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方法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 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 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 作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 石流、地面塌陷与沉降、地裂缝、 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 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 热害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394号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已经2003年11 月19日国务院第29次常务会议通过, 现予公布,自2004年3月1日起施行。 总理 温家宝 2003年11月24日 2006年,国土资源部、教育部等八部 委联合举办了地质灾害万村培训行动。
应急监控综合体研究成果
第二代与第三代“应急监控综合体”大小的比较
应急监控综合体研究成果
第三代“应急监控综合体”的接口示意
应急监控综合体研究成果
野外环境下应急监控综合体的组成,包括主机、 轻便支架、北斗终端、光电雨量计、地表位移传 感器。
应急监控综合体研究成果
野外环境下应急监控综合体的防水接口连线
物联网信息管理平台概念模型
物 联 网 信 息 平 台 逻 辑 架 构
平台主要功能
汇集数据:海量的传感数据、视频、图像 分析展现:多样的图/报表、等值线/面,深入的数据挖掘 基础服务:丰富的服务(短信、语音、传真、视频等) 预警发布 :快速、及时、多通道的预警信息发布 设备管理 :便捷的远程操控,实时设备状态查询
群测群防简易自动监测报 警设备--裂缝报警器
一、裂缝报警器
应用范围
崩塌、滑坡及其上面建 筑物裂缝位移监测。
当裂缝位移达到预定的阈值 仪器功能 则报警,提醒附近的居民注 意防灾。
群测群防简易自动监测报警 设备--滑坡预警伸缩仪
应用
滑坡体、崩塌体和不稳定斜坡体地表裂缝位移的监测预警
主,还有少量的传感 器电子元件和报警器组成位移达到预定的阈值则报警
十四、可视化视频监控预警系 统--激光透雾摄像监控
视频光纤远程可视化监控
视频卫星远程传送监控
IPSTAR 宽带卫星地面站终端设备系统 (或美国休斯视频宽带卫星)
休斯卫星专业型0.9 米/1.2米 便携式天线
未来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发展趋势 高端主要以物联网监测控制技术 和信息管理平台技术为主,低端主要 以群测群防监测体系+群专结合自动 监测预警技术为主,加强群测群防体 系建设,提高监测技术水平和预警成 功率。
数据共享:可将数据推送至各级数据中心,并支持多用户进行数据查询
平台应用—数据分析
平台应用-数据统计
平台应用—设备状态
平台应用—视频监控
应急监控综合体研究成果
“应急监控综合体”的设计效果图,,采用 “屋脊式”布设主机箱,具有“防喷淋”效果。
应急监控综合体研究成果
第一代“应急监控综合体”选用了60W的三块 折叠式硅太阳能板,45AH磷酸亚铁锂电池,重 30公斤,比较笨重,单人携带困难。
应急监控综合体研究成果
第二代“应急监控综合体”选用了50W的两块折 叠式硅太阳能板,30AH磷酸亚铁锂电池,重20 公斤,重量有所减轻,但是整体还是较笨重。
应急监控综合体研究成果
第三代“应急监控综合体”选用了60W的柔性薄 膜太阳能板,20AH磷酸亚铁锂电池,重9公斤, 非常轻便,配套设备同样做了简化,主要针对滑 坡类型灾害。
(二)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预警技术
中心站
有线连接
架 构
GPRS网络 Internet 有线连接
现场站
B/S
远程用户
专业监测数据采集
专业监测数据发布
土砂災害等の早期警戒技術のアジア共同開発 (実施期間:平成19~21年度) 代表機関:特定非営利活動法人アイシーエル(研究代表者:佐々 恭二) 参画機関:(国内)京都大学 (国外)中国国土資源部地質調査局、インドネシア公共事業省水資源開発研究 所、 インドネシア地質庁地質研究センター、フィリピン火山地震研究所、 韓国地質資源研究院、韓国国立防災研究所、アジア工科大学(タイ)、 ガジャマダ大学(インドネシア)、バンドン工科大学(インドネシア) (1) 総合評価(所期の計画と同等の取組が行われている) 研究成果の科学的な側面を客観的に評価するため、積極的に関連分野の専門 家による評価を受ける等の取組を期待する。 <総合評価:A>
• 土压力监测
支持北斗卫星、本地组网的产品
北斗卫星传输
本地分布监测
五、地质灾害预警电话机
六、
七、地质灾害监测无线预警系统
八、大功率报警器 2000瓦
预警广播设备
广播系统
手机
大屏幕
九、泥石流(崩塌)防护网预警系统
• 主要由崩塌泥石流防护网和冲击发射传感器(又 称发射探头)及接收报警主机组成。
地灾监测技术系统架构
国家级、省级管理部门 地市级管理部门
县级管理部门
滑坡体典型监测设备现场布设图
泥石流典型监测设备现场布设图
地面沉降典型监测设备现场布设图
崩塌监测设备现场布设图
滑坡体典型监测设备现场布设图(分布组网)
二、地质灾害多参数采集传输仪
地质灾害多参数监测仪
• 孔隙渗压监测 • 深部位移监测 • 地下水位监测 • 土壤湿度监测
报警方式
地质灾害-滑坡
地质灾害-崩塌
地质灾害-山洪泥石流
地质灾害-地面塌陷
群测群防成功预警实例
怒 江 贡 山 比 毕 里 泥 石 流
