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反思自我改进自我发展——新城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制定与实施》工作总结徐伟芳我校在继续落实新区“两个若干意见”的基础上,以新区教研室“全面推进二期课改,全面提高课堂效能”为本校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把与之相配套的《教师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和实施记载》(以下简称“改进计划”)作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抓手,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
学校制定了落实“改进计划”的具体方案,实现教学过程管理的全程监控,提高教学基础管理的实效。
在新的课改形势下,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学校领导带领全体教师在理念学习,实践反思,同伴互助等行动中,引领教师深入分析课堂教学的优势与不足,采用行动研究法在实践反思中收获,在研究改进中提高,在改进过程中加快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一、制定方案、分步实施(一)组织学习、更新理念在校长室组织下学校中层干部、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学习,达成共识。
教导处组织教师学习二期课改的新精神,观看优秀课例录像和专家点评,使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教学观,同时也使教师认识到“改进计划”的实施从根本上说是教师自我反思研究与合作互助研究相结合的校本培训,突出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因此,它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抓手。
(二)周密部署、全员参与教导处人员指导教师分阶段完成“改进计划”的实施与记载。
1、学期初教师完成课堂教学优势分析及改进之处(表四、表五)教师通过对自身素养、课堂教学(教材的处理与把握能力、教学的策略与方法、课堂情感渗透、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能力、学困生及优秀生的指导能力、学习习惯的培养等)、班级学生情况(学习氛围、家长配合度、学生的现有学习能力)、评价方式手段等方面进行优势与不足之处的分析。
在自我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自己改进的主题,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能。
2、教师认真制定课堂教学改进措施和对策(表六)教师根据自身剖析的不足之处,围绕改进主题分学期制定改进目标、改进步骤,改进措施。
3、教师认真记录改进记载一(表七:日常课堂教学改进记载和体会)(1)为了避免教师记录自己的课堂教学改进情况演变成个人行为,如果不加任何组织、指导,就会出现为了记录而记录的情况。
因此我们在校内提出了日常教学改进案例的记载必须基于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
教研要有学术性,帮助教师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获取新的知识,引导教师用研究的态度去钻研教材,反思自己,琢磨学生,关注细节,对待每个教学环节设计都进行细致深入的思考,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根据以上要求每位老师完成“日常课堂教学改进记载和体会” 日常课堂教学改进记载和体会四次,每月底记载一次。
(2)改进举例的记载:要求教师根据自身改进主题、目标及步骤、措施和设想,记录好课堂教学一个环节的实例,包括教学内容、手段、方法、效果。
(3)改进体会的记载:教师对自身改进主题、目标及步骤、措施进行自我反思。
4、扎实完成改进记载二(表八:学校领导、教研组长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记载和评价)(1)教师作好教学过程与方法概述:完整的教学过程环节与方法的简述。
(2)教师作好自我评价:围绕改进主题、目标及步骤、落实改进措施及效果的评价,并及时作好学校评价。
5、有效完成改进记载三(表九:课堂教学改进阶段评价)教师对上半学期围绕的改进主题,改进目标的达成情况,改进步骤的实施情况,改进手段措施的落实情况,取得的阶段性效果等作自我评价。
通过教研组或备课组活动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阶段性评价,同时学校也对其作出客观性的评价。
6、课堂教学改进学期小结(表十)教师根据本学期改进主题、改进目标的达成情况、改进步骤的实施结果、改进手段的落实情况、取得的改进效果,以及不足之处等进行自我总结。
学校及时作出评价意见。
(三)改进主题、目标及步骤、措施的设想。
改进主题、目标及步骤、措施的设想。
校本教研、专业引领1、行政条线按学科深入分管的教研组(具体安排详见本学期听课安排表),帮助组内教师提炼改进主题,要求教师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主对自己的教学情况做更详细的分析:自身素养、教学方法、主体体现、教学科研、创新能力,教师及时做好教学活动的记载,同时开展小组内同伴互助式的教学实践反思,形成探究性、合作性、反思性的学习研究氛围,及时研究和解决教师在教学中碰到的问题。
2、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内互观课、研讨课的听课、评课活动,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在组内上两堂课,行政条线根据学科分类深入第一线听课,及时跟教师交流、反馈,并根据教师的改进主题进行作好评价。
上课教师填写好教学活动记载和教学过程和方法的概述,并作好反思,帮助教师在实践反思改进中收获提高。
此外,校长、书记及分管年级行政深入第一线听随堂课,及时跟教师交流、反馈,并根据教师的改进主题作好评价。
3、校长室、教导处根据各位行政人员、组长们深入一线的听课情况,及时汇总,按学科分类,分析各科教师的优势和不足,制定相关措施和对策,为下阶段此项工作的开展拓宽思路。
二、不断改进、成效显著(一)加快理念的更新通过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对叶澜教授提出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观点有了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新课程方案和标准。
通过自己的改进主题,个性化特点的教育教学实践使教师形成了个性化的教育教学“内隐”理论。
(二)加强教研,同伴互助建立、健全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逐步使教研活动专题化、系列化,开展“学-研-评-改-写”等形式的教研活动。
教师们积极探索,追求实效,使教研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切实开展教研活动,丰富了教研活动的内容,加强教研活动合作性的理念,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落实了教研组、备课组每周一次的活动,充分保证活动的有效性,促进了教研活动与教科研相结合。
