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将成为主流(纸媒)记者不用去现场,现在跑现场的大都是互联网媒体。
――我去,是什么现场?哪个新闻现场跑的都是互联网媒体?我怎么没看到,天津港爆炸事故的现场,长江沉船事故的现场,两会报道的现场,还是偷拍明星离婚后表情的现场?说“现在跑现场的大都是互联网媒体”,好,那2015年有几条牛逼的新闻是网络媒体原创生产的?身在互联网,整天接触互联网人士,活在互联网信息的轰炸中,就以为互联网代表一切了。
其实并非如此,上网人数虽然多,但相比不上网的人,上网者并不占多数。
多数人不上网,上网的人多数不说话,很多人也不相信“网上消息”。
互联网在技术远没有形成信息覆盖,在新闻生产上更是处于外围角色。
在坐的同龄人都经历过听音乐方式变化,从前是,只能听现场演唱,到唱片,磁带,cd,最后是数码MP3,到现在大多数电子产品都有听歌的功能,但是大家都听数码音乐么?没有因为喜欢音乐不一样的情调,而听唱片和cd的么?是!人数较少,但是没有么?替代了么?大有人在吧,我相信每个人的身边都有这样的人,数码音乐那么多现场的无损录制,有真正的现场氛围么?没有!!读书,在于一个安静的时间,一盏灯或暖暖的阳光,咖啡,一页一页触摸这富有质感的纸张,感受因为阅读而慢慢变薄的成就感,那一分感觉!替代的了么?只要有人喜欢这种感觉,那么纸质书就是无可替代!有些中老年用户还喜欢纸媒,但是太小众了。
――我去,且不说喜欢纸媒的远不只是中老年,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他竟然说一个老龄化社会中的中老年用户是“小众”。
不讲理的人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爱用比喻,在运用比喻中混淆概念和回避论证责任。
只看到王总在一个个比喻和类比中游走,一会儿将新旧媒体关系比成“钢笔与电脑”,一会类比京剧,一会比成“赶马车和开飞机的”,一会比成“水与油”,却看不到拿出什么硬论据,看不到明晰的逻辑链条。
反正什么比喻有利于自己就用那个比喻,管它是不是符合概念的同一性和逻辑的一致性。
比喻是一种修辞,并不具备论证功能,严肃问题的讨论是慎用比喻的,换一个比喻就可以将一个比喻推翻。
纸媒确实面临危机,但并非没有未来与纸质书相比,电子书低碳、环保,且成本低,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电子书节省了纸张,减轻了地球的负担,实现了零树木砍伐,相比较而言,更加环保低碳。
有资料显示,生产1吨书写、印刷文字的纸张要用掉20多棵树龄在20至40年的树木,需要消耗净水100吨、600度电、1.2吨煤和300公斤化工原料,同时产生高浓度污水300吨。
(对方辩友立论中很大的篇幅都在强调纸质书的环境问题!电子产品对环境没有污染么?答案绝对是否定的,甚至比纸质书本更甚,更不可逆,因生产过程中使用制造的电子元器件内含有大量的锰、镍、镉、磷等等等等各种有毒有害的重金属、非金属、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这些我就不赘述了。
相信学识渊博的对方辩友,没有不懂得这个道理的,更别提电子产品使用过后的电子垃圾了!那就是四个字,触目惊心!)省了成本么?请问一个电子阅读器多少钱?一本书多少钱?一本书能留多少年?买电子产品的钱能买多少本书?在座各位肯定都用过电子产品,电子产品使用寿命是多长时间?)电子书的出现加快了数字出版的进程,大有取代纸质书籍的趋势。
最新的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在接触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国民中,有53.8%的读者表示能够接受付费下载阅读,(百分之53.8?其他读者呢??对方辩友说接受电子阅读的人多,那么就代表纸质书被取代,那我也想说只要有不接受电子阅读的人存在,是不是就证明纸质书不会被取代呢?)这一群体能够接受的一本电子图书的平均价格仅为3.45元。
