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题及答案(必背)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题及答案(必背)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题及答案(必背)1.当个体的两种动机要求个体分别回避两个不同目标,但只能回避其中一个目标,同时接受另一个目标而产生冲突。

这种冲突就是( )。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动机冲突【答案】B。

解析:两个目标皆为回避,所以是双避冲突。

2.游览过八达岭长城的人,头脑中重现长城的形象是( )。

A.思维B.表象C.注意D.联想【答案】B。

解析: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3.狂喜、暴怒、恐怖、绝望等都是( )。

A.表情的表现B.激情的表现C.心境的表现D.自我的表现【答案】B。

解析:激情是一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多带有特定的指向性和较明显的外部行为。

4.小明既想参加演讲比赛锻炼自己,又怕自己讲不好被人讥笑,他面临的心理冲突是( )。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答案】C。

解析:趋避冲突是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既希望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

5.高中学生为了考上大学,成为国家有用人才而刻苦学习,这是人( )的具体表现。

A.能力B.品质C.意志D.气质【答案】C。

解析:意志是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受意志支配的行动叫意志行动,所以意志行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行动,行动的目的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才能达到。

6.意志的品质包括(多选题)方面。

A.自觉性B.果断性C.坚韧性D.自制力【答案】ABCD。

解析:以上全部选项就是意志的四个品质。

7.下面语句体现了情绪状态之心境的是(多选题)。

A.怒发冲冠、拍案而起B.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C.劝君年少莫游春,暖风迟日浓于洒D.千钧一发、危在旦夕【答案】BC。

解析: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而持久的、使人的所有情感体验都感染上某种色彩的情绪状态。

8. 初中生的情绪情感发展表现出从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矛盾性特点。

(判断题)【答案】√。

解析:初中生的心理正处于从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过程之中。

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是处在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它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冲动型、成熟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的矛盾。

9. 心理学研究认为意志的坚韧性是在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判断题)【答案】√。

解析:意志的品质包括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韧性,其中坚韧性是其他三种品质的综合体现,是在自觉性、果断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0. 情绪、情感是动物和人都具有的。

(判断题)【答案】×。

解析:情绪是动物和人所共有的,情感是人类所独有的。

11.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

A.自我期待感B.自我归因感C.自我预期感D.自我效能感【答案】D。

解析:自我效能感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个人对自己是否具有通过努力成功完成某种活动的能力所持有的主观判断与信念。

所以此题选D。

12.在学习新材料时,先对材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然后,用简单的语句按材料中的逻辑关系写下主要和次要观点,这属于( )。

A.复述策略B.理解-控制策略C.精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答案】D。

解析:题干属于组织策略中的列提纲策略,列提纲时要先对材料进行系统分析、归纳和总结,然后按材料的逻辑关系,以简要的词语写下主要与次要的观点,也就是以金字塔的形式呈现教材的要点,每一具体的细节都包含在高一级的类别中。

13.有人记忆英语单词“Tiger”时,联想成泰山上一只虎。

这是使用了( )。

A.组织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元认知策略D.复述策略【答案】B。

解析:此记忆方法使用了精细加工策略中的关键词法。

14.学习策略中的认知策略可分为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 )。

A.计划策略B.组织策略C.调节策略D.监视策略【答案】B。

解析: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A 选项、C选项、D选项都属于元认知策略。

故本题选B。

15.通过背诵语文声母韵母儿歌来记住声母韵母,这一学习策略属于( )。

A.计划策略B.复述策略C.组织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答案】D。

解析:精加工策略是一种通过形成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新信息更有意义,从而促进对新信息的理解和记忆的深层加工策略。

精加工策略是一种理解性的记忆策略,和复述策略结合使用,可以显著提高记忆效果。

16.小学低年级学生在教师指导进行学习时,有的按字母归类识字,有的按偏旁结构归类识字,这种知识学习的策略是( )。

A.组织策略B.元认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答案】A。

解析:组织策略是指整合所学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它是将信息由繁到简、由无序到有序处理加工的一个重要手段。

17.下列( )属于元认知策略。

A.寻求同学帮助B.设置目标C.列提纲D.做笔记【答案】B。

解析: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即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控的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

设置目标属于元认知策略中的计划策略。

18.中国南沙群岛中面积最大的是( )。

A.太平岛B.南成岛C.中业岛D.黄岩岛【答案】A。

解析:ABC三项属于南沙群岛,三岛的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太平岛为0.432平方千米;中业岛0.37平方千米;南威岛0.15平方千米。

