3、冰川侵蚀作用
(2)改变了地表的形态,塑造出千姿百态 的自然景观;
(3)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 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了地表的环境。
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 另一种形态。读图,回答(1)~(2)题。
(1)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
C 的。在这一过程中( ) 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 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 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 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 (2)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
(三)搬运作用
• 搬运作用是指流水、风、冰川等将风化和侵蚀作用 形成的碎屑物质转移离开原来位置的作用。
(四)沉积作用
• 沉积作用是指被风、流水、冰川等搬运的 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沉积、堆积的过程。
• 沉积规律 颗粒物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 颗粒物小,比重小的物质后沉积。
主要的堆积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考点二: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1.影响聚落的形成
((12))作作为 为水 交源 通地 运,输通为道聚落,提方供便生聚产落对、外生联活系用和水。运输 。 (3)河流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利于耕作,为聚落提供丰富的 农副产品。
2.影响聚落的规模
(1)耕地破碎地区:乡村规模相对 较小 。
(2)耕地连片地区:乡村规模 较大
。
3.影响聚落的选点
河流冲积平原上的聚落,要考虑 洪水 的威胁,一般分布在洪水淹
C 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 A.② B.③ C.④ D.⑤
第3讲:河流地貌的发育
本讲复习脉络:
考点一:不同河段地貌类型及成因
1.河流侵蚀地貌 结合河谷的演变图,回答问题。
方 溯源侵蚀
式
下蚀
侧蚀
概 向 河流 源头 垂直地面 垂直两侧河
念 方向的侵蚀 的侵蚀 岸的侵蚀
河 谷不 断向 河床加深, 河床展宽,
考点一:不同河段地貌类型及成因
【拓展】“五根据”判断河流流向 图Ⅰ为某区域示意图,图Ⅱ反映图Ⅰ中的P地河谷剖面,图Ⅲ反映图
Ⅰ中的湖泊水位变化情况。读图回答3~4题。
Ⅰ
Ⅱ
Ⅲ
D 3.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河流流向及湖泊类型分别为( )
A.自北向南 淡水湖
B.自南向北 构造湖
C.自南向北 冰碛湖
D.自北向南 咸水湖
沉积岩
石灰岩
岩浆
变质作用
外力 作 用
各类 岩石
变质岩
大理岩
新的岩浆
图1
图2
图3
2.此类图的判读技巧 对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不管形式怎么变,判读都应把握“
一、二、三、四、五”原则。 (1)“一”是指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只有一个箭
头指向的是岩浆岩。 (2)“二”是指沉积岩与变质岩可以相互转化,有两个箭头指
考向1 河流地貌的形成与特点 (2014·北京高考)下图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读图,回答1~2题。
1.该河谷( A )
A.岩层①比岩层②形成年代早 B.岩层②比岩层①易受侵蚀 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 D.呈“V”型,适宜修建水库
2.本次洪水( D )
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 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 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 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