2014云南怒江州地灾监测
水环中心
COMPANY LOGO
怒江流域泥石流灾害监测预警共涉及19 条泥石流沟,其中泸水县4条泥石流沟、福贡 县6条泥石流沟、贡山县9条泥石流沟,需安 装仪器设备共152台,其中涉及到项目研发 的仪器设备:一体化卫星传输雨量自动监测 仪(42台)、一体化电磁波雷达泥水位监测 系统(30套)、泥石流地声监测系统(17 套)、泥石流次声监测系统(16套)。
应急监控综合体研究成果
野外环境下应急监控综合体的测试场境
接口 USB(主从模式各一个)、SD、RJ45
备用电池 内置可充电锂电池,充电时间<4小时,工作 时间>10小时 电源 AC/DC适配器,输入AC90-240V ±10%,输出
18V
工作温度 0℃~40℃ 保存温度 -10℃~50℃ , 相对湿度 <80%
十二、电磁波雷达泥水位监测预警
十三、北斗+GPS变形位移监测系统
• 平均每年造成死亡和失踪约 1100 人 、 经 济 损 失 120 亿 150亿元 • 地质灾害监测体系薄弱,缺乏 全面系统的基础资料,信息化 程度较低,数据无法及时更新
地质灾害调查新技术
地质灾害调查:调查区划和详细调查 一般调查:通过走访、群众上报和实地踏勘 详细调查:通过实地踏勘,槽探、坑探、钻 探、物探、化探、遥感解译、测绘等手段提 高调查和填图的精度。 调查过程的安全:人、车、设备。 宣传培训: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 群测群防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滑坡伸缩仪成功预警实例
群测群防简易自动监测报警设备 --地质灾害综合监测无线报警仪
应用
滑坡群、崩塌群和不稳定斜坡体群地表位移, 可以监测到50路灾害监测点
达到预警值则发出无线报警信号,报警主机开始报警,并显示报警点位。 如果报警主机附近没有人值守,报警主机会自动循环拨打预存的6个电话 号码进行电话报警,语音提示是哪个监测点报警。
泥石流地声监测仪
群测群防监测技术示范区
云贵高原
昭通示范区
沟谷切割剧烈
建立群测群防和 专业地质灾害监 测系统,开展相 关技术培训。建 立群测群防体系
地质条件复杂
2009年以来,安装了滑坡灾害监测预警仪器 1000余台套,有效报警71次,成功预报救人 4起,撤离26户114人,极大降低了地质灾害 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泥石流崩塌防护网预警系统
泥石流防护性监测无线预警
崩塌泥石流防护性监测预警
十、地质灾害多功能报警器
采用IC报警芯片,设置断线和短路报警 输入接口,检测滑坡预警伸缩仪和防破坏报 警,以及泥石流断线泥水位报警。
十一、地面塌陷监测仪
技术参数: 距离范围(Km) 5m-200km 脉冲宽度(ns) 5ns-20μs 采样点 64000 ,数据存储 2000条波形 显示屏类型 6.4吋TFT彩屏 光适配器 FC/PC, SC/PC
2014云南怒江州地灾监测
水环中心
COMPANY LOGO
雨量监测
视频与地声监测
2014云南怒江州地灾监测
水环中心
COMPANY LOGO
电磁波雷达泥水位监测
2014云南怒江州地灾监测
水环中心
COMPANY LOGO
泥水位雷达和次声监测
2014云南怒江州地灾监测
水环中心
COMPANY LOGO
今夏,得来洛河泥石流沟今夏爆发过小规模泥石流,分析降雨量 与泥水位数据,发现泥石流沟的泥水位变化趋势与降雨量的变化趋势 密切相关。在降雨量不断增加的同时,泥石流沟出现了微弱的次声中 心频率的幅值变化,并且所采集的数据分析当时泥石流沟内的次声中 心频率在4Hz左右。
群测群防简易自动监测报警设备 --泥石流地声预警器仪
地质灾害监测示范
(一)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技术方法
埋钉法
贴片法
上漆法
刷漆法
群测群防巡测工具
用盒尺、 皮尺、直尺 和卡尺等测 量工具人工 巡视巡测为 主,对滑坡 崩塌地表裂 缝和建筑物 裂缝进行观 测。
埋桩法测量滑坡体后缘滑动位移量
埋桩法
万村培训行动后,部局安排申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 测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项目实施 5 年来自主研发了裂缝 报警器、滑坡预警伸缩仪、泥石流报警器等20余种一系列 实用型地质灾害自动监测预警仪器,已经获16项国家专利 和 1 项软件著作权,还申报了 13 项国家发明专利,丰富了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方法和手段,提高了我国地质灾害 群测群防自动化监测预警技术水平,为我国地质灾害群测 群防体系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护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 技术支撑。 这些仪器主要用于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突 发性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为汶川玉树彝良雅安鲁甸地震 灾区和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提供了经济适用的地质灾害监 测预警仪器十几万套及安装使用培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和应用,并多次成功预警,避免了人员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