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护理心理学考试重点

护理心理学考试重点

医学模式的概念是一定时期内各种医学观点的集中反映,是对医学重要方面的高度理论概括。

包括心身观、健康观、疾病观。

影响从医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也影响医学工作的结果。

医学模式发展4阶段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护理心理学概念是研究护理领域中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规律及特点,解决护理实践中的心理问题,以实践最佳护理的一门应用学科。

护理心理学的发展3阶段以疾病为中心(20世纪40年代以前)以病人为中心(20世纪40~60年代)以人的整体健康为中心(20世纪70年代以来))4个心理学理论流派与其代表性人物及基础理论页脚内容1精神分析:弗洛依德的潜意识学说;行为主义:强化与惩罚;1、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巴普洛夫,华生2、操作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桑代克3、社会学习理论/模仿学习理论班杜拉人本主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认知理论:艾里斯ABC理论(合理情绪理论)、贝克的逻辑错误基模理论习得性无助心理过程:认知情感意志感知觉的特性感觉(1)感觉的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人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2)感觉后像: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3)感觉的对比:不同刺激物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页脚内容2(4)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a--联觉: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b--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而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

知觉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理解性情绪的分类1.基本情绪与复合情绪2. 情绪的状态心境: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具有弥漫性。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

应激:指人对某种以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

短时记忆:5-2分钟容量5-9、记忆曲线:1天后,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大脑的偏侧化优势:左脑理性右脑感性布洛卡区与威尔尼克区:页脚内容3布洛卡区:“运动性失语症”。

此类病人阅读、理解、书写不受影响。

他们知道自己想说什么但发音困难,说话缓慢费力。

威尔尼克区:语音辨别丧失,听觉记忆丧失,语音与语法均正常,不能分辨语音和理解语义4种气质类型:多血胆汁粘液抑郁人格的特性: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意志冲突的类型双趋式冲突:两个具有同样吸引力的目标,两个动机同样强烈,不能同时获得时所遇到的冲突双避式冲突:两个目标都想避开,只能避开一个目标时所遇到的冲突趋避式冲突:想获得一个目标,它对自己有利又有弊时所遇到的冲突应激概念应激:指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非特异性防御反应。

心理应激:个体面临或觉察环境变化对机体有威胁或挑战时做出的适应性和应对性反应过程。

GAS模型(GAS包含警戒、抵抗和衰竭三个阶段。

警戒期(alarm stage):是指机体在面临应激源时,通过下丘脑-体-肾上腺皮质轴的活动,动员全页脚内容4身的能量做出反应。

抵抗期(resistance stage):是指机体努力去适应应激源,与威胁处于对峙状态。

生理唤醒有所下降,但仍保持比正常要高的水平。

衰竭期(exhaustion stage):是指当应激源继续存在,抵抗持续下去,自身的生理资源消耗殆尽,就会发生衰竭。

此时,机体便会被自身的防御力量所损害,结果导致了疾病的发生甚至死亡。

)应激源与生活事件、生活事件量表页脚内容5应激反应与中介变量应激反应是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各种生物、心理、行为方面的变化。

也称应激的心身反应.应激的生理反应三条中介途径心理- 神经中介机制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心理- 神经-内分泌中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心理- 神经- 免疫机制心身疾病的致病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生理心理因素、行为类型和人格特征页脚内容6常见心身疾病与相关的性格特点(如A型人格)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类风湿性关节炎原发性高血压支气管哮喘神经性皮炎1.高血压A型人格特征有雄心壮志,喜欢竞争,出人头地;性情急躁,缺乏耐心,容易激动;有时间紧迫感,行动匆忙;对人有敌意。

2. 冠心病A型行为模式较高的成就欲望,富于挑战和竞争精神,争强好胜,不耐烦,有时间紧迫感等。

D型人格特征表现在对生活悲观、担忧、紧张、不愉快、容易愤怒,不能体验积极情绪,担心遭到拒绝和不赞同,常向他人倾诉其负性情感,D型人格者与其他人的联系很少,尤其与陌生人一起时感到不舒服。

D型人格可以对冠心病的预后、健康受损状况进行预测3、糖尿病“糖尿病人格”:认为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性格不成熟,具有被动依赖、做事优柔寡断、缺乏自信、常有不安全感。

这些人格特点被称作糖尿病人格。

大量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具有内倾型、不稳定型及掩饰型个性特征。

4、哮踹:人格特征:有报道认为哮喘患者过分依赖、幼稚、敏感和过于被动,强烈需求别人照顾和关心,有些人有神经质。

但一直未发现有特异性人格类型特征。

5、溃疡病:人格特征:人格偏移在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有研究认为:独立与依赖之间的矛盾,页脚内容7不好交往,行动上因循守旧,被动、顺从、依赖性强,情绪不稳定,而且过分关注自己。

六、经前综合征:人格特征情绪不稳定、抑郁、焦虑不安,易于激怒,头痛、水肿、乳房胀痛、睡眠障碍,往往在月经开始后数小时消失。

心理测验:标准化、信度、效度1.标准化心理测验的概念:通过一套标准程序建立测验内容,制定评分标准,固定实施方法,而且具备主要的心理测量学技术指标,并达到了国际上公认的水平,才能称为标准化测验。

2.标准化测验的主要技术指标•信度是指一个测验工具在对同一对象的几次测量中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

