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手太阴肺经——感悟十二经脉之一

手太阴肺经——感悟十二经脉之一

手太阴肺经——感悟十二经脉之一
手太阴肺经——感悟十二经脉之一
肺经走向:(如下图)起始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
回绕过来沿着胃上口;
向上穿过膈肌;
属于肺脏;
从“肺系”(肺与气管、喉咙相联系的部位)横行出来(中府、云门);
向下沿循上臂内侧,走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之前;向下到肘中(尺泽),
沿前臂内侧桡骨下面的边缘;
进入寸口,(桡动脉搏动处);
向上到大鱼际;
沿着鱼际的边际;
出大指的内侧端(少商)。

它的支脉:从腕后(列缺)一直走向食指内(桡)侧,出其末端。

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连接。

每本书都会介绍每条经络的走向,看字闲乱就看图,一眼就看明白了。

能不能背下来无所谓,不过这里要强调很重要的一点:肺与大肠相表里。

什么叫相表里呢?说的白一点,就
是肺与大肠关系非比寻常,有经络相连,它俩在五脏六腑里面最亲,是亲哥俩。

记住这一点就足够了。

肺经这条经络共11个穴位。

手外翻取手内侧外线即为肺经,中医理念讲求离穴不离经,先把这条经络的位置找到,穴位找不准也没关系,从上往下缕,哪疼摁哪,绝对不会出错,有人会问,我疼的这个地方对比穴位图怎么没穴位?这没关系,没有穴位的地方中医给起了个很形象的名字叫:阿是穴。

意思就是:阿-叫的疼,是-是这里疼。

只要是痛点,就把它揉到不痛了,经络就通了,俗话讲:痛则不通,通则不疼嘛。

会找经络了,也能找到痛点了,下一步就需要知道治什么病了。

既然是肺经,那就跟肺有关的病都可以找这条经络,如:咳嗽、支气管炎、咽喉炎、鼻炎、胸闷、哮喘等等。

还有肺主皮毛,这点也需要注意,皮肤问题也可以来找肺经。

大肠有一些疾病有时也要求助肺经,因为它俩是亲哥俩嘛,肺经是哥哥如果有事了,自己解决不了,只能找大肠弟弟来解决了,其他器官跟自己不是亲戚,想管也没那份闲心。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经络啥病都治了,那要穴位干啥用的。

这个问题问的好。

这里做一个简单的比喻,拿一个房子中的电路来说,整个电路就相当于身体的经络,如果有电路出现问题,比如电灯不亮了,肯定要缕通过电灯的电线了,从头缕到尾,累得要命,不过也可以找到出现问题的地方进而解决问题,而穴位就像是电路中每个节点的开关,电灯不
亮,我第一个检查电灯的开关,开关没问题我再检查连接电灯的总开关,使解决问题简单化。

现在咱们就了解几个重要穴位开关的位置,为以后解决“电灯”不亮做准备。

这样才不会手忙脚乱的乱缕穴位啦。

按照经络的走向,肺经是从胸走手,先说第一个比较重要的穴位:中府。

中府:中气之府。

啥叫中气?脾肺之气就是中气,记住这个穴位是以肺补脾,兼治脾肺两脏就够了。

此穴也是肺的募穴(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穴,称为“募穴),汇聚的就是肺气。

位置很好找,人体中线,量六寸(自己四个手指除拇指并拢为三寸,量两次即可);
天府:这个穴位更好记,专治过敏性鼻炎。

找这个穴位就更容易了,两手臂平举,鼻尖点向手臂的位置就是了。

尺泽:补肾大穴,对高血压哮喘有特效。

位置很好找,手臂中心外侧就是,摁摁,哪疼就是了。

孔最:所有的孔都归它管,鼻孔、毛孔,连痔疮也有疗效。

且可以治急性肺病。

列缺:古语有云:头项寻列缺。

重中之重的穴位。

太渊:补气大穴,如有哮喘,喘不上来气的症状,这个穴位可以帮很大的忙。

而且太渊是脉之会穴,跟“脉”有关的也通治。

如:静脉曲张啊,心血管之类。

肺经是所有书中所讲的第一条经络,统领地位无可厚非。

先把头头抓住,后面一串也就不远了。

(转自you_leer的博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