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登飞来峰》《登幽州台歌》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2)

人教部编版《登飞来峰》《登幽州台歌》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2)

百度文库精品文档《登飞来峰》《登幽州台歌》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运用反复诵读、斟词酌句和结合背景等方法,赏析这两首登高诗。

2. 比较这两首登高诗所承载的诗人情志,把握它们的不同之处和共同动因,理解中国古代文人“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

【课前准备】
1. 朗读《登飞来峰》和《登幽州台歌》两首诗歌,疏通词义。

2 . 自主阅读《望岳》《登鹳雀楼》《登金陵凤凰台》《登岳阳楼》,熟悉内容,了解背景。

【教学过稈】
孔子曾经说过:“君子登高必赋。

”我国古典诗词中,登高赋诗抒怀是一个传统。

古代文人每逢登高,往往会有诗作,比如杜甫登高,就写下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

那么,提到登高,你会想到哪些诗句呢?
(学生分享自己学过、读过的登高诗句)
大家的积累还不错。

荀子说:“吾尝跤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刘勰说“登山则情满于山”,登上高处,眼界开阔往往会触动诗人内心的情感。

今天,我们来赏读两首“登高诗”,品味两位诗人在登临高处时,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活动一:借助图画,通过诵读和斟词酌句,理解诗歌情感。

(一)苏轼说:“诗画本一律。

”诗是语言的画,画是静默的诗。

请大家自由朗读,感受诗人情感,用诗中的词句,为下面的两幅画各配一个“题”,并阐释理由。

点拨:在画上题写诗文叫作“题”,“题”既可以直接使用诗中的原词原句,也可以进行组合、做些变化。

预设:学生配“题”可能出现的词句。

1.《登飞来峰》。

“不畏浮云”—画面中诗人眼前有层层浮云翻滚,和诗中“不畏浮云遮望眼”一句相符合。

“身在最高”—画面中诗人站在山峰之巅,和诗中“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相符合。

2、《登幽州台歌》。

“天地悠悠”—画面中的留内,给人以苍茫浩渺之感,诗句中的“天地悠悠”形容时间久远、空间广阔,和画面体现的情境一致。

“独立怆然”—画面中的诗人形单影只,在苍茫天地间显得十分渺小、孤单,诗句“独怆然而涕下”最能体现这一情境。

(二)斟词酌句,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学生交流讨论,结合诗中词语分析、回答。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