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杆菌科细菌
Enterobacteriaceae
20
临床意义 (Clinical Significance)
埃 希 菌 属
E.coli以肠道外感染多见,主要有泌尿系统感染 以肠道外感染多见, 以肠道外感染多见 E.coli中的致病菌株能引起各种类型的腹泻,根 中的致病菌株能引起各种类型的腹泻, 中的致病菌株能引起各种类型的腹泻 据其不同的血清型别、 据其不同的血清型别、毒力和临床症状 致泻性E.coli分为 类: 分为5类 致泻性 分为 肠毒素型大肠埃希菌 (ETEC) 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EPEC) 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 (EIEC) 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 (EHEC) 肠凝聚型大肠埃希菌 (EAggEC)
Enterobacteriaceae
17
Contents
1 2 3
Escherichia Shigella Salmonella
Escherichia, Shigella, and Salmonella are classified in the family Enterobacteriaceae. Species in these three genera are gram-negative rods that grow well on MacConkey agar.
Enterobacteriaceae
26
形态结构
埃 希 菌 属
形态:革兰阴性短杆菌 形态: 特殊结构: 特殊结构: 有鞭毛 无芽胞 少数有荚膜
Enterobacteriaceae
27
培养特性
埃 希 菌 属
对氧需求: 对氧需求:需氧或兼性厌氧 营养要求: 营养要求 不高 菌落: 圆形、扁平、 菌落 圆形、扁平、灰白色 血平板: 可有β-溶血环 血平板 可有β 溶血环 肠道鉴别培养基: 肠道鉴别培养基 可形成乳糖 发酵型菌落
第八章
肠杆菌科细菌
P101
Enterobaeteriaceae
COMPANY
LOGO
目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埃希菌属 第三节 志贺菌属 第四节 沙门菌属 第五节 耶尔森菌属 第六节 枸橼酸杆菌属 第七节 克雷伯菌属 第八节 肠杆菌属
录
第九节 多源菌属 第十节 哈夫尼亚菌属 第十一节 沙雷菌属 第十二节 变形杆菌属 第十三节 普罗威登菌属 第十四节 摩根菌属 第十五节 邻单胞菌属 第十六节 其他肠杆菌科细菌
Enterobacteriaceae
13
抵抗力
概 述
特点: 特点: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不强 原因: 原因:无芽孢 应用: ℃ 应用:60℃,30 min 即可杀死细菌 氯 加温 消毒饮水 消毒餐具 用以制备肠道选择性培养基
胆盐、 胆盐、煌绿
Enterobacteriaceae
14
变 异
概 述
意义: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 意义: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使细菌致病 性发生改变, 性发生改变,导致细菌鉴定困难和细菌耐药 自发突变 接合 转导 溶源性转换 抗原性变异 耐药性变异 毒力性变异 生化反应性变异
多数有周身鞭毛,有动力 多数有周身鞭毛, 发酵利用葡萄糖 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 氧化酶(-) 氧化酶(-) 触酶(+) 触酶(+) 营养要求不高
Enterobacteriaceae
5
分类 (Classification)
概 述
The nomenclaure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genera, species, subspecies, biogroups, and serotypes of Enterobacteriaceae have always been topics for hot debate and differing opinions. Until recently, genera and species were defined by biochemical and antigenic analysis.
血 平 板
麦 康 凯
Enterobacteriaceae
28
种属鉴定
埃 希 菌 属
属的特征: 属的特征:甲基红 +,枸橼酸盐 —,尿素 —,能发酵 , , 葡萄糖产酸产气 鉴定要点 能分解乳糖, 能分解乳糖,在肠道选择性培养基可产生有色菌落
在中国兰平板上为蓝色菌落 在伊红美蓝平板上为紫黑色菌落 在麦康凯和SS平板上为红色菌落 在麦康凯和 平板上为红色菌落
Enterobacteriaceae
11
生化反应
概 述
氧化酶阴性
肠杆菌科细菌
葡萄糖发酵 阳性
触酶阳性
12
硝酸盐还原 阳性 Enterobacteriaceae
抗原结构
概 述
