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来了解高血脂用药有哪些种类,治疗高血脂的药物品种繁多,目前将调脂药分为他汀类、贝特类以及中药类。
1.他汀类常用药有:辛伐他汀(舒降之、普伐他汀、洛伐他汀等,常见的药品名有立普妥、舒降之、来适可、普拉固、辛可、京必舒新、清芝灵片、脉舒胶囊等。
2.贝特类常用药有:非诺贝特、吉非罗齐等,常见的药品名有力平之、利必非等。
3.中药类以及其它类常用药有:红花注射液、松龄血脉康胶囊、茶色素胶囊、脂脉康胶囊、心脉通片、心血宁片、丹田降脂丸、血脂康胶囊等。
了解了高血脂用药类别及药品名后必须要知道的就是高血脂用药的注意事项了。
高血脂用药注意事项一:防治结合,非药物应用相结合。
高血脂用药注意事项二:据高血脂种类不同而辨型,如服用长效调脂药,宜每晚服用一次,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
高血脂用药注意事项三:用药后至少每3-6个月或按医生嘱咐去医院复查,根据血脂、肝肾功能等随时调整用药剂量并监测副作用。
高血脂用药注意事项四:要了解什么情况下禁忌使用何种降脂药,肾功能障碍患者禁忌使用苯扎贝特(优降脂)、非诺贝特等贝特类降脂药,丙丁酚(普罗布考)有可能诱发心律失常,严重心律失常者忌用。
他汀类降脂药忌与贝特类降脂药同时使用,丙丁脂降脂药不得与特非那定(得敏功)、阿司咪唑(息斯敏)同时使用,树脂类降脂药不得与降糖药阿卡波糖或降脂药氟法他汀同时使用,否则可影响前二种药物吸收。
必须同时使用时,在医生指导下,延长两类药用药间隔。
以上就是对高血脂用药的简述,总之在高血脂用药的时候一定要遵医嘱,希望能早日恢复健康。
目前能有效降低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药物,俗称他汀类药物。
应用他汀类药物能降低冠心病事件发生的相对危险性达30%~35%,除了能显著降低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作用以外,还能轻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降低甘油三脂。
现在市场上出售的他汀类药物除血脂康(洛伐他汀)外,大多是进口产品如普拉固(普伐他汀)、舒降之(辛伐他汀)、来适可(氟伐他汀)、力必妥(阿托伐他汀)。
它们的调脂作用主要通过减少胆固醇合成、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受体使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此外,近年来发现他汀类药物还具有调脂作用以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尤其对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肌梗塞、不稳定型心绞痛等)有良好作用,其机制与稳定斑块、减少炎症细胞聚集、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防止平滑肌细胞增生和内移、抗血小板聚集、降低纤维蛋白等有关。
当然不是所有血脂升高的病人都必须立即服药治疗,也不是把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得越低越好,对血脂轻度增高的人,建议先采取非药物治疗,从严格控制饮食(高糖、高脂、高胆固醇食品)、减肥、增加运动、控制血压、血糖、戒烟酒着手,若3个月后无效,则应考虑药物治疗。
如何选择他汀类药物和剂量,目前国内外学者强调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如对于冠心病、心肌梗塞和糖尿病的患者应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至100毫克/分升以下;对于无冠心病但具有二个以上危险因子(家族史、高血压、肥胖、严重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等)的患者应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至120毫克/分升以下;少于一个危险因子的患者则应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至140毫克/分升以下,临床称作为血脂治疗的达标。
前不久发生在美国的“拜斯亭事件”给人们造成的印象似乎他汀类药物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其实不然。
10多年来,国外几十个大型临床研究和几千万例多年服用他汀类药物病人的经验提示,这类药还是相当安全的,当然剂量过大或联合应用吉非罗齐或红霉素、头孢菌素、酮康唑等药物,有可能增加肝脏损害,甚至导致肌病产生(表现为肌无力、肌痛、上感症状或肌酶增高超过正常10倍),此时应停药随访,否则可能发生横纹肌溶解。
他汀类药物治疗达到调脂目标后必须继续服药,否则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仍会升高。
此外,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或心脏介入治疗前应用他汀类药物来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是有益的。
近年来,由于甘油三脂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所产生的心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率的增高也受到了学者们的重视。
不少临床研究发现当甘油三脂显著增高同时存在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时,更容易发生冠心病事件。
因此有人提出将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作为另一种观察指标,高危人群目标值应低于5,极高危人群应低于4。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但具有将血管壁的胆固醇逆向转移到肝脏,而且对稳定斑块、保护内皮抗氧化、抗血凝等方面都有良好作用。
他汀类药物虽然有轻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降低甘油三脂作用,但不如贝特类药物有效。
目前国内常用的贝特类药物有非诺贝特、力平脂(微粒化非诺贝特)、诺衡(吉非罗齐)等。
大剂量贝特类药物也有过产生肌病的报道,这次拜斯亭事件中有部分就是联合应用吉非罗齐后发生横纹肌溶解症。
因此对于轻度甘油三脂增高患者仍建议前述的非药物治疗。
当甘油三脂大于500毫克/分升并伴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小于40毫克/分升,应首选贝特类药物,因为大规模临床研究和应用结果都提示了贝特类的安全性。
如果有显著的甘油三脂升高并合并高胆固醇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时仍可谨慎的联合应用小剂量他汀类药物,并及时随访肝功能、肌病的症状和肌酶值。
其他类型调脂药物如烟酸、树脂等由于本身的疗效和副作用使得它们的应用受到限制,必要时可作为调脂治疗的辅助手段。
必须指出目前市场上关于降脂药物和保健品的介绍甚多,但都缺乏大规模科学严谨的临证医学的依据,因此在选择时应谨慎。
【作者简介】郑安琳,男,1968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现任上海华东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上海医科大学内科教授,上海市康复医学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对诊治由性格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的疾病和妇女经前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有丰富的经验。