(便宜么?)在国内一家大型电子书销售网站上购买一本《金陵十三钗》这类畅销书,仅需1.5元。
因此,我方认为,电子书完全取代纸质书,就像纸质书完全取代竹简、竹简完全取代甲骨(至于这个比喻,我先不说对方辩友偷换的概念,纸质书,竹简,甲骨根本就都属于实物资料,而电子产品里面的电子资料是虚拟的根本没有可比性的问题对方辩友只要回答我,甲骨文,竹简,被取代了么?是?我就说最古老的甲骨文,如今有没有人在看?有没有读者在研究上面的内容?这是完全取代了么?)一样都是伴随着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而行进的。
电子书在传承文化,普及文明方面具深远的影响力。
对方辩友请回答我,一个城市,是有一座免费的,拥有几万册的图书馆,还是有一台电脑存了几万册的电子书,更有文化氛围呢?而且几万册书,可以同时有成千上万的人看,电子产品呢?成千上万人排队?是!可以下载回家看!排队下载?是!可以多配机器!配多少?好几千一台的机器,配少了不够。
配多了,成本呢?对方辩友不是强调电子产品节约成本么?驳反方观点1:从载体形式上,纸质书在很多方面都优于电子书。
我方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创新,将最终背新型材质的载体取代。
纸质作为曾经的用于存储知识传播文化的载体,终将因其落后性而被最后完全取代。
(我没听清楚对方辩友说的话!你是问我,纸质书因为电子产品的升级,最后完全?被取代么?我的答案必须是否定的)首先,纸张,它确实是对方辩友所说的“物质上的确存在”,没人否定这个,就像大千世界没有一种物品是“物质上的确不存在”的道理一样。
纸质书也有其特有的视觉和气味,如果只是因为这样就可以引起人们阅读欲望,那么,现在平板电脑IPAD也是时下年轻人梦寐以求的产品,它不仅时尚,新潮,美观,而且还方便使用,人们只要手里捧着它,就像小孩捧着无数的图画,就像人们捧着一个图书馆。
很显然,纸质,并不是能够吸引读者享受阅读的主要原因,显而易见吸引人们的是文字和内容。
强调阅读纸质书的那种感觉,还有淡淡的书香,是将童年读书的美好记忆与触摸纸张的感觉混为一谈。
我们究竟是为什么喜欢读书?是因为纸张的香味?难道你会捧着一大叠打印纸而感到非常快乐吗?不是的,我们真正热爱的是其中的文字为我们记录的故事情节,这才是真正让我们难忘的阅读体验。
而所有的文字和内容都会在阅读器中重现——甚至更加出色,因为你可以调节字体大小,通过内置的电子词典查询字词的含义。
(不,对于我们究竟是为了什么喜欢读书?我可以直接的回答你,因人而异,我承认有一部分人和对方辩友一样,直接的在意阅读的内容,但是,不可否认,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在意的是阅读的过程,除了功利性的查资料,学知识等情况,阅读本身就是一项活动是一种放松一个爱好,至于对方辩友所说的电子产品展现的内容比纸质书本更加出色,我想回答,现在那么多听书的软件,把小说内容念的那么生动,一字不差,还有配乐~~~怎么还有呢么多人去看原著啊?Word 打字各种字体打出来那么完美,怎么还有人写书法啊?电子产品上查到的蒙娜丽莎图片那么清晰,为什么还有成百上千的人去博物馆看原作啊?)正像上面所说的,电子载体同样能够将文字和内容进行收纳,而且更便携,色彩更丰富,表现形式也是多元的,可以是声音,图片,还有动画,方便传输,随时可以阅读,还能兼顾到有障碍人士,如为视障人士放大文字,为失明人士发音,甚至可以在版权许可的范围内在瞬间和朋友分享。
纸质书在这些方面是没有办法比拟的。
(仅仅这些方面无法比拟!但是如,老年人不会使用电子产品,再简单,再好用人家不用啊!还得是纸质书吧?我再次重申,只要有需要纸质书本的人存在,那么,纸质书,永远不会被取代,)如果说电子书只是产品不是“书”,(确实是书!与纸质书相比各有所长!但是电子书永远无法取代纸质书!)那么对方面辩友可还记得圣贤先人们在甲骨文片、竹简上,在造纸尚未发明之时,他们在孜孜不倦为后代留下千古经典。