D项,黄岩岛属于中沙群岛而非南沙群岛。

19.下列选项中,作品与国别对应不正确的是( )。

A.《伊利亚特》——古希腊B.《源氏物语》——日本C.《格萨尔王传》——印度D.《百年孤独》——哥伦比亚【答案】C。

解析:《格萨尔王传》是我国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是研究古代藏族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被誉为“东方的荷马史诗”。

《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惟一的活史诗,至今仍有上百位民间艺人,在中国的西藏、四川、内蒙古、青海等地区传唱着英雄格萨尔王的丰功伟绩。

20.中国研制的第一台一亿次巨型计算机是( )。

A.银河1B.银河2C.巨浪1D.巨浪2【答案】A。

解析:银河1号巨型计算机是中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一亿次以上的巨型计算机,1983年由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在长沙研制成功。

它填补了国内巨型计算机的空白,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世界研制巨型计算机的行列。

21.数学学习中形成的认真审题的态度及审题方法会影响化学、物理等的审题态度及审题方法,这种学习迁移叫( )。

A.一般迁移B.特殊迁移C.具体迁移D.顺应迁移【答案】A。

解析:一般迁移也称“非特殊迁移”、“普遍迁移”,是指在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原理、原则和态度的具体应用。

22.从迁移的观点来看,“温故而知新”属于( )。

A.顺向负迁移B.逆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D.顺向正迁移【答案】D。

解析:“温故而知新”的意思是温习旧的知识有利于学习新的知识,故是正迁移;旧知识是先学习的,新知识是后学习的,故是先前学习的内容对后来学习的内容产生的影响,属于顺向迁移。

23.( )是推动、引导和维持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

A.学习动机B.学习目标C.学习兴趣D.学习方式【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动机的定义。

24.学习迁移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这一分类的标准是( )。

A.迁移的情境B.迁移发生的方式C.迁移的效果D.迁移的方向【答案】C。

解析:根据迁移的性质,或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是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和阻碍。

25.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我们称为( )。

A.迁移B.正迁移C.水平迁移D.具体迁移【答案】C。

解析:水平迁移指的是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也就是指在难度、复杂程度和概括层次上处于同一水平的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继学习内容、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

也叫横向迁移。

26.有很多留学生刚来中国学习汉语,会把“银行”错认为“很行”,这其中体现的心理学现象是( )。

A.刺激的分化B.刺激的泛化C.条件反射D.记忆术策略【答案】B。

解析:刺激泛化指的是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

“银行”和“很行”是两个相似刺激,因此外国留学生刚学习汉语时易发生泛化。

27.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这称为( )。

A.外部强化B.自我强化C.直接强化D.替代强化【答案】D。

解析:替代性强化是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

28.在我国既是农历节日又是节气的是( )。

A.清明B.谷雨C.中秋D.重阳【答案】A。

解析:清明既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

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

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29.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古代“无为”观念的是( )。

A.顺天之时B.随地之性C.因人之心D.无所作为【答案】D。

解析:“无为”观念是《道德经》中的哲学理念,中国道家文化的核心思想。

“无为”不是无所作为、无所事事,而是不做无效的工作。

不该干的不能干,该干的必须干,不能反着来,不然就是违背了道。

30.图所示为中国古代发明的一种仪器,其名称是( )。

A.日晷B.司南C.地动仪D.浑天仪【答案】D。

解析:图中所示的是浑天仪,它是浑仪和浑象的总称,由我国东汉天文学家张衡所制。

浑仪是一观测仪器,内有窥管,也称望管,用以测定昏、旦和夜半中星以及天体的赤道坐标,也能测定天体的黄道经度和地平坐标。

浑象的构造是一个大圆球上刻画或镶嵌星宿、赤道、黄道、恒稳圈、恒显圈等,类似天球仪。

31.“三个和尚没水喝”反映了( )现象。

A.社会进步B.社会退步C.社会惰化D.社会促进【答案】C。

解析:社会惰化,是指在团体中由于个体的成绩没有被单独加以评价,而是被看做一个总体时所引发的个体努力水平下降的现象。

个体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不会被单独评价,个人的努力会淹没在人群中,评价焦虑减弱使其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意识下降,行为动力相应减少,从而导致努力程度下降。

群体规模越大,社会惰化程度越高。

对群体绩效的不同报酬也会对社会惰化产生影响。

例如:一个和尚挑水吃,二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32.在指导学生面试时,教师非常重视训练学生进入面试考试时的仪态、仪表、眼神及如何和面试官打招呼等细节,以期待给面试官留下好印象,这是充分利用了( )。

A.期望B.晕轮效应C.首因效应D.近因效应【答案】C。

解析: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