菌体( )抗原:具有属、种特异性, 菌体(O)抗原:具有属、种特异性,耐热 鞭毛( )抗原: 鞭毛(H)抗原:不耐热 荚膜或包膜抗原:能阻止 抗原与相应的抗体发生凝集 荚膜或包膜抗原:能阻止O抗原与相应的抗体发生凝集 抗原, 抗原 抗原) (Vi抗原,K抗原) 抗原
(enteroinvasive E.coli, EIEC)
菌痢样腹泻,有脓血便,里急后重, 菌痢样腹泻,有脓血便,里急后重,故曾称志贺样大 肠杆菌 主要侵犯较大儿童和成人 致病机理 侵袭结肠粘膜上皮并大量繁殖 细菌死亡后释放内毒素, 细菌死亡后释放内毒素,引起炎症 不产肠毒素
Enterobacteriaceae
24Biblioteka 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埃 希 菌 属
(enterohemorrhagic E.coli, EHEC)
亦称为Vero毒素大肠埃希菌 毒素大肠埃希菌 亦称为 多为水源性或食源性感染,可有严重并发症, 多为水源性或食源性感染,可有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 血清型 O157:H7型EHEC可引起溶血性尿毒综合症 型 可引起溶血性尿毒综合症 致病物质 菌毛 毒素, 毒素 Vero毒素,可使 毒素 可使Vero细胞产生病变 细胞产生病变
Enterobacteriaceae
18
分类 (Taxonomy)
埃 希 菌 属
大肠埃希菌( ):代表菌种 大肠埃希菌(E.coli):代表菌种 ): 蟑螂埃希菌( 蟑螂埃希菌(E. blattae) ) 弗格森埃希菌( 弗格森埃希菌(E. fergusonii) ) 赫尔曼埃希菌( 赫尔曼埃希菌(E. hermannii) ) 伤口埃希菌( 伤口埃希菌(E. vulneris) ) 不脱胺/凝集埃希菌 不脱胺 凝集埃希菌 (E.adecarboxylata/agglomerans) )
Enterobacteriaceae
21
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
埃 希 菌 属
(enterotoxigenic E.coli, ETEC)
婴幼儿和旅游者腹泻的重要致病菌 致病物质 肠毒素(enterotoxin) 肠毒素 • heat labile enterotoxin(LT) • heat stable enterotoxin(ST) 定植因子(菌毛 定植因子 菌毛) 菌毛
Enterobacteriaceae
19
临床意义 (Clinical Significance)
埃 希 菌 属
致病物质 侵袭力: 抗原和菌毛与侵袭力有关 侵袭力:K抗原和菌毛与侵袭力有关 内毒素:毒性部位为细胞壁的类脂 内毒素:毒性部位为细胞壁的类脂A 肠毒素: 不耐热肠毒素(LT) 肠毒素: 不耐热肠毒素 耐热肠毒素(ST) 耐热肠毒素 所致疾病 以泌尿系统感染为主,亦可引起腹膜炎、 肠道外感染 以泌尿系统感染为主,亦可引起腹膜炎、 胆道感染、肺炎、 胆道感染、肺炎、严重者可引起败血症 能引起轻微腹泻至霍乱样严重腹泻, 肠道内感染 能引起轻微腹泻至霍乱样严重腹泻,并 能引起致死性并发症,如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能引起致死性并发症,如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
Enterobacteriaceae
临床意义 (Clinical Significance)
概 述
有些菌属对人类有明显的致病作用 有些菌属与医院感染有关 多数菌属是肠道正常菌群, 多数菌属是肠道正常菌群,也是条件致病菌
Enterobacteriaceae
7
致病物质
概 述
内毒素 细菌细胞壁上的脂多糖 肠毒素 细菌生长过程中所释放的外毒素 热不 稳 定 不 耐 热肠 毒素 ( LT): 对 热不稳定 , 65 ℃ , 30 ) min即失活;分子量大,有免疫原性 即失活; 即失活 分子量大, 耐热肠毒素(ST):对热稳定,100℃,20 min仍 耐热肠毒素( ) 对热稳定, ℃ 仍 不被破坏;分子量小, 不被破坏;分子量小,免疫原性弱 也称粘附素, 定居因子 也称粘附素,即细菌的菌毛 细菌产生的酶和溶血素等
与人类感染有关的肠杆菌科细菌有31个菌属, 与人类感染有关的肠杆菌科细菌有 个菌属, 个菌属 其中临床标本中常见的菌属有15种 其中临床标本中常见的菌属有 种
克雷伯菌属 变形杆菌属 耶尔森菌属 肠杆菌属 枸橼酸杆菌属 爱德华菌属 普罗威登斯菌属 志贺菌属 埃希菌属 摩根菌属
6
邻单胞菌属 沙门菌属 沙雷菌属 哈夫尼亚菌属 多源菌属
种间鉴定可根据鉴别特征选择一组生化反应, 种间鉴定可根据鉴别特征选择一组生化反应 , 对照结果 进行查表鉴定。 如首先根据纤维二糖试验结果, 进行查表鉴定 。 如首先根据纤维二糖试验结果 , 将 6种 种 埃希菌分为纤维二糖阳性和阴性两组, 埃希菌分为纤维二糖阳性和阴性两组,再进行鉴别
Enterobacteriaceae
8
所致疾病
概 述
肠道外感染 (Extraintestinal Infections) 泌尿道、呼吸道、伤口感染,脑膜炎、 泌尿道、呼吸道、伤口感染,脑膜炎、败血症等 肠道感染 (Intestinal Infections) 急、慢性肠道感染、食物中毒、旅行者腹泻及肠热症 慢性肠道感染、食物中毒、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