我方提倡的“书”的概念:是以传播知识为目的,用文字或其它信息符号记录于一定形式的材料之上的著作物;(那我想问对方辩友,书法算不算书?画算不算书?Word打字各种字体打出来那么完美,怎么还有人写书法啊?电子产品上查到的蒙娜丽莎图片那么清晰,为什么还有成百上千的人去博物馆看原作啊?)书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一种特定的不断发展着的知识传播工具。
纸质书对于文明的传承,以造纸术发明以来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而今天,电子信息科技正在以其新生的特质逐渐取代纸质而成为时代的新宠!(是成为新宠了,可是取代不了!就像甲骨上的文字,图画如今依然有人在看一样,不常见,但是,有,只能说纸质书遭受危机,可能会无限的缩小市场。
但是永远不会不会消失!不会被取代!除非世界末日,纸质书全部不存在了!当然这种情况下,电子产品也一起没了,更谈不上取代这一说了!)驳对方观点2:从阅读作用上,纸质书更有利于读者进行深度阅读。
我方认为:阅读并无实质意义上的深浅之分,只有形式不同,挑选阅读能更有效率,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更多的信息量。
(对方辩友提出的阅读方式的确更加高效!但是,不可否认,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在意的是阅读的过程,除了功利性的查资料,学知识等情况,阅读本身就是一项活动是一种放松一个爱好。
只要这项活动存在,那么纸质书就不会被机械化的电子产品取代,)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革新,电子书会在不久的将来更加普及更有利于人们的健康和阅读。
正如乔布斯提出手提电脑的想法一样,刚开始虽然引来了很多非议,很多人都不愿意接受这个新事物,但是如今却普及全世界,成为人们办公学习的得力助手。
(那我们也拿手提电脑举例子,笔记本电脑刚刚问世,就有相当一部分人如对方辩友一样,认为笨重的台式机必将被替代,这么多年过去了,笔记本电脑确普及全世界,但是,台式机被替代了?有多少人因为台式机的方便改装,结实耐用,稳定性高,经济实惠而继续在使用呢?远了就不说了,网吧,科技公司,学校电子教室,更是因为其耐用性,对台式机非常钟爱!台式机和笔记本功能相同,却各有所长,相辅相成,电子书和纸质书功能也相同,但实际使用起来同样各有所长,何来替代一说?)1.请问反方一辩,你方提出的“越是现代化的东西就越容易被消灭”是何解?是指电子阅读介质吗?现在有了互联网络,给你砸了一台,还有千千万万台的数据仍在。
纸质我方倒担心,一把火,纸质的文献就付诸一炬了,难道不是吗?回复:正因如此,才有更多的收藏者收藏纸质书,电子书永远无法媲美,这也正是纸质书的魅力之一,有人因为电子产品里面的内容而收藏电子产品么?你说你藏书几百册好听?还是说你藏了一个MP4里面留了几百本小说好听?藏了多年的珍宝,也可能会付之一炬,但是就因为这样就没人买珍宝了?纸质书的销毁至少还需要一把火,焚书坑书这种载入史册的事件!电子书呢?黑客点击一下鼠标,眼睛一闭一睁,全没了~前阵子闹得沸沸扬扬的,大量的研究生博士生,留在电脑里的论文,刚写了一半的论文,被病毒黑了,花钱从黑客手里买回来!这事情就在我们身边。
我方认为,2.请问反方二辩,据《2010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表明,2009年我国数字出版总产值达到799.4亿元,比2008年增长50.6%,数字出版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总体经济规模首次超过传统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