什么情况下该服降脂药《家庭医药》2002年2月号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吕田柯若仪(教授)某公司的高级职员庞先生,近来发福得体型有些异样,腹部前凸,腰围增大,象个身怀六甲的孕妇。
作为知识分子,他知道这都是应酬过多,活动过少,过多的脂肪没地方消耗,堆积在腹部的结果。
他不得不到医院做检查,结果显示,他的血脂过高,有害胆固醇严重超标。
医生嘱咐他加强运动,注意调节饮食,控制动物脂肪,多吃水果、蔬菜,并服他汀类降脂药,还要定期到医院复查。
面对手中检验单的那串串令人心惊肉跳的数字,平时非常潇洒的他,现在怎么也神气不起来。
血脂主要是指血浆中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
在临床上所测定的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是血浆脂蛋白中含有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之总和。
胆固醇是一种像脂肪的复合体,大部分由肝脏所制造。
我们的身体需要有一定份量的胆固醇来维持正常机能,但过多则有害。
体内每一个细胞都含有胆固醇。
它是制造重要激素和维生素不可缺少的物质。
胆固醇需要与脂蛋白结合才能输送到身体各部分。
输送胆固醇的脂蛋白有2种,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酿成血管血栓栓塞的罪魁祸首,被认为是“有害”的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能清除血管内的胆固醇,所以被称为是“有益”的胆固醇。
高血脂,又称高脂血症,它是指人体内的脂肪代谢异常引起血液中血脂升高,或者血脂水平的变化超出了正常范围。
常见的血脂异常表现为下列1项或多项指标异常:(1)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升高;(2)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升高;(3)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减低。
事实上,以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取代血清总胆固醇更为准确些,因为总胆固醇水平只粗略地反映了所有脂蛋白的总体水平。
高脂血症根据增高的成分不同,简单化可分为3种,即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及胆固醇甘油三脂均增高的混合型高血脂血症。
后者较常见。
哪些人需要接受血脂检查?(1)已有冠心病、脑血管病或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病者;(2)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者;(3)有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病家族史者;(4)有黄瘤或黄疣者;(5)有家族性高脂血症者;(6)40岁以上男性、绝经期后女性应接受检查。
高血脂的危害是什么?经过多年的临床与基础医学研究,已明确证实,高血脂是引起人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粥样病变是脂肪沉积在血管壁上,引起血管腔狭窄,致该血管的血流减少,造成组织供血不足即缺血,如加上血小板聚集等因素使狭窄处血栓形成,完全闭塞,血流中断,可导致组织坏死。
所谓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也称缺血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缺血引起心绞痛,完全闭塞引起心肌梗塞。
缺血,梗塞均可致猝死。
供给脑组织血流的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致狭窄也可引起脑供血不足。
完全闭塞引起脑梗塞,血管破裂引起脑出血,一般称中风或脑卒中。
目前我国和日本死亡率最高的病是脑卒中,病残率也高,欧美国家死亡的首位是冠心病,所以说动脉粥样硬化是人类的死敌。
血清胆固醇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危险密切相关。
有报告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每升高1%,冠心病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病危险会增加2%左右。
若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每降低1%,冠心病发病危险会增加3—4%。
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促进冠心病发病,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延缓发病。
两者异常都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另一方面,目前已证实甘油三酯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甘油三酯水平升高有促进冠心病发病的作用。
它的升高往往伴随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甘油三酯的致病性常与其它危险因素如糖尿病等协同起作用,故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
在我国,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群的血脂水平总体上在逐年升高。
因而我国的心脑血管疾病也是呈逐年上升趋势。
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约60%的人超过边缘性高血脂的标准。
我国90年代初期比80年代的人群血脂水平明显增加,尤其在北方大城市,估计约30%~40%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超过边缘性标准的血脂代谢异常即高血脂。
因此,在全社会范围内重视、控制高血脂势在必行。
确定有高血脂后不要害怕。
高血脂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患因素,不等于已患冠心病等。
易患因子很多,吸烟、高血压都是易患因子,其中主要的3个是高血脂、高血压及吸烟。
主要对策有参加适当运动,饮食中减少动物脂肪,肥胖者减低体重,戒烟等。
轻度高脂血症应首先进行非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如血脂明显增高需加药物治疗。
在什么情况下应服调脂药?无动脉粥样硬化病,无其他冠心病危险因子者,胆固醇>6.24毫摩尔/升(240毫克/分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16毫摩尔/升(160毫克/分升),应开始药物治疗。
治疗的目标值为胆固醇<5.72毫摩尔/升(220毫克/分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64毫摩尔/升(140毫克/分升)。
无动脉粥样硬化病,有其它冠心病危险因子者,胆固醇>5.72毫摩尔/升(220毫克/分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64毫摩尔/升(140毫克/分升),应开始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