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钻井常用打捞工具

钻井常用打捞工具

钻井常用打捞工具一.公锥公锥是一种从管体内部打捞管状物的工具。

因此,要求被打捞的管状落物要有一定的抗破损强度。

第二,鱼顶的端面和管子内径基本要规则,以便公锥能顺利进入鱼顶。

公锥常用于打捞钻铤的水眼、钻杆接头的水眼、钻杆加厚部分的水眼以及井下特殊工具的水眼部分,带接箍的油管等。

公锥有1:12(高强度公锥,没有排屑槽,锯齿螺纹);1:16;1:24;1:32几种锥度,打捞直管落物应尽量选择1:24或1:32锥度小一些的公锥。

(一)使用公锥下井前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掌握鱼顶所处井眼段的井眼直径,鱼顶以下钻具的压缩距等。

公锥搬运时严禁摔打,紧扣时防折伤。

2.掌握鱼顶的内径和最大外径。

3.公锥尺寸,包括:水眼、造扣部分最小直径、最大直径、有效扣长,接头最大直径。

丝扣是否完好,检查一下丝扣强度,以不缺不卷为好。

4.公锥造扣部位必须在尖端以后的100㎜以上。

5.分析当鱼顶和公锥在井眼内直径上相反方向各自都绝对靠边时,公锥尖端是否能进入鱼顶水眼内。

6.复杂井段打捞最好使用原钻具结构。

7.根据井内钻具被卡的情况以及被卡后,卡点以上钻具自由段的长度,确定是否使用安全接头,如果打捞钻铤必须使用安全接头。

8.使用安全接头,必须清洁丝扣,分件清洗,掌握对扣和卸扣圈数。

9.准确计算鱼顶方入和造扣方入。

如果井内情况允许和必要时,可下相应尺寸的钻头探鱼顶后再进行打捞。

(二)公锥入井的操作1. 紧公锥接头扣时,接头距转盘面越近越好,避免折伤公锥丝杆,造成井下事故复杂化。

2.下钻要慢,防止井内突然遇阻折断公锥(尤其带有下击器的钻具)。

3.下钻完调试好方入,卸去井口回压凡尔(最好方入调在方钻杆的中部)4.接方钻杆开泵循环,在鱼顶以上0.3~0.5米大排量冲洗鱼顶10-20分钟。

5.掌握并记录开泵时悬重,停泵时悬重。

开泵时上提摩阻悬重,下放时摩阻悬重;停泵时上提摩阻悬重和下放时摩阻悬重。

6.下放钻具探鱼顶A.在有把握公锥绝对能进入鱼顶水眼时,可低排量(记下泵压)开着泵静放探鱼顶。

钻压控制在摩阻悬重增加10~20KN,遇阻后,泵压有上升的趋势时摘泵。

记下此时的方入,有可能是进入鱼顶,不要转动转盘急于造扣。

a)上提钻具至计算鱼顶以上,注意观察有无挂卡现象。

b)开泵,转动转盘,下放钻具探鱼顶。

钻压控制在原悬重基础上加压5~10KN。

遇阻后先停转盘。

泵压有上升的趋势再摘泵。

核对方入是否跟上次所探方入基本一致。

如果基本一致或高于原方入,可进行造扣。

B. 在公锥不能绝对进入鱼顶水眼时,不可开泵探鱼顶,它会因射流的导向而使公锥插过鱼顶。

钻压控制在摩阻悬重增加10~20KN。

遇阻后开泵,泵压有上升的趋势,有蹩泵的迹象时摘泵。

记下此时的方入。

千万不可转动转盘,防止因公锥探过鱼顶太多,转动后由于工具的漂移而缠绕钻杆,使打捞工具被卡。

a)上提钻具至理论鱼顶以上,上提中注意观察泵压变化和挂卡的现象。

如有挂卡,记下此方入,下次探鱼顶可把它作为鱼顶考虑。

b)开通泵,泵压正常后摘泵。

启动转盘,每转3~5圈摘一次,在转盘转动中下放一次钻具,钻压控制在5~10KN。

注意观察转盘有无反扭矩,是否有钻压。

如果有钻压同时又有反扭矩,可低排量开泵试一下。

如泵压徐徐上升超过低泵速泵压,可摘泵试造扣。

c)如果用钻头探得鱼顶井深数据,那么只能在井深附近重复b)项操作。

下探深度不得超过公锥长度。

d)在公锥外面加导引筒,再入井打捞,导引筒内径必须大于(井径减鱼顶半径),此法要慎重,落鱼必须是钻杆,而且自由段钻具非常长才考虑使用。

7.打捞造扣:造扣时转盘转动的圈数要视井内自由段钻具的长度确定,要逐渐增加扭矩,记录每次转盘正转圈数和回转圈数。

引扣时钻压5~10kn,引扣后,低排量开泵试一下,验证是否已进入落鱼。

当泵压达到或略高于正常泵压时摘泵,如泵压不回落,适当转动一下转盘,钻压不降,泵压稳定,可继续造扣。

公锥造扣是否牢靠,不是以转盘转了多少圈回了多少圈,进了多少扣作为依据,而是以造扣终了时最大扭矩作为依据,因在造扣中,上、下部钻具可能上扣,下部落鱼也可能转动,其中的记录仅仅反映了一个过程。

