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诗
从目前可以看到的最近四年的考题来分析,对口升学语文考试中,对现代
诗的考察,多集中在诗歌意象的理解掌握上。
具体题型不罗列了,先吧三首现
代诗的意象及其含义分析如下。
在做这类考题时,一定要注意意象和诗歌主旨(诗人的情感)相切合,只有这样,答案的准确度才比较高。
基础模块上
第五单元
十七、爱情诗两首
致橡树
一、诗歌主旨
诗人通过种种意象,否定了三种不当的爱情观,描述了自己的爱情观,表
达了女性对真正平等爱情的向往与呼唤。
二、意象及其含义
1、攀援的凌霄花:它是一种藤本植物,没有直立的茎,但它为追求高贵的
地位,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顾一切向上爬,完全置身的人格尊严不顾,借橡
树来证明自己价值的存在。
------攀附他人的爱情观
2、痴情的小鸟:它只知道在绿荫下跳来跳去,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却
不知道在绿荫外面还有可以让它展翅高翔的自由天空。
(缺乏独立的人格)因
为这种鸟儿是单方痴恋,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记了为自己歌唱,意识不到自
身存在的价值,只知死缠烂打、一厢情愿,反复唱着单调歌曲、频频示爱,它
固然痴情,但双方没有共同的根茎,没有共同的基础,这种爱是不稳固的,是
一种无资格、不般配的爱。
-------单方依恋的爱情观
3、泉源、险峰、日光、春雨:泉源的态度是“长年送来”,而橡树对它没
有任何回报;险峰让橡树长在其上,从而使橡树显得更高大、伟岸,它只是作
为一种衬托,默默支撑着大树甘愿作他人的陪衬,也是爱的给予者、奉献者形象;日光、春雨都永无止境地奉献,滋润着橡树、沐浴着橡树。
树是有形的,
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春雨、日光是无形的,来无影去无踪,他们为了橡树的生长,无怨无悔地奉献,却忘记了给自己一个创造自身价值的机会,这种自我牺
牲精神固然可贵,却容易丧失自我,结果难免另人遗憾。
------一味奉献的爱
情观
4、木棉:象征了追求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表现了女性对真正平等爱情的
向往与呼唤。
真正平等的爱情观:
(1)“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
爱的基础应是独立平等。
要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形象,他们二者应该是并驾齐驱,不分高低的,男女之间的爱情、婚姻应该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
【平等独立】
(2)“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既有独立的人格,又有精神上的默契,灵犀
相通,相敬如宾。
【相知相依】【心心相印】
(3)“我们分担寒潮、风雨、霹雳。
我们共享雾蔼、流岚、虹霓”中的
“寒潮、风雨、霹雳”和“雾蔼、流岚、虹霓”各比喻什么?——“寒潮、风
雨、霹雳”比喻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
“雾蔼、流岚、虹霓”则比喻生活中的
快乐与成功。
【祸福与共】
诗人心中理想的爱情:独立平等、相互依存、心心相印、甘苦与共。
这
种爱情才是最坚实的。
5、女性应有的姿态:“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
红硕的花朵,说明木棉的美丽、热情、真挚,体现了一种女性的阴柔之美。
即:青春秀美、充满生机,既有美丽的外表,也要有丰富的内涵。
叹息、火炬,中国女性在漫长的历史中,经历不平等的压制。
女诗人作为
新时代女性,她为此感到难过、沉重,因而发出了沉重的叹息。
英勇的火炬,
突出了女性还需具备像男子汉一样英勇、顽强、热情的品质,能给人带来力量、温暖。
6、男性应有的姿态:
橡树:“你有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铜、铁、刀、剑、戟都说明橡树坚毅、刚强、有力,作者在这里用了比喻
修辞手法,把理想中的男子汉比做刀、剑、戟,枝干像铜、铁,得出理想中的
男子汉应具有坚毅、刚强、矫健的阳刚之美。
我愿意是急流
一、诗歌主旨
这是一首热烈真诚的爱情诗。
诗人袒露自己的满腔热忱,表明自己甘愿为
爱人付出一切,甚至毁灭自己也无怨无悔,只要爱人是快乐和幸福的。
二、意象及其含义
我爱人
急流————小鱼
荒林————小鸟
废墟————常春藤
草屋————火焰
云朵、破旗—夕阳
“急流”和“小鱼”:历经崎岖与快乐嬉水形成对照。
鱼儿游来游去是悠
闲欢快的,急流在崎岖小路上的跋涉是艰辛痛楚的。
小鱼是被呵护的对象。
“荒林”和“小鸟”:荒林勇敢地抵御狂风,保护小鸟筑在树林里安全舒
适的筑巢、生活。
“废墟”和“常春藤”:废墟用自己的坍塌、毁灭,支撑着常春藤可以向
上攀缘生长。
“草屋”与“火焰”:草屋甘受风雨的打击,是要保护屋中的炉火;火焰
在炉火中燃烧,不会熄灭。
火焰是受保护者。
“破旗”与“夕阳”:云朵、破旗是悲壮的追随者,用自己的漂泊、消散(云朵)和残破、苍凉(破旗)来映衬夕阳的美丽。
