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杆菌科分类与鉴定
勒米诺菌属 Leminorella 默勒氏菌属 Moellerella 肥大杆菌属 Obesumbacterium 布拉格菌属 Pragia 光杆菌属 Photorhabdus 邻单孢菌属 Plesiomonas 拉恩氏菌属 Rahnella 塔特姆氏菌属 Tatumella 特布尔西菌属 Trabulsiella 致病杆菌属 Xenorhabdus
约克纳菌属 Yokenella 肠道菌 58 群 Enteric group 58 肠道菌 59 群 Enteric group 98 肠道菌 60 群 Enteric group 60 肠道菌 63 群 Enteric group 63 肠道菌 64 群 Enteric group 64 肠道菌 68 群 Enteric group 68 肠道菌 69 群 Enteric group 69 肠道菌 137 群 Enteric group 137
1、 自然菌膜的保护作用:
肠杆菌科作为一种正常菌群,在肠道粘膜上生 长繁殖形成一层自然菌膜。他们是非特异性的 局部保护膜,可使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和群集。Andreyeva等在两组HEP—2细胞上作 了如下试验:
HEP—2 细胞(试验组)
接种大肠埃希氏菌 M17 株
+
6 个半小时后接种宋内志贺氏菌 +
肠杆菌科的分类与鉴定
肠杆菌科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类革兰氏 阴性杆菌,它主要存在于人或动物的肠 道以及自然界的水源、土壤中。在正常 情况下,多数肠杆菌科细菌对人是无害 的,有些菌种还是人体所必需的,这是 因为肠杆菌科在正常寄生部位和正常寄 生数量的条件下对人体具有重要的生理 作用:
肠杆菌科在正常寄生部位和正常寄生数量的条 件下对人体具有以下重要的生理作用:
细胞感染率
低
HEP—2 细胞(对照组) —
+ 高
2、 非特异性免疫作用:
正常菌群对人体是一种抗原刺激,可使机 体产生免疫反应,从而限制了病原菌的危 害性。如大肠埃希氏菌的生理作用之一就 是广谱的免疫原性。有人作了如下试验:
接种少量痢疾志贺氏菌 结果
正常豚鼠 +
不发生菌痢
无菌豚鼠 +
致死性溃疡性肠炎
普通 生化反应
变形杆菌
Indol
+
鸟氨酸脱羧酶 —
木糖发酵
+
七叶苷水解
+
豪萨 变形杆菌
+ —
+ —
奇异 变形杆菌
—
+ + —
潘尼氏 变形杆菌
— —
+ —
产粘液 变形杆菌
— — — —
变形杆菌属
I
+
— 鸟氨酸
—
—+—来自普通变形杆菌 豪萨变形杆菌
+
迁徙生长
—
+
H2S
—
变形杆菌属
摩尔根氏菌属 普罗维登斯菌属
鸟氨酸脱羧酶
—
枸橼酸盐利用 +
+
—
普罗维登斯菌属
摩尔根氏菌属
1、 变形杆菌属的分类鉴定
变形杆菌属原来共分为四个种,即:普 通变形杆菌(包括生物2群和生物3群)、 奇异变形杆菌、潘尼氏变形杆菌和产粘 液变形杆菌。 2000年又将普通变形杆 菌生物3群命名为豪萨变形杆菌。
克雷伯氏菌属 Klebsiella
布丘杆菌属 Buttiauxella
沙雷氏菌属 Serratia
西地西氏菌属 Cedecea
哈夫尼亚菌属 Hafnia
爱文氏菌属 Ewingella
埃希氏菌属 Escherichia
克吕沃氏菌属 Kluyvera
志贺氏菌属 shigella
莱克勒菌属 Leclercia
菌
属
变形杆菌属 摩尔根氏菌属 普罗维登斯菌属 肠杆菌属 泛杆菌属 克雷伯氏菌属 沙雷氏菌属 哈夫尼亚菌属 埃希氏菌属 志贺氏菌属 沙门氏菌属 枸橼酸杆菌属 爱德华氏菌属 耶尔森氏菌属
生化 苯丙氨酸脱氨酶试验
+ + + — — — — — — — — — — —
反应 葡萄糖酸盐利用试验 — — —
+ + + + + — — — — — —
变形杆菌属 Proteus
沙门氏菌属 Salmonella
摩尔根氏菌属 Morganella
枸橼酸杆菌属 Citrobacter
普罗维登斯菌属 Providencia
爱德华氏菌属 Edwardsiella
肠杆菌属 Enterobacter
耶尔森氏菌属 Yersinia
泛杆菌属 Pantoea
布特维西菌属 Budvicia
二、肠杆菌科的初步识别
肠杆菌科 弧菌科 非发酵菌群 巴氏菌科
形 态 短杆状 弧状或逗点状 球杆状 球杆状
鞭毛及位置 周毛或无 氧化酶 — O/F 试 验 F
端毛 周、端毛或无 无
+
+/— +
F
O/— F
三、肠杆菌科的初步分群
肠杆菌科现有31个属和8个未分类的生化群
肠杆菌科的 31 个菌属和 8 个未分类的生化群(《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
四、苯丙氨酸脱氨酶试验阳性 菌群的分类鉴定
苯丙氨酸脱氨酶试验阳性菌群共包括三 个菌属,即:变形杆菌属、摩尔根氏菌 属、普罗维登斯菌属。
生化反应 H2S 鸟氨酸脱羧酶 枸橼酸盐利用 尿素酶 迁徙生长
变形杆菌属 摩尔根氏菌属 普罗维登斯菌属
+
—
—
+/—
+
—
+
—
+
+
—
+/—
+
—
—
苯丙氨酸脱氨酶试验阳性菌群
由此可见,肠杆菌科在正常寄生部位和正常寄 生数量的情况下,不仅对人体无害,并且有益, 但如果其寄生部位和寄生数量发生变化,同样 可引起机体的各类病变。因此,肠杆菌科的多 数细菌又被称为“条件致病菌”。
此外,肠杆菌科中还有一些细菌如沙门氏菌属、 志贺氏菌属是世界公认的肠道病原菌。
第二节、 肠杆菌科的分类与鉴定
肠杆菌科包括一大类生物学性状相似的 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它们需氧或兼 性厌氧生长;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 养基上生长良好;多数具有周身鞭毛 (少数无鞭毛);能分解葡萄糖产酸或 产酸产气,多数能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 盐;氧化酶(—),触酶阳性,O/F试验 (F型);DNA G+C=38—60mol%。
肠杆菌科细菌能合成核黄素、生物素、 叶酸、泛酸、吡多醇、维生素K和B族维 生素等重要物质。如人体所需的维生素K 和B族维生素等在自然食物中极少含有, 必须靠大肠埃希氏菌合成,若长期使用
抗生素导致大肠埃希氏菌缺失,可造成 维生素K和B族维生素的缺乏。
肠杆菌科的生物拮抗作用主要靠与病原菌争夺 营养和占据空间位置来实现。此外,大肠埃希 氏菌还产生大肠菌素和酸性物质,抑制志贺氏 菌和金葡菌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