它反映工具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效度指一个测量工具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东西的真实程度。

它反映工具的有效性、正确性。

韦氏智力测验:比率智商与离差智商1.比率智商:IQ = MA (智龄) /CA(实龄)×l00比率智商适用最高年龄为15岁或者16岁。

2.离差智商:用统计学的标准分概念来计算智商,表示被试者的成绩偏离同年龄组平均成绩的距离。

IQ=100+15(X—X-)/SD离差智商不受年龄限制。

页脚内容8人格测验:MMPI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A.适用范围:MMPI适用于16岁以上、有6年以上教育年限者。

MMPI-2提供了成人和青少年常模,可用于13岁以上青少年和成人。

B.内容:有566个自我陈述形式的题目,其中1-399题是与临床有关的,其它属于一些研究量表。

C.回答:“是”与“否”回或不作答。

D.结果分析:量化分析,作出人格剖面图。

结果和应用A.结果:a.采用T分形式表示。

b.作MMPI剖析图。

c.T分高于70,则存在所反映的精神病理症状。

B.运用:主要用于病理心理的研究。

a.精神医学b.心身医学领域c.行为医学d.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e.司法鉴定领域EPQ 艾森克人格问卷1.适用范围:EPQ成人问卷适用于测查16岁以上的成人。

儿童问卷适用于7-15岁儿童。

2.内容:EPQ由三个人格维度和一个效度量表组成。

A.神经质(N)维度:情绪的稳定性B.内-外向(E)维度:内外向人格特征C.精神质(P)维度:与精神病理有关的人格特征页脚内容9D.掩饰(L)量表:虚假和掩饰倾向3.结果:采用标准T分表示。

将N维度和E维度组合,分出外向稳定(多血质)、外向不稳定(胆汁质)、内向稳定(粘液质)、内向不稳定(抑郁质)四种人格特征。

)16PF 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1.内容与适用范围:A、B(全本,各有187项)和C、D(缩减本,各105项)适用于16岁以上、小学文化人。

E式为128项,适用于低阅读水平者。

2.使用:主要用于测量正常人的基本人格特征,并进一步评估某些次级人格因素。

3.回答:A、B、C、D式均有三种答案可供选择:A. 是的;B. 介于A与C之间;C. 不是的。

凡答案与记分标准相符记2分,相反记0分,中间给1分;E式是两个答案选择一个。

4.结果:结果采用标准(Z)分。

通常认为<4分为低分(1~3分),>7分为高分(8-10分)。

一.神经心理测验1.概念:评估人类的感知觉、运动、言语、注意、记忆、思维等脑功能特征的测验。

2.用途:对脑损伤病人的保留或缺损的脑功能评估。

3.分类:A.按测验形式分:a.单项测验(Bender格式塔测验)。

页脚内容10b.成套测验(H-R成套神经心理测验)。

B.临床分类:a.神经心理筛选测验。

b.成套神经心理测验。

二.神经心理筛选测验用于筛查患者有无神经学问题,并初步判断患者的行为或心理问题是器质性还是功能性的,以决定患者是否要进行更全面的神经心理功能和神经病学检查。

1.Bender格式塔测验2.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3.本顿视觉保持测验(BVRT)4.快速神经学甄别测验(QNST)三.成套神经心理测验1.H-R成套神经心理测验(HRB)用于测查多方面的心理功能或能力状况,包括感知觉、运动、注意力、记忆力、抽象思维能力和言语功能等。

有成人、儿童、幼儿三式。

中国修订的HRB成人式内容:范畴测验触摸操作测验节律测验手指敲击测验Halstead-Wepman失语甄别测验语声知觉测验侧性优势检查握力测验连线测验感知觉障碍检查页脚内容11常见精神疾病与表现(抑郁、精神分裂、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抑郁1、心境低落、兴趣丧失、无愉快感;精力减退或疲乏感;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2、精神运动性迟滞(语言动作减少或迟缓)或激越;3、思维缓慢、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4、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食欲降低或体明显减轻;性欲减退)精神分裂1:思想情感和行为不同程度地与现实环境脱离,沉醉于自己的病态体验中:2:早期常有关系妄想、被害妄想或幻觉。

3:对外界事物情感反应淡漠甚至情感倒错或歪曲。

4:意向减退,行为懒散。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1)遭受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异乎寻常的创伤性事件或处境(如天灾人祸);(2)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如不由自主地回想受打击的经历,反复出现恶梦、错觉、幻觉等);页脚内容12(3)持续的警觉性增高;(4)对与刺激相似或有关的情境的回避。

(5)精神障碍在遭受创伤后数月至半年后发生。

临终患者的心理反应①否认期:病人其心理反应是拒绝接受事实。

此反应是一种防卫机制,它可减少不良信息对病人的刺激,是心理表现第一期。

②愤怒期:病人常表现为生气与激怒,往往将愤怒的情绪向医护人员、朋友、家属等接近他的人发泄,以弥补内心的不平。

③协议期:病人接受临终事实。

此期病人变得和善,能积极配合治疗。

④忧郁期:病人产生很强烈的失落感。

出现悲伤、情绪低落、沉默、哭泣等反应。

⑤接受期:为临终的最后阶段。

接受即将面临死亡的事实,病人喜欢独处,睡眠时间增加,静等死亡的到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