诗人运用“博喻”的手法,将“我”比作“急流、荒林、废墟、草屋、云朵”,这是一组具有男性气质的刚劲而略带苍凉的事物。
将“我的爱人”比作“小鱼、小鸟、常春藤、炉火、夕阳”,这是一组带有女性娇美温馨气息的形象,欢快而又明丽。
这两组意象层层递进,使得诗人那男子汉的气魄和宽广的
胸襟在这无私无悔的爱的倾吐中得以升华,产生了崇高悲壮的人格魅力。
再者
诗人通过两组反差强烈的意象对比表达了他以牺牲自己而由衷地奉献为核心的
爱情观。
基础模块下
第五单元
十七、现代诗二首
我爱这土地
一、诗歌主旨
诗人用一只鸟对土地的深深眷恋作比喻,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无比热爱,
愿意为祖国献出生命的炽热的爱国情怀。
二、断句与重读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
..:
..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
..,
.../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
..,
..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
..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
..的/黎明
..……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
..里面。
../也腐烂在土地
为什么
.../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三、意象及其含义
1、诗歌内容概括
第一节诗以一只鸟儿眷恋土地作比,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
第二节诗
一问一答,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
2、土地:“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展示了大地遭受苦难,山河破碎,国土沦丧。
河流、风:“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抒写了
人民的悲愤和激怒,象征抗战力量的日益壮大和那风起云涌的不屈不挠的抗争。
黎明:“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是苦难人民的希望和抗战胜
利的“黎明”。
“嘶哑的喉咙歌唱”:“嘶哑”一词表现出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
着的爱。
这是一个啼血杜鹃般的奉献着的形象,是个悲愤的爱国者。
所以用
“嘶哑”一词十分传神,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对祖国、对土地、对人民执着的爱。
鸟:“嘶哑的喉咙歌唱”,“连羽毛也腐烂在泥土里面”,这只鸟经历磨难,生命耗尽,将全身投入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寄寓诗
人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表达了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
二、古诗
从目前可以看到的最近四年的考题来分析,对口升学语文考试中,对古诗
的考察,集中在文学常识和诗句默写两个部分。
2013年第二大题填空题第5小题:
5、屈原的《国殇》一文中,“国殇”的意思是指为国战死的将士。
(课下注释)
2013年第四大题阅读理解第3小题诗词鉴赏(1):
(1)根据原文语句填空:
①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②匪汝之为美,美人之贻。
(《静女》)
2014年第二大题填空题第2、3小题:
2、屈原,名平,战国时期楚国人,爱国主义诗人。
(课下注释)
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2015年第二大题填空题第3小题:
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
2016年第二大题填空题第1、2、3小题:
1、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雨霖铃》)
2、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
3、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后人称为“诗仙”。
(课下注释)
由上边所列题目来看,对于古诗的复习,主要应集中在文学常识和诗句默写上。
篇目包括:
基础模块上第六单元二十一《诗经》二首
基础模块下第六单元二十一《唐诗二首》,二十二《宋词二首》
拓展模块第六单元二十八《国殇》
共四课7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