造扣终了时一次性转动圈数应达到自由段钻具(包括落鱼自由段)总长极限扭转圈数的一半以上,并且可以回完或基本回完,才可以证明扣已造牢。

如果没有回完,再加10~30kn,一次性转动1/2极限圈数,控制好转动回转,如果仍没回完,说明落鱼已动,上提至超过打捞悬重(低于井内所有钻具悬重),再转动一次,如仍然反扭矩没回完,说明落鱼已动,打捞成功。

8.上提至井内钻具总悬重(或低10~20kn)逐渐开泵,开泵中可转动转盘,如泵能开通,倒划眼将钻具离开井底,根据转动情况确定是否上下活动钻具。

如不能开通泵,不要立即放回压,倒划眼将钻具离开井底,每次上提1~2cm,转动一次转盘,反扭矩能消失后,再重复上述操作,转盘负荷加重不可立即将转盘刹死,应在转盘有回转时,再刹住转盘,防止下部扭矩释放时将钻具甩掉。

一般只要控制好上提距离,控制好扭转圈数,钻具不会出问题。

9.在使用公锥活动钻具时,可以提、可以扭,但切忌猛顿、猛放。

二.母锥母锥是一种从落鱼外径进行打捞的工具,比如:钻杆本体、钻杆公接头加厚部消失端、油管以及不能用内打捞工具从水眼打捞的钻杆接头、接头、钻铤等。

母锥的造扣部位要求距母锥底端60mm以上,这主要在于造扣时需扶正,使落鱼与工具的轴线处于同一直线。

造扣均匀,受力时不致于滑扣,因此,要求母锥在引扣时控制钻压5~10kn,达到适当的造扣扭矩后再酌情增加钻压。

使用母锥需谨慎根据以下因素综合考虑:1.本井眼直径,下入工具后,如果捞获落鱼被卡,能否满足从水眼内对下部落鱼进行爆炸松扣,或者能满足从工具外部进行套铣作业。

2.本井裸眼内是否具同一压力系统;钻杆的自由段是否有足够的长度;鱼顶以下钻具有没有被卡的可能性。

3.井下落鱼螺纹的旋向与打捞工具螺纹旋向是否一致。

打捞被卡钻具,必须是鱼顶以下经过套铣1~2个连接丝扣,并且使用反向螺纹的母锥。

4.如果套管内有上千米的钻具,下母锥时,可不作过多考虑,正常打捞后如下部钻具被卡,通过精心操作都不能解卡时,先倒出部分落鱼,再作下步处理。

倒扣前要用提拉法求出卡点井深,要对上部钻具进行紧扣,井口以下钻具紧扣需达到极限扭转圈数的2/3,根据卡点以上的钻具长度,再由上而下逐渐减小,用以得到最佳的倒扣效果。

总之,在下入工具前要考虑下一步、二步、三步措施能得到实施。

在钻井工程中,母锥常用于打捞钻杆本体、钻杆公接头加厚部分的消失端,一般要求断口要平整,外径要规则。

如果不规则可用套子磨鞋,磨去一段本体,修整鱼头后,再进行常规打捞。

若用平底磨或所谓的锅底磨都不免会磨出飞皮,给下步处理带来难度。

所以,在井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比如套管内有上千米的钻具,就即或是断口不平整、外径不规则也可以不必下磨鞋,只需在母锥外加焊一定长度的引筒即可进行打捞,因为母锥内有锥度并且带有丝扣,外有加长引筒扶正,造扣时加适当的钻压,由于造扣扭矩的作用,鱼顶会自动收口最后达到造牢丝扣的目的。