积极开展教学反思活动,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
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的组员二次互相听课和周三行政人员听课日的活动,由校长、书记带领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深入课堂,研究教学,与教师协商制定课堂教学改进计划,使每位教师对自己的教学一、二点不足之处进行试验探索和反思改进,通过专题研讨,集体备课,课堂实践,教研活动等,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例如杜晓蓉、黄静洁、唐展晟、张艳萍、顾静华等几位老师撰写的有关体会、案例和自我优劣势分析等进行校内展示并推荐给区教研室,切实把新的教育理念转变为日常的教学行为,从而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期末对每位教师参与的课堂教学改进计划活动进行评价和考核,并把优秀的记录本进行展示交流,进一步推动此项工作的进程。
(三)加快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通过实施“改进计划”,教师们初步理解并运用行动研究法来进行教学的反思与实践,再反思、再实践,在反思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改进自身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与素养,从而加快教师专业化的进程。
三、若干思考存在问题:在确定改进主题时缺乏针对性,不能大胆地剖析自己的教学中的不足;由于改进主题过于宽泛而不能明显地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改进的足迹;少数教师缺乏自我培训的意识,还是把自己作为被培训者,学校教育中的被管理者,仍缺乏主体意识。
改进方向:加强教师落实改进主题的迫切性、实质性,即找准切入口,建立自诊为主、同伴互诊、行政专诊制度,努力做到改进点而带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能。
加强和提高教师自我反思的层次性,提高自我察觉能力水平从而促进能力的发展。
进一步加强教师实践与反思的结合,使备课、课堂教学、课后反思、教育科研等教学研究工作形成一条链,形成反思-改进-再反思-再改进的自我发展方向。
思进必须思改张江中心小学我们学校地处浦东新区的腹地,中国的“硅谷”,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开发及产业地——张江高科技园区,并且,同济大学分校、中医药大学、华师大二附中、外国语学校等多座一流的中、高等学校已在园区内崛起,所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学校要与享誉全国乃至全球的张江高科技园区这个名称相匹配,与张江的大教育环境相适应,只有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准与教学质量。
为此,“质量是生命线”一直是我们学校办学的座右铭。
可是,学校尚未动迁改造,办学条件差;另外,张江是外来人口的导入区,在校学生除当地动迁居民子女以外,一半以上是中途插入的外地来沪民工的子女,他们由于教材的不同及没有在起始年级开设英语,知识脱节十分严重,对学校的教学带来了严重的困难。
在困难的条件下,我们又认识到:思进必须思改,只有大胆地进行教学改革,特别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才能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准及教学质量。
去年3月,新区社发局下发了《加强学校教学基础管理工作的意见》和《整体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若干意见》,推出了《教师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和实施记载》(以下称《改进计划》),为我们送来了东风,让我们进一步推进了学校的教学改革,进一步规范学校的教学管理。
特别《改进计划》的实施,既是贯彻落实二个文件的重要举措,又是抓好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力抓手。
为此,我们不失时机,雷厉风行,狠抓贯彻落实,取得一定成效。
一、勤学习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和领导者,是“二期课改”、二个《意见》和《改进计划》的具体执行者。
要想顺利推行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跟上课改的步伐,首先要求每位教师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转变教育观念,确立正确的教育功能观、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和评价观。
要使每个教师眼界更开阔,思想更活跃,知识更渊博,干劲更充足。
狠抓了各种形式、各种类型的学习。
首先坚持每月的学校中心组学习,让学校中层以上的干部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抓好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发展是学校的根本出路,也是唯一的途径,让大家团结协力引领全校教师搞教改。
抓好每周五下午的教师学习,学习有关课改的文件、理论、文章,让教师了解课改意义、方针、政策、内容、实质,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
每学期学校多次聘请市、区教科所、教研室的有关专家及名校的校长来校作课程改革理念方面的讲座,让每个教师及时了解最新的教改信息和教育理念。
同时安排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结合学科要求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及有关课程改革的理论、文章,交流体会,撰写学习心得,开展研讨活动。
2003年,新《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及上学期新《课程标准》(试行稿)一发到学校,我们就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并专门请专家来校进行解读。
还各学科教师人手一册,在自学的基础上专门组织教师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进行二次专题性学习讨论,并配合学习,为教师提供了“高认知要求七要素”“课堂教学观察表”“语文新理念40条”“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等学习资料让教师学习,学习以后每位教师都写出了2000字以上的体会文章,还在教师中组织了论文评比活动。
去年3月,社发局一颁发二个《意见》,在全教会上广泛动员宣传后,把文件复印发至每教研组、备课组,以组为单位组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