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
课时课题:果酒的制作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2016年10月28—日,星期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果酒制作的原理;
学会设计实验并分析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重点:果酒的制作原理;果酒的制作。
难点:发酵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联系生活,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通过搜集和处理信息,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体验和感受传统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同时,认同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依据《新课程标准》,生物学学习要以探究实践为核心。
因此我以引导式探究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教学。
本着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宗旨并结合我校的“问题引导、三段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生搜集分析资料,指导学生设计和进行实验,参与学生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动手实践,小组合作探究,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最后,通过教师点拨、指导、设问,让学生能自己主动获得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重难点突破:
由于果酒的制作原理这部分知识学生在必修一中已经学习过,所以采取对小组预习教材情况检查的
方式对小组进行引导得出果酒制作的原理。
而果酒的制作是本课的核心,在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对实验影响极大,直接决定了发酵的成功与否。
因此我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请学生对发酵条件进行思考讨论,而后以实验操作的方式来进行理解和巩固,形象直观课前准备:
教师:组建学习小组,编制导学案和课件,引导学生自学,并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
学生:根据导学案自学有关的基础知识并搜集有关果酒的资料,初步认识果酒。
通过搜集和处理信息,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温馨提示:
果酒虽好,可他毕竟是酒,作为青少年的你们应该少喝尽量不喝。
检测课前预习,延伸重点(5 分钟)展示问题:
(1)果酒的自然发酵中酵母菌的来源
(2)酵母菌的代谢类型
(3)酵母菌的繁殖适宜温度是多少
酒精发酵时的温度范围是多少
(4)果酒的制作需要什么微生物
请小组代表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的
预习情况并尝试从问题及答案中延伸出果
酒的制作原理,并进行总结。
菌种
空气先有氧后无氧
温度
菌种来源自然蘇母或億品酵母
PH偏酸
结合所学的制酒原理和书上果酒的
学生代表回答相关
问题,并在老师的引导下
思考回答有关果酒制作
的原理。
以问答形
式,在检测预习
情况的同时延
伸拓展新知识,
这符合学生的
认知特点,以此
方法突破教学
第一个重点果
酒的制作原理。
以小组讨
实验流程及相关介绍,小组讨论以下问 题:
果酒的制作流程:
挑选水杲
冲洗 -烂汁 酒稻蛍酵
1、 为什么只能清洗一到两次
2、 先冲洗再去梗还是先去梗再冲洗为什 么
3、 发酵时要预留1/3的空间是为什么
4、 你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来防止发酵液 被污染
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引导学生的 思
考。
在知晓原理和发酵条件分控制下, 请小组代表领取实验材料,完成果酒的 制作。
观察学生实验的操作过程,指出他 们的不足之处。
小组讨 论,发酵 条件(10 分钟)
自酿果
酒,感知 发酵(10 分钟)
成果展 示,增强 自信心(5 分钟)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结合教材内容思考讨论 PPT
上展示的问题,并回 答。
各组分别进行试 验,
制作不同的果酒。
小组代表展示自酿 成果,并陈述小组的制 作过
程及在实验中的困 惑。
论的方式对 重难点进行 思考,
学会分 析实验
中可 能出现的问 题。
锻炼学生 的合作探究 能力。
并在此 过程中加深 对重难点的 认识。
突破教 学难点发酵 条件的控制。
通过实 验锻炼学生 实验动手操 作能力,
使学 生掌握基本 的实验技能, 并进一步加 强的重难点 的理解和认 识。
使学
生在 轻松愉快的 课堂气氛中 学习知识。
体
知识小结(2分钟)
当堂检测,小试牛刀(3
分钟)
课后拓展延伸:C、先通风,后密闭,保持40C以上
D先通风,后密闭,保持18〜25C
2、利用酵母菌发酵生产酒精时,投放适
宜原料和在生产酒精阶段要控制的必要条
件分别是()
A、玉米粉和有氧E、大豆粉和有氧
C、玉米粉和无氧
D、大豆粉和无氧
3、酒厂利用酵母菌酿酒过程中,经检测
活菌数量适宜但却不产生酒精,应采取的
措施是()
A.降低温度
B. 隔绝空气
C.加缓冲液
D. 加新鲜培养基
4、下列不属于防止发酵液被污染的操作
是()
A、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
B、发酵瓶要清洗干净,并用体积分数为
70%的酒精消毒
C、对发酵用葡萄去枝梗后反复冲洗
D后期发酵过程中排气不完全揭开瓶盖
学生课下思考收集
整理汇总资料,下次课进
行汇报。
记录实验结果,并完
成实验报告,待实验完成
后再进行交流讨论。
提问:
工厂化大规模生产葡萄酒需要解决
哪些实际问题
当堂检测,
学生对知识的
掌握情况和用
所学知识解决
问题的能力。
利用所学知识
解决实际问
题,将知识转
化为生
产力。
体会生
物来源于生
活,又高于生
活,最后终将
生物教学的关键就是要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探究去获取知识。
本节课依据新课标中“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结合我校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利用小组合作探究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效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动手实践,小组合作探究,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最后,通过教师点拨、指导、设问,让学生能自己主动获得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具体来说,本节课在设计上主要有以下特点:
亮点一:我对实验材料进行了改进。
教材中就只有葡萄,我因地制宜,选择更适宜的材料,所以本节课的材料里有葡萄、苹果、香蕉、橘子。
亮点二:关注了课后的实验跟踪。
在学案的设计上,特意增设了实验结果记录表,跟踪发酵的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及实验素养有很大帮助。
亮点三:让学生“尝试自酿米酒”。
这符合选修的特点,适当的去延伸,对学生思维有更大发展,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