至于下母锥是否带安全接头的问题,要视井下落鱼钻杆的自由长度而定。

总言之,能够满足正扣倒扣的要求则可不带安全接头,以便倒扣。

如果鱼顶距卡点较近或套铣倒扣,必须在打捞工具上配带安全接头。

母锥的造扣和捞获落鱼后的操作基本与公锥相同。

这里必须强调,无论是公锥或母锥捞获落鱼后,不可企图首先采用上提下放活动钻具的方法起出落鱼。

因为断钻具后沉砂是松的,通过转动钻具,沉砂可以从钻头皮缝隙处向下掉,倒划眼就容易解除卡钻。

而上提后,特别是没开通泵的情况下大力上提钻具就容易被卡死,给后来的工作带来困难。

如果能开通泵,也要先转动,转动正常后,经循环再考虑提放活动,悬重控制在摩阻以上100kn范围,有挂卡立即采用倒划眼措施。

如果能开通泵,循环后又转不动,此时可考虑上提下放活动,如无效果,落鱼就有被压差卡钻的可能。

可考虑从鱼头以下钻具倒开,再采用其他措施。

.三、大头公锥大头公锥是打捞接头、钻杆、钻铤的母扣的打捞工具。

其称谓是以被打捞的接头丝扣命名的,如打捞410扣的大头公锥称为411大头公锥,打捞630扣的大头公锥称为631大头公锥。

使用大头公锥的优点是强度大、水眼通径大,既能满足从钻具水眼进行爆炸松扣的需要,又能满足从外部下铣筒进行套铣的需要,使用大头公锥的缺点是在母扣的丝扣上造扣,在此处,造扣后的连接强度不如公锥和母锥。

大头公锥下井前的检查和使用中的注意事项:1.检查丝扣旋向是否与上部打捞钻具丝扣旋向一致。

2.测量打捞丝扣的大径、小径和有效长度、锥度是否与被打捞丝扣一致、丝扣是否完好,检查一下丝扣强度,以不缺不卷为好。

测量水眼直径、接头直径、接头扣型和外形长度。

3.根据落鱼自由钻具段长确定是否配带安全接头。

浅井打捞、套铣倒扣必须配带安全接头。

4.打捞前的操作与公锥操作相同,紧扣时钻压可在30~40Kn,紧扣扭矩必须达到井内自由钻具总长极限扭转圈数的1/2以上。

活动钻具初期每上提下放活动两次要下放至打捞钻具原悬重,再加压30~40kn,对造扣部位紧一次扣。

因造扣部位母扣的强度低,在大力提拉和向下猛放后,丝扣容易变形,使其连接强度降低。

如果不对其紧扣就会在活动钻具中提滑扣。

大头公锥基本上不具重复性使用。

四.可退式捞矛可退式捞矛是一种从管体内部打捞钻杆本体、油管、套管的工具。

由于它咬合面积较大,打捞可靠,不会损坏落鱼。

由于卡瓦及卡瓦内部与心轴的啮合面都是左旋螺纹,因此,它具有可退的特性。

容易释放落鱼。

要求是鱼顶内部必须规则。

使用可退式捞矛进行打捞:1.检查捞矛的打捞尺寸,卡瓦外径必须大于落鱼内径1~2mm,心轴的带状螺纹清洗涂黄油,引锥应用管钳上紧,卡瓦应旋在抵住释放环的位置。

2.打捞钻具一般组合为:可退式捞矛+下击器+钻具。

3.下钻石完后,掌握在开泵和不开泵两种状态下的悬重和上提、下放的摩阻悬重。

4.距鱼顶0.2~0.30米,开泵冲洗鱼顶5~10分钟,停泵。

5.下放加压5~10kn,正转转盘3~5圈,如钻压不降,证明已进入落鱼。

此时卡瓦已经上拔,然后上提钻具,捞矛心轴的带状锯齿螺纹斜面将卡瓦向外扩张,使卡瓦紧贴被捞管体内壁,上提后悬重增加落鱼被捞住。

6.当通过操作不能提起落鱼而需要丢掉落鱼时,则利用部分捞柱重量让下击器下击,松开卡瓦与心轴的咬合,然后每次上提增加至打捞悬重以上5~10kn,正转3~5圈,逐渐上提、逐渐转动,直至起出鱼顶。

可退式捞矛捞住落鱼后,只可上提下放活动钻具,不可转动钻具,更不能倒扣。

因此,正转可能使捞矛推出落鱼,倒转会使卡瓦连同引锥和释放环倒掉于落鱼水眼内。

五.可退式可瓦打捞筒可退式卡瓦打捞筒是从落鱼外部进行打捞。

主要打捞钻杆、钻铤、油管等外径平滑的管类落鱼。

该打捞筒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强度高。

外部元件有:上接头、(备用加长节)、外筒和引鞋(备用壁钩或加大引鞋),同一筒体内可装兰状卡瓦或螺旋卡瓦,同一种螺旋卡瓦又有2~3种不同尺寸可供选择,同一种兰状卡瓦有数种不同